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为了躲避战火,30岁的莫奈来到了英国伦敦。在这里,他被两个英国人的画作震撼了。从此,莫奈开始钻研这两个人的表现手法,并在他们风格的基础上找到了自己的风格,最终成为大师中的大师。影响莫奈的两个人中,有一个叫威廉·透纳。
透纳从小就擅长画水彩画,他能将看到的事物用速写的方式记录下来。《圣约翰大教堂》这幅画,是他11岁时的作品。
11岁啊!我11岁时连蓝精灵都画不好。如果说,伦勃朗是少年得志的话,对于透纳,只有两个字可以形容——神童。
由于才华过人,14岁的透纳被破格招入了英国皇家艺术学院,15岁时,透纳就有作品入选了艺术学院的画展,并被破格选为皇家艺术学院最年轻的会员。
如果可以从绘画推断一个人的性格,那透纳绝对是个谜一样的男人。21岁时,透纳创作了自己的第一幅油画《海上渔夫》,值得一提的是,他在学校的时候,学的是水彩,油画完全是他自学的。在这幅画中,透纳描绘了迷人的月光。而这种使用自然光的表现手法,源于透纳的一个偶像——克劳德·洛兰。
据说,年轻的透纳第一次见到洛兰的作品《示巴女王在海港起航》时,就被感动地流泪,他说:“洛兰的画是不可复制的。”从这时起,他意识到了自己和洛兰的差距,并下决心要超越洛兰。
1815年,透纳创作了《迦太基帝国的崛起》,整幅作品和《示巴女王在海港起航》非常相似,透纳自己非常喜欢这幅作品,一直把它留在身边没有卖掉。去世前几年,透纳把这幅作品捐给了英国国家美术馆,捐赠的条件是,这幅作品要挂在洛兰的《示巴女王在海港起航》的旁边。他终于与自己崇拜的偶像并肩而立。
在透纳之前,风景画只是作为宗教画的背景存在的,在画坛地位不高。透纳的出现,把风景画的地位提升到与宗教画相同的高度。他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答案是:在画面中加入了故事,使画面看起来更加惊心动魄。
透纳的代表作之一《暴风雪:汉尼拔和他的军队越过阿尔卑斯山》,就是这样一幅作品。光看画面,就给人一种气势磅礴、惊心动魄的感觉。这幅画描绘了汉尼拔大军在意大利中部的一场大战。透纳在画中加入了很多耐人寻味的细节。
画作中,太阳在盘旋上升的暴风雪中显得黯淡无光,画面中的人物身影模糊,远处的地平线上还能看到汉尼拔大军的身影,而这些人物形象都被用来衬托大自然的狂野。而关于画中暴风雪的画法,还有一种说法,认为透纳受到了当时的电磁学理论的影响,所以,他描绘的暴风雪如此逼真,总能给人惊心动魄的感觉。
透纳生活在英国工业革命的时代。在当时,科学家和艺术家常常在同一栋大楼里办公。透纳也算得上是工业革命的先锋。在他的作品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当时先进的科技元素。他表现工业革命的一幅比较重要的作品《被拖去解体的战舰无畏号》,在英国算得上是国宝级的作品,看过《007:大破天幕危机》的朋友可能会对这幅画有印象。
夕阳下,一艘庞大的战舰被一艘体积比它小很多的蒸汽船拖着,喻示了旧的技术被新科技取代。这幅画是有些讨巧的,在守旧派看来,画中战功赫赫的“无畏号”在夕阳中完成最后一段航行,颇有些凄凉的感觉。而在创新派眼中,画中的太阳可以被理解为日出,整幅作品又有了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透纳的天才,还体现在他的一些小心机上。参加画展时,当别的画家都拿展示宏大题材的画作展出时,他却会提供一幅只有寥寥数笔的作品,相比之下,他的小清新风格的作品,就能吸引更多的眼球。这些小心思,使得透纳的作品在艺术学院一直独树一帜。
这种独树一帜一直保持到透纳创作生涯的晚期。这个时期,他开始“剑走偏锋”,玩起“抽象”来。这个时期的透纳,在绘画手法上近乎疯狂,他不用笔刷或油画刀作画,而是直接用手画。为了追求更鲜艳、更生动的色彩,他甚至在画作中用上了巧克力、番茄酱等原料,毫不夸张地说,他把整个厨房都搬到了画布上。《雨,蒸汽和速度——西部大铁路》这幅作品,是他这一时期的集大成之作。他用自己独特的表现手法,将雨和蒸汽的朦胧、火车的速度表现地淋漓尽致。
透纳是个不世出的天才,为了创作,他付出极大的努力。例如,为了画好惊涛骇浪,他曾把自己绑在暴风雨中行驶的船的桅杆上。为了画出火车的速度,他曾长时间把头伸出飞驰的火车窗户,感受火车的风驰电掣。
他把风景画在历史上的地位带到了一个绝无仅有的高度,而且,他晚年的创作手法甚至影响到几百年后的现代艺术的发展。今天再次提起透纳,想到的就是一个执着、疯狂、勤奋、爱较劲的绘画奇才。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