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岁的我已到上学的年龄。那时我的名字叫“开钱”,二哥的名字叫“开友”,合起来意思是“有(友)钱,”据说是父亲给起的名。因为出生在船上,二哥在我9岁前还没有上学。于是父亲干脆将我们兄弟俩一起送到小学校读一年级。开学第二天,班主任将我们小哥俩叫到办公室,说:“你们兄弟俩的名字太土气,干脆给你们换个名字,叫‘文武双全,哥哥叫‘开武,弟弟叫‘开文。”
记得我的第一篇微型小说处女作是《他、她》,讲述的是一位秘书妻子理解和支持丈夫工作的故事。故事的情节并不复杂,但在写作技巧上,运用了人物心理活动与场景(雪景)描写并驾齐驱的手法。初稿寄出后,即被《东北文学》1984年第3期刊用,还获得“东北文学精短小说优秀奖”。之后,我陆续创作了数十篇、上百篇的微型小说,不少作品便出现在《新华日报》、《扬州日报》、《天津文学》、《青春》、《百花园》等数十种报刊杂志上。
1994年10月,我的第一本微型小说集《青苹果》出版。紧接着第二本小说集子《嫩藕枝》也出版了,并且加入了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应邀参加了江苏省六次文代会和五次作代会。随后出版了第三本小说集子《延缓生命》中的“梦小说系列”、“荒诞小说系列”、“文体探索小说系列”和“虚实小说系列”等。
2005年夏季,在参加扬州市委宣传部举办的“全市文艺骨干培训班”的餐桌上,来自乡镇基层一线的一位作家讲述了有关短信真实版的故事。听完文友的叙述,我立马放下筷子,回到下榻的宾馆房间,迅即动笔构思创作《短信事件》。这篇文章在天津市作家协会主办的《青春阅读》、扬州市文联主办的《扬州文学》,以及上海的文学网站“榕树下”相继发表。之后,陆续收到不少文友反馈的信息,均认为《短信事件》时代感强,人物内心活动刻画的好。
在我的大力倡导和努力下,中国微型小说学会在2008中国·宝应荷藕节到来前夕,授予宝应县“中国微型小说之乡”这一文艺品牌。江苏省微型小说研究会会长凌鼎年先生受中国微型小说学会的委托专程来宝授牌。凌鼎年先生说,他多年来一直对微型小说作家群体的现象颇为关注,《扬州微型小说22家》中,宝应就有14家,如此多的作家群体代表了宝应微型小说创作实力与水平。被授予“中国微型小说之乡”,宝应当之无愧。
而我,也与微型小说结下了不解之缘。
作者简介:何开文,笔名可人。系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微型小说学会副会长、江苏省第八次作家代表大会代表,全国“当代微型小说百家”、首届“全国百名小小说签约作家”、北大方正番薯网百名微型小说签约作家。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