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曾经的“语文困难户”,却在高三霸榜优秀作文,高考语文还凭借作文优势拿下了132分的高分。写作的漫漫路上,有垂泪的深夜,也有明媚的朝霞。我庆幸汗水不负好韶光,也希望更多努力前行的同学,能在我的一点心得中获益,成就自己高考的辉煌。
1扬长避短,巧立主题
高考对立意的要求逐渐放宽的现在,我们对同一个材料可以从不同的方向入手。比如2017年全国卷Ⅰ作文题目为“中国关键词”,我当时选择了我平日里最为熟悉的文化类主题——“长城”“京剧”和“中国美食”,从今昔对比的角度切入,描述了历久弥新的中国文化。而了解时事,擅长针砭时弊的同学往往选择“空气污染”“食品安全”等主题,增加议论性文段的长度,突出理解深度。主题之所以重要,除了不能跑题、立意精准,也在于主题与文风密切相关,给阅卷老师以第一印象。紧张的高考阅卷现场上,一篇文章想要获得老师的青睐,与众不同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
还是以方才的文章为例。我选定了“中国文化”这个大主题之后,自然也决定了“书卷气”比较浓厚的文风。故以此开篇:一点一横挥出巍巍长城,万里绵延向东海;一板一眼唱出京剧声韵,各色脸谱齐喧嚣:一荤一素搭出人生百味,酸甜苦辣皆入心。
这样的开头,加上我后文刻意整合句式,构建出风格独特的文风,让阅卷老师感到“新鲜”和“不平庸”,使我拿到了一个漂亮的分数。
在一些观点选择类的作文中,这个方法也很好用。练习时,2015年全国卷Ⅱ要求我们选择一位“最具风采”的人物,三个人同样优秀,那么写谁呢?我最终选择了酷爱摄影的小刘。原因无他,“情怀”“追求美的眼睛”“理想”一类的素材我比较擅长,议论性散文写起来也比较流畅。
2素材结构,长短搭配
有段时间我写作文使用素材时特别喜欢用一些冷门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导致每次都要用很多句子来介绍故事背景。同一个材料描述太多文字,不仅使我的文章总是过于啰唆,还容易偏离主题。后来我渐渐明白,材料不是简单的堆砌,而应该是一个按照黄金比例的巧妙搭配。比如,在论述“教育的重要性”这一话题时,我们可以这样写:古有韩愈《师说》感慨传道授业解惑之难;近有陶行知言“捧着一颗心去对待学生”;又有德国教育家雅斯贝尔斯,把教育视作用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之重,毋庸置疑。
这样的“一句一例”,很好地充实了我文章的论据。一古、一今、一西方的搭配也比较有说服力,之后的论点因而显得水到渠成。
在任务驱动类的文章中,也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来充实论证。我曾写过一篇文章,对当前的“童星热”表示反对。文章题为《聚光灯下失真的童年》,文中有段这样写:昔叹仲永环谒邑人、挥笔成诗终泯然众人,又怜秀兰·邓波儿垂泪哽咽“自己没有童年”,如今再看少女模特被父母当作“摇钱树”、日日奔波片场,我怎能不心痛,又怎能认可这样不成熟的“童星市场”?
根据我个人的经验,写作时可以将比较常见、普通的素材凝练成短句,排比写出;重点写一些既合理切题,又较为新颖的材料。
3素材选得好,分数打得高
除了用排列素材增强说服力的方法,还可以用素材收集和选择方法。首先,多关注个人喜欢的领域。对喜欢的领域,收集素材更为轻松,不会像是念经般枯燥,同时,了解深入以后,写作时就不容易写出“老掉牙的”素材,而是会让老师有新鲜感。比如我对绘画比较感兴趣,就专门了解过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的画家们,有时以他们的生平经历作为我写作的论据。同时,因为喜欢动漫,我也了解过许多日本的漫画家,在大家都写宫崎骏老先生的时候,我已经可以跳出窠臼了。
其次,我们可以关注一些文化领域的素材。有一回,我有一篇自我感觉良好的文章被老师打了低分,他哭笑不得地批评我:“你现在是不缺素材了,你写的都是谁?邓稼先、钱学森、爱因斯坦……还花这么大一段介绍他们的研究成果,你是写论文还是写作文啊?”于是我明白了,因为阅卷人都是语文老师,比起华罗庚、爱迪生这样的科学家,他们对海德格尔和《偶像的黄昏》会有更强烈的亲近感和认同感。同时,采用文学素材能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艺术性,形成独特文风,能脱颖而出。所以,可以多收集一些电影、名著中的故事作为素材使用,最好养成读书和写笔记的习惯,把素材收集融入生活里。
4优化语言,增添色彩
一篇批判性的文章不能太诗情画意,一篇弘扬真善美的文章也不宜冰冷说教,但是,语言的锤炼总归是有一些套路可循的。和素材搭配一样,句子也宜长短错落,交替出现。通常我喜欢把每段的分观点用短句简明扼要地写在每段段首,扣题的同时增强段落感。论证时我喜欢用长句,在句中使用比喻、比拟等修辞手法,使论证句式多变,逻辑清晰合理。
改善语言还可以学习一些文言式的表达方法。在开篇和结尾的地方用文言短句作排比句能增强气势,论述时也显得简洁明快。我总是把“曾经有位古人说过”改成“古人有言”,读来就简练得多了。
不过,这一点容易弄巧成拙,使用文言的表达方法不是在句子中简单地加上“之乎者也”。在将文言融入作文的时候一定要时刻谨记,每一个句子都是为了论点而服务的,不要为了雕虫小技而忽视根本。
另外,我觉得背名言也是一个更容易“语言速成”的方法。不过背什么名言还是有讲究的。我比较喜欢语言优美,有一些修辞,主题又比较常见的名言。这样的名言和我的总体文风比较接近,又能增添亮色。
除了名言,一些诗歌也可以这样使用。写2016年浙江卷“虚拟现实”作文时,我的首段是这样的:郑愁予这样写过,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我们本是虚拟的过客、现实的归人,只有深深扎根于现实,虚拟才能开出繁花。
作文如串珠,每段内容都环环相扣,唯有金珠连缀,方有佳文偶成。
愿大家有所收获,妙笔写出好文章。
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