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1959年刚到美国读书时,一个月寄30美元给双亲,双亲立刻就变成了眷村中的高收入者。当时,台湾的一个普遍现象是清寒。清寒把持不当,就会变成寒酸。
今天,即使寄300美元的家用,在眷村也不会是高收入者了。当前,台湾的一个普遍现象是已由衣食足而进入了小康。但小康处置不妥,就会陷入庸俗。
如何做到清寒而不寒酸,小康而不庸俗?关键要看当事人是有书卷气,还是市侩气。也就是看当事人是否重视读书,是否热衷于知识,是否追求精神层面的东西。
二
在追求财富的过程中,人很容易迷失生活的方向,更容易混淆生活的最终目标,常常误认为,更多的财富就会带来更多的快乐与更多的尊敬。
事实上,如果财富的创造欠进取,财富的累积欠正当,财富的分享欠慷慨,那么,财富所带来的将是令人憎恶的铜臭。
台北“上流社会”中有一些人的交谈就围绕着高尔夫、牌局、名牌以及生意经。这是多么俗气的话题!
财富并不能保证获得快乐与尊敬,但运用得当,是可以给自己带来快乐的,也可以赢得社会的尊敬。运用得当与否就要看一个人的智慧与识见了。透过持续的书本熏陶与知识累积,“生意人”也可以变成“读书人”——言谈之间散发的书香就会替代不自觉的铜臭。
三
知识是没有歧视的。不论贫富,任何人只要追求,就可以得到。
知识是可以共享的。一个人的知识增加,并不会使另一个人的减少。
知识更是无穷尽的。愈追求,愈觉得自己渺小,就愈想要追求。正是知识的无穷性,使得追求知识的人谦卑。
在谦卑之中,读书人学会了虚心、耐心、爱心。
一个胸怀虚心、耐心、爱心的读书人,即使拥有令人羡慕的财富,也不会有令人反感的铜臭;即使拥有令人向往的政治权力,也不会变成令人讨厌的官僚;即使拥有令人尊敬的学术成就,也不会有令人失望的自负。
让大家抖落一身庸俗,做一个快乐的读书人吧。
1984年11月于威州
(还珠格格摘自台湾天下远见出版股份有限公司《阅读救自己——50年学习的脚印》一书)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