本期嘉宾:田家炳基金会总干事戴大为
编者按:我们开辟了《问》栏目,希望在这里可以问校长、问老师、问同学、问家长……我们想通过“问”与“答”,展开互动,增进了解。如果您有想问的问题或能提供相关的线索,请投至邮箱:wenbin930@163.com,wangtingpeng@126.com。
《读者·校园版》:田家炳基金会是田家炳先生辛勤一生的心血和结晶。请为我们介绍一下田先生,他出于怎样的初衷创办了基金会?
戴大为总干事:田家炳先生生于1919年,祖籍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1935年父亲逝世,不足16岁的田先生辍学从商。1937年,田先生远赴越南推销家乡的瓷土,因受日本侵华战争影响,转往印尼从事树胶工业。后因印尼排华风潮日盛,为了让儿女接受中华文化教育,田先生于1959年举家迁至香港,生产塑胶薄膜和人造皮革,成为香港制造业的先驱之一,人称“人造皮革大王”。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田先生就已出任东华三院、博爱医院、仁爱堂等多家大型慈善机构的董事,承担多项社会福利工作,因真诚为慈善、不谋个人利益、淡泊名利,受到社会广泛称誉。
怀抱着“留财予子孙,不如积德予后人”的理念,田先生于1982年创办了田家炳基金会。他曾说:“人生的最大价值在于无私奉献。能用自己的财富资助公益事业,让广大民众受惠,自己在精神上也可获得无法形容的安慰和享受。”田先生现在年岁近百,在租住的公寓里和家人过着简朴的生活。
《读者·校园版》:田家炳基金会自创办至今已有30余年的历史,这期间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戴大为总干事:基金会在创办之初,以“兴学育才、推广文教、回馈社会、贡献国家”为宗旨,捐办教育、医疗、交通、文娱等社会公益事业。捐资先从香港及田先生的故乡广东大埔县开始,后惠及江苏省并延伸至全国34个省、市、区。
2008年,基金会从建设学校、改善学校设施和设备等硬件方面的捐助,转为关注学校内涵发展,切实提升学校的教育水平。
2010年,田先生主动将基金会从家族拥有转为公众管理,“将基金会视为社会所共有,以使自己几十年累积下来的一点资产,成为社会永远共同拥有的财富”。为健全基金会架构,由香港9所大学的代表以及多位社会俊彦加入基金会的咨议局和董事局,共同参与管理工作。田先生将自己名下的所有物业及其他资产全部注入基金会,并和大部分家人退出管理层。
至今,田家炳基金会在全国共资助了大学93所,以“田家炳”命名的中学166所,小学41所,专科学校及幼儿园20所,乡村学校图书室1800余间。基金会另在海外3所大学中设立惠及华裔学子的奖学金。基金会在教育领域以外,还资助了29所医院,捐建桥梁、道路近130座,其他文娱和民生项目200多宗,受捐助单位不计其数。
《读者·校园版》:田家炳基金会始终怀抱着很高的教育热忱。为什么基金会全心全意致力于教育事业?基金会近年来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戴大为总干事:曾有人劝田先生不要捐办教育,因为教育项目的经济效益在短期内难以衡量,不如投资经济开发项目。但田先生认为:“国家要强盛,必须先提高国民素质;要提高国民素质,则不能不以教育为基础;无偿捐资教育可以促进政府对教育的承担,改善社会风气。”田家炳基金会之所以30余年专注教育,是田老及基金会全体同仁的宏愿。我举个例子就可从中感受一二。
1998年,香港经济受到东南亚金融风暴重创,田家炳基金会的物业租赁收益受到极大影响,计划捐资的钱款远远超过了基金会的承受能力。田先生不愿因此而暂停兴学助教,于是将自己居住了37年的老宅卖出,得款5600万元。买家被这位耄耋老人的无私助学精神感动,主动加价200万元成交。田老说:“如将得款捐作建校用途,我可看到一幢幢壮观的教学大楼,听到万千学子琅琅悦耳的读书声,无论经济效益还是精神享受都比自己住好。”当时,基金会为了实现对内地田家炳学校捐资的承诺,不惜背负债务,多年之后才得以还清。
田家炳基金会的使命是:“促进道德教育,弘扬中华文化,融合世界文明,以提升中国的教育素质,贡献国家。”近年来,基金会主要做以下几个方面的项目:资助校长和教师专业性、实战性的技能培训,举办两岸三地各类教育论坛和研讨会,促进不同地区学校之间的合作联盟,实行学校改进计划及一些特别项目,如资助香港和内地大学生到偏远地区支教等。
《读者·校园版》:随着大陆“国学热”的兴起,社会上掀起了一股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浪潮。田家炳基金会出于怎样的考虑来做与中华传统文化有关的项目?
戴大为总干事:田先生认为,中华文化既是连接两岸三地的纽带,也是青少年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田家炳基金会资助了中华文化推广项目,希望为两岸三地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提供契机与平台。
近年来,田家炳基金会与香港中文大学合作,开办面向中小学校长的“中华美德教育行动师资培训班”;资助香港与内地的田家炳中学开展“寻找田家炳足迹”的文化考察活动,游访田家炳先生的家乡,学习田老无私奉献、艰苦创业的精神,感受客家人朴实恬淡、坚强自立的道德情操;支持香港的田家炳中学举办“田家炳先生中华文化奖励计划”;资助大埔县学校开办“汉乐班”“陶艺班”和编写客家文化校本教材,以及资助学校进行富含中华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
《读者·校园版》:田家炳基金会非常重视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教育的发展。在这方面,基金会近年来开展了哪些主要的项目?
戴大为总干事:基金会对西部教育的投入,最早始于2008年与重庆市教委合作开展“扶助重庆市农村地区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项目,这个项目至今已持续进行了6年。
基金会还联合香港大学教育领导研究中心与西北师范大学合作,共同举办甘肃农村初中、小学校长和县级教育局局长培训,甘肃省教育厅为行政统筹机构。培训于2013——2016学年进行,旨在提升校长规划、组织和管理学校素质发展的能力。
2014年开始,我们与教育部合作实施“西部乡村中小学校长培训计划”,即每年资助500位西部地区中小学农村校长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接受培训,以期提高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校长的整体素质和办学治校能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2015年8月,基金会开始资助广西教育厅和香港教育学院主办的为期3年的“广西幼儿园名园长专业能力提升”项目,还有陕西和甘肃地区的特殊教育的项目等。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