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会思想的芦苇
生命之书至高无上,
不能随意翻阅,也不能合上;
精彩的段落只能读一次,
患难之页自动翻过;
当你想重温过去的绵绵情肠,
读到的却是生命临终的那一章。
——〔法国〕拉马丁《纪念册上的题词》
如果人生是一本书那该多好啊,那样我们就可以随意跳过患难的章节,在欢乐的章节里久久驻足,流连忘返。可惜生命不可逆转,我们只有老老实实一页一页读下去,怀着对时间的敬畏和对命运的憧憬。我们不要为永远不能到来的未来而活,不要幻想明天会更好,唯一值得我们珍惜的是现在,只有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才是对生命之书的最高崇敬。
不与人争,也无人值得我争,
爱的是自然,其次是艺术。
生命之火前我把双手烤烘,
火焰低落了,我准备离去。
——〔英国〕兰陀《七五生辰有感》
一个人对生命的态度,从他的墓志铭上,从他的临终遗言里看得最清楚了。一个活了75岁的人回顾自己的人生时,认为这世上没有什么东西值得去跟别人争,因为最好的东西都是自己得到的,不需要跟别人争也能有。对自然的喜爱和享乐需要跟别人争吗?艺术是心灵的追寻,不是去跟别人比得了多少奖,而是自己去创造美的东西。人活着只该与自己竞争,让今天比明天走得更远,活出最好的自己,而不是与别人攀比,变成别人的复制品。
我为美死去
我为美死去,但是还不曾
安息在我的墓里,
又有个为真理而死去的人
来躺在我的隔壁。
他悄悄地问我为何以身殉?
“为了美。”我说。
“而我为真理,两者不分家:
我们是兄弟两个。”
——〔美国〕狄金森《殉美》
狄金森设计过自己死后的情境,两个灵魂在墓园相遇,然后聊起天来。互相询问对方:“为何以身殉?”一个说是为了美,美是艺术的最高追求;另一个说是为了真理,为真理而死。问死亡的原因,就是在问活着的理由。献身于美与献身于真理,都是优秀的人愿意选择的生活道路。对美的追求与对真理的追求是相通的。在对真理的追求过程中有一种壮烈之美,在对美的追求过程中有一种真理之美,也就是追求人世间的真相,这都是追梦人的形象。在另一首诗《由于我现在无法驻足把死神等待》中,狄金森道出了对死亡的看法:死亡并不是人生命的终点,而是人永生的起点,灵魂不会死,它会在另一个时空以另一种形式活着。诗人把死神设想为一位彬彬有礼的新郎,用马车接上“我”这位新娘,悠然踏上永生之旅。狄金森是一个内心安详地过了一生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如尊重生命一样尊重死亡。
死亡也不能独霸四方
死亡也一定不可战胜。
赤条条的死人一定会
和风中的人、西天的月合为一体;
等他们的骨头被剔净而干净的骨头又消失,
他们的臂肘和脚下一定会有星星;
他们虽然发狂却一定会清醒,
他们虽然沉沦沧海却一定会复生,
虽然情人会泯灭,爱情却一定长存;
死亡也一定不会战胜。
……虽然他们又疯又僵死,
人物的头角将从雏菊中崭露;
在太阳中碎裂直到太阳崩溃,
死亡也一定不可战胜。
——〔英国〕狄兰·托马斯《死亡也一定不可战胜》
世间最强的力量是什么?一定不会是死亡。狄兰·托马斯坚信:即便情人已死,但爱情长存;即便信徒殉教,但信仰依旧;即便死亡将一切销毁,但是死者的头颅中依然会绽放新生的雏菊。死亡也一定不可战胜,世间最强的是生命,生命不会被消灭,它会以各种形式存在,因为灵魂是永生的!
不,我不会完全死亡
——我的灵魂在圣洁的诗歌中,
将比我的灰烬活得更久长,和逃避了腐朽灭亡——
我将永远光荣不朽,直至还只有一个诗人
活在月光下的世界上。
……
我所以永远能和人民亲近,
是因为我曾用我的诗歌,唤起人们的善心,
在这残酷的世纪,我歌颂过自由,
并且还为那些倒下去的死者,祈求过怜悯、同情。
——〔俄国〕普希金《纪念碑》
写这首诗时,普希金只有19岁。普希金深信艺术的力量可以比生命更久长。的确,这是屡试不爽的真理,伟大的艺术超越时空与死亡,永存于世。
世上那些为美和真理而活过的人,他们没有给世界留下商品和财富,他们甚至没有改变过一条街道。然而,他们努力把自己的生命价值运用到极致,他们改变了人心,给世界留下了美和希望。这样的人,是人间的星辰,一代代光耀世界。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