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这样爱你为什么

时间:2023/11/9 作者: 读者·校园版 热度: 18076
韩浩月

  编者按:青春是葳蕤绚烂的夏花,青春是悠扬动人的欢歌。尽管时光荏苒,青春易逝,但每个人都有过不一样的流金岁月。近期,我们约请了一些知名学者、媒体人、专栏作家,撰文回忆自己的中学时代,和广大读者朋友们一道分享他们的青春之歌。我们将从第14期开始,连续刊发,敬请大家关注。

  我从一个乡村中学转学到县城中学,是1988年的事。

  从乡村到县城的那30多公里路程,对我来说漫长极了,骑着破旧的自行车进入城里的那一瞬间,我被县城的“繁华”击倒了。

  在新学校,我的学习成绩急转直下,初一上学期还是第3名,初二下学期就到了倒数第9名。我的座位被安排在最后一排,我的同桌叫刘伯柱,初三的时候,他在自家大门的门锁上上吊自杀了,因为早恋。

  唯一能让我在这所城里学校找回一点儿自信的是我的作文。我的语文老师王华祥说我以后可能成为作家。这位老师有点儿老实也有点儿滑稽,他的军绿色上衣背后经常被学生们甩上一串串墨水印。

  究竟能不能成为一位作家,对这个事情我心里一点儿也没底。那时候班里有两个女生对我很好,我叫她俩姐姐,可我喜欢的是另外一个皮肤黑黑的女生,姐姐们鼓励我给她写信。

  那封信我一直没写。长大成人后我写了很多情书,但为什么偏偏没给那个皮肤黑黑的女生写过一封信呢?后来我想明白了,没写是因为那时候觉得只有诗、散文、小说是文学,情书不是。

  班里的女生喜欢男同学,班里的男生更喜欢女同学。青苹果挂满果园的季节,男同学逃课翻墙到与烈士陵园紧挨着的果园里偷苹果,被保安追得满园子跑,有几个同学跳墙时扭伤了脚踝。

  女生们在上课时偷偷啃着涩涩的苹果,流着泪。这么感人的事情当时为什么没有写到我的作文里去呢?也是因为这是被老师深恶痛绝的早恋,不是文学。

  文学是什么?文学是县城电影院门前报刊亭卖的诗歌杂志——《星星诗刊》《诗歌报》,记得当时是两元一本。那时候我有一个杀猪的叔叔,我经常凌晨起来帮他烧热水、给猪刮毛,还帮他用尖刀把猪割成一块块的猪肉。但每次去买杂志前,我都会冲进淋浴房里,用白白的肥皂把自己洗得干干净净,再换上白衬衣,因为报刊亭卖杂志的姑娘,是一个20多岁长发飘飘的女孩。

  我把两元钱递给她,她把杂志递给我,从来没正眼看过我。有时候我在路边把自行车支起来,坐在自行车的后座上把一本杂志翻完才走,走的时候经常是黄昏时分,县城里的喇叭开始播放配乐诗朗诵。那真是一个诗意的年代!

  可那时候也真穷。皮肤黑黑的女生过生日的时候,她在县医院后面的河边小餐馆请同学们吃饭,他们快吃完的时候我才到。因为没有钱给她买礼物,站在餐桌边,我涨红着脸对她说:“茜云,我给你朗诵一首诗吧。”

  我把被语文老师表扬的作文工工整整地抄写在方格稿纸上(稿纸是老师送的),给当时的《中学生报》社寄去,然后每天去传达室等待回信,但一直到毕业,都没有等来一封回信。

  20世纪80年代末有一批中学生作家,他们是无数中学生心目中的“文学英雄”。我也有一个“英雄梦”,可是只能把它偷偷藏起来。

  县城里也有一个“文学英雄”,他是在县委组织部上班的干部,名字叫赵岩,出版过一部诗集。那年暑假,我在师范学校见到了他。

  我的同学顾云敲开我家大门时,我午睡刚醒,他告诉我一个好消息————我俩的作文在县里的一个征文活动中获奖了,现在要去师范学校参加颁奖会和座谈会。

  于是,我穿着拖鞋和顾云出了门,到了师范学校却发现放假了的学校空空荡荡的,就在我们悻悻然准备离开的时候,有人从不远处的楼上打开窗户喊我们的名字,说:“就等你们俩了!”

  赵诗人给我们颁奖,他真是白衣飘飘啊,和他握手的时候,我感到他的手纤细而有力,这是一双诗人的手。合影的时候,他坐在一堆学生中间,很醒目。他在我的笔记本上给我写下了一行字作为留念,他的字体清秀,这是一个诗人的签名。

  1989年,我生命中发生了两件大事。第一件大事是我为皮肤黑黑的姑娘(哦,她的名字叫茜云)和别的男生打了一架,因为那个男生对她特别好。茜云在打架事件发生后对我说了一句“最烦打架的男生了”的话,然后她和那个男生好了。那个男生叫张勇,瘦瘦的,皮肤也是黑黑的。

  另一件大事是我办了班级里的第一份文学班报。学校提供了刻字用的钢板和蜡纸,印班报的钱是几个爱好文学的同学凑的。这份班报在整个学校里是办得最好的,王华祥老师非常高兴,他说:“我深信你们当中有人日后会成为一位优秀的作家。”

  一位优秀的作家怎么可能连一篇文章都没有公开发表过呢?这让我忧心忡忡。那时候的平信邮票是8分钱一枚,由于我要大量给《中学生报》《诗歌》杂志投稿、寄信,以致后来我常常连8分钱的邮票也买不起了。

  在一个细雨淅沥的中午,我骑着自行车去邮局寄信。在并不宽阔的街道上,一个少年骑车飞驰,突然车轮撞到一块大大的石块上,自行车真的飞了起来……我摔在被雨水打湿但仍有温度的柏油路面上,忘记了疼痛,心里却莫名地产生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这究竟是为什么?”

  我的青春期要在这一刻结束了吗?因为自此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我再也没写过一篇被老师表扬的作文。我和我那两个姐姐经常逃学去烈士陵园,背靠在烈士的墓碑上天南海北地聊,一个姐姐对我说:“你长大后不要忘了我。”我说:“好。”

  这个让我长大后不要忘了她的姐姐和我的同桌刘伯柱恋爱了。刘伯柱英语很差,有一次上课被英语老师提问,很简单的问题,他都回答不上来,英语老师就抽他耳光,抽一次问一次:“会了吗?”“不会。”“会了吗?”“不会。”“会了吗?”“不会。”“会了吗?”“不会。”“会了吗?”“不会。”“会了吗?”“不会。”……

  这次被打之后,刘伯柱就退学了,我同桌的位置空了很长一段时间。在我的文学记忆里,刘伯柱的形象是极其平常的,但我知道他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因为在他沉闷的外表下,隐藏着一种我所不具备的情感:愤怒。

  1990年,我血液里的愤怒处于燃烧状态:在台球厅和人打架;在大排档和三四十岁的老痞子打架;为替同学的姐姐报仇打架(她在唱卡拉OK的时候被人偷摸了一把)。

  那时候,唱一首街头卡拉OK的价格是1元钱,我和几个朋友经常去那儿唱上几首。没钱唱歌的时候,我坐在银行门前的台阶上发呆。

  有一次发呆的时候,我遇到了茜云。她问我:“你打算一辈子就这样了吗?”我没有回答她,站起身来晃荡着走了。但她的问题一直晃荡在我的脑海里。我承认有几年的时间里,我为这个问题感到痛苦,我像一个溺水的人,什么也抓不到,文学是我最后的一根救命稻草。

  为什么爱文学?这个问题很简单,因为我的青春里只有它,它是我灰暗青春里的唯一光亮,是把我救出堕落泥潭的唯一绳索。

  从有人说我可以成为一位作家开始,到我的第一首诗歌被印在报纸上,在这七八年的时间里,我把生命中那些有用没用的精力都耗在了文学上,从来没有别的事让我投入那么多的心力。

  如果你爱一个人,爱了那么多年,等了那么多年,在她终于对你流露出微笑的时候,你会舍得离开吗?文学成了一个人的宿命,也成了一代人的宿命。我见过无数与我年龄相仿的写作者,不管岁月把他们变成什么样子,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心里藏着一个洁白的非物体,如果一定要给这个非物体命名,那么可以称它为“理想”。

  人到40岁,财富无多,理想泯灭,挣扎生存,但想起青春,仍觉快乐。茜云、刘伯柱、姐姐、赵诗人、张勇、报刊亭的女孩……那是我们共同的20世纪90年代。关于那个年代,你还记得些什么?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