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晚上,我死了。”27年前的动画片里,失去了妹妹节子的少年清太,冷冷地宣布了自己的死亡,语调平淡,仿佛这只是一次寻常的合眼。在这部流传甚广的动画片《萤火虫之墓》中,导演高畑勋借助作者野坂昭如的原著,勾勒出一个战争中的沉重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明灭的萤火虫、夏日微醺的风、防空洞前摇晃的秋千、糖果盒子里甜甜的水,贡献了为数不多的美好,只可惜在兄妹双亡的结局下,所有的美好都是虚幻的,如同转瞬即逝的萤火。
小说内容源于野坂昭如中学期间遭遇的“神户大空袭”。他带着一岁多的干妹妹逃难,但并未像小说中的清太那样竭尽所能地照料妹妹,反而因受不了妹妹的哭闹而用力拍打她。就在战争结束一周后,妹妹因营养不良离开人世。那一天,福井乡村的通电限制解除,收拾妹妹的遗体时,野坂昭如发现整个村子明亮起来,那是他们期盼多日的光明——是真实的、足够亮的光,而非萤火虫的微光。可光明回来了,妹妹却离开了。她瘦弱的模样一直刻在野坂昭如的记忆中。带着懊悔和伤痛,他创作了半自传体小说《萤火虫之墓》,并和他的多篇小说于1967年一同出版,成为日本人眼中“通过不同人的视角描绘那时的日本”的代表作。同年,他的作品《萤火虫之墓》和《美国羊栖菜》获得了日本文坛最高荣誉——直木奖。
野坂昭如几乎从不重读让他成名的《萤火虫之墓》,这部作品让他绝望。他说:“清太是如此虚伪,他一定认为妹妹是个负担,如果不是她,他可以更好地活着。就像我当年那样,妹妹死的时候,我真的松了一口气,我不用再背着一个孩子四处游荡,也不用再在深夜被她的哭声吵醒了。”
即使书出版了,还被拍成了动画电影,野坂昭如的愧疚仍未消除,不经意间他总会想到,年轻的自己为什么没有慷慨地把食物分给妹妹,而是自己吃掉。他说:“很多时候我没法把最真实的自己写进小说中。清太在我的笔下成了更好的人,我试图在他身上弥补我做不到的一切。”
悲伤坎坷的青年时期过后,野坂昭如进入了创作的活跃期。早在20世纪50年代,他就成了日本小有名气的词作家,还进行了一些剧本创作——以阿木由纪夫为笔名批量生产小故事。他甚至当过一阵子歌手,唱法国小曲,还是原参议院议员。1963年,他的处女作《黄色大师》发表。因为这部作品,他首次获得日本文坛的关注,直到1967年他一举成名。
在之后的大段时光中,野坂昭如身兼数职,不仅在多个报刊开设专栏,还继续歌词创作和音乐演出,但他最爱的依旧是文字。他的个人主页停留在2003年,他写道:“早晨4点起来,突然想把已经写好的内容重新写过,笔放到一边,脑袋昏沉沉的。6点半,清除了庭院里的草,全是用手扯的。50年前吧,在禅寺里用手除了半年的草,已经习惯了。如果用刀割草,总觉得突然把草割断了很没有情意呢。哎呀,越着急越写不出东西……”
12年后,他终于不用再着急写东西了。野坂昭如于2015年12月9日22点37分,因心脏衰竭在东京一家医院去世,享年85岁。或许在另一个时空,他对逝去的自己说过一句:“12月9日晚上,我死了。”——就像清太曾对自己说的那样。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