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脑机互联”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和科研领域。脑机互联装置可以记录大脑的活动数据,再传输信息至计算机。随着科技的进步,使用高端科技的成本越来越低廉,现在,“脑机互联”技术已经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中。
靠“意念力”带球灌篮
美国PLX设备公司日前研发了一套适用于苹果电脑公司产品iPhone手机的应用软件程序,可借助特制头盔读取使用者的脑电波,并传输至iPhone手机上。
这套程序名为XWave,配套头盔售价约为100美元(约合620元人民币)。PLX设备公司采用了医学界治疗癫痫病人的技术,从人体头盖骨读取大脑电脉冲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通过WiFi和蓝牙传至iPhone,在屏幕上呈现出相应图像,而不同图像的颜色代表相应的大脑活跃程度,比如蓝色显现大脑放松等。
据研究人员介绍,XWave程序还适用于iPod Touch和iPad,现阶段的应用程序操作起来较为简单。使用XWave程序时,使用者只要集中注意力,就可以操控iPhone的一些游戏软件中的图形和物体,如控制屏幕上一个小球的位置,让它上浮一段时间。
还有一套与XWave极为相近的程序XWave Tunes,可以让使用者借助音乐相互交流。该程序所涉及的音乐大多能刺激脑电波。PLX公司打算利用这项技术,实现用大脑操控游戏、控制家中灯光设备、从iPod中选择并播放符合使用者情绪的音乐等操作。
有专家预测,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进入“神经营销”这个行业,凭借各种应用程序汇聚用户脑电波数据,从而帮助他们了解不同广告和产品的被关注程度和受众群体,以及用户对试用产品的体验情绪。
人的意念真的可以被读取,甚至能控制机器设备吗?不止PLX设备公司,美国神念科技公司等很多企业都会给出肯定的答案。
2009年圣诞节,神念科技公司跟生产芭比娃娃的全球最大玩具商之一美泰玩具公司合作,研发了一款玩具——“脑力球场”。玩家戴上头盔式的脑电波设备,集中注意力就可以用“意念力”控制模拟球场内的一个浮游的小球,并完成灌篮、钻栏和入水管等动作。
神念科技公司将脑电波技术成功地带出实验室,并激发了脑电波传感商业市场的发展。IBM公司曾在2011年预测,有了这项技术,5年之内,消费者只需要动动脑筋就能打电话和操控电脑了。
意念电影专吓胆小鬼
其实,在过去的10年中,这样的尝试并不少见。美国的Brain Gate公司就曾利用芯片植入技术,让一位下半身瘫痪了15年的中年妇女用“意念力”控制连接的机器人手臂,独立喝到了一杯咖啡;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和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共同发布了一款用脑电波控制的轮椅,这款轮椅能读懂驾驶者95%的指令。
2012年6月,台湾大宝科技有限公司在“2012年台北国际光电周”活动中发布了一款“情绪灯”,它是一种照明系统,可根据人的意念,改变灯的发光颜色。这款“情绪灯”无需用手控制,只要用户戴上配有脑电波感应芯片的头套设备,灯光就会随着脑袋的放松程度改变颜色。大红色的灯光表示头脑相当紧张,蓝色则代表放松。
最有意思的是,2009年,英国一家电影公司的创办人阿扎姆决定利用脑电波技术制作一部有人机交互功能的意念电影。使用经他设计的一款融入脑电波技术的多媒体播放器观看电影,观众能用自己的思维力量来影响电影的结局。
据悉,阿扎姆公司制作的第一部短片是恐怖电影《鬼影》,观众看电影的时候,所带的脑电波头套能测量观众注意力是不是集中:越惊慌的人注意力越不集中,注意力数值越低,电影就会出现更恐怖的情节来“吓唬”害怕的人。阿扎姆说:“看这部电影就要试着控制自己的情绪,只有保持镇定的心态才能打败电影中恐怖的怪物。”
阿扎姆表示,他的意念电影公司已跟包括华纳兄弟、迪士尼等电影制造商合作,如今已制作了25个电影短片,每个短片时长5至9分钟,有3到4个结局。“我们正在制作一个可以供500人参与的僵尸对战人类的电影。届时在电影院里,观众被分为人和僵尸两个组,电影的结局到底是僵尸赢还是人赢,取决于哪组观众的注意力更集中。”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