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废人:指那些很爱给自己立flag,但是永远做不到的人,这类人心态上积极向上,行动上却宛如废物,他们往往会在间歇性享乐后恐慌,时常为自己的懒惰自责。
知乎上把“积极废人”分为三大类型,看看你是不是也中枪了?
借口型“积极废人”
“今晚一定要早睡”—“回到家太晚了,洗完澡都12点了,明天吧……”“明天一定要早起”—“昨晚加班太晚了,今天多睡一会吧……”
“这个月要看完这堆书”—“工作太忙了都没时间……”
立下的flag,就这样被一个个堆积起来的借口所淹没了。
找借口是人的本性。它就像一颗自我安慰的糖衣炮弹,满足了自己的“积极性”,实质上没有得到任何改变。
拖延型“积极废人”
还有两周就要考试了,这次一定要提前复习,考个好成绩。于是早早来到自习室里准备复习,却被书上密密麻麻的概念和公式,搞得眼花缭乱,眼皮开始沉了。为了打起精神,心想玩个手机,10分钟放松下……等到身边的同学都收拾书包准备去吃饭,你才发现一天过去了。于是告诉自己“明天一定要认真看书”,收拾下也回宿舍了……
就这样每日循环直到考试周,才临时抱佛脚,通宵几个晚上勉强通过了考试。懊悔不已,暗暗发誓:“下学期我一定好好学习。”结果新的一学期又一次重蹈覆辙。
说好的一年要看100本书,现在看了几本?手机各种学习APP,付费还没来得及听的网课,有多少个?
我们总是激情满满地给自己写下任务清单,却又因为拖延症而搁置。不到最后截止时间坚决不会行动!
自我感动型“积极废人”
《刻意学习》这本书里描述过几个“自我感动”型的例子:大学生中睡懒觉的人很多,看着室友都在睡懒觉,突然某一天你受到刺激,开始早起。你大概早起了一周,突然某一天起来的时候眼眶湿润了,被自己感动了。你看到其他人都在睡觉,只有自己那么努力,觉得自己是一个多么棒的学生啊,被自己深深地感动了。你相信自己一定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上自习、背单词等都是这样……
你喜欢一个姑娘,每天向她道早安、晚安;细心地挑选早餐,每天送到她的楼下;精心编写短信消息,诉说你内心的情感;对方给你多回几个字,你就感觉自己的天空被点亮了。你被自己深深地感动了,你相信自己的真心一定会换来她的青睐。
你是一个来自五线六线小城市的孩子,通过高考进入了大城市,读了大学,努力考上了研究生,然后你找到一份勉强可以维持生活的工作。于是你可以以一个白领的模样,在星巴克点一份中杯的拿铁,然后你看着对面坐的同事,同事说打小就在星巴克写作业长大。
于是你突然被自己感动了,你想,自己奋斗了18年,终于能和他一起喝杯咖啡。容易自我感动,其实恰恰说明我们做得太少!大学生早起勤奋,这本身就是应该做的事;为喜欢的姑娘费尽心思,实际上你感动了自己,却没有感动她;自己从农村一路奋战到坐在星巴克喝咖啡,在村里你可能是其他人嘴上最风光的那个人,但是这么稀松平常的事,真的没什么好激动不已。
你觉得自己每天好努力、好用功,在朋友圈里打卡秀勤奋,但是掩盖的更可能是,你并没有真正地把事情做到位。事情还没有做成,反而把做成以后的满足感先透支了。
为什么会出现“积极废人”的状态
“积极废人”比真正的“废人”,至少有一种鼓动人往高处走的力量。以及在没有兑现当初自己许下的诺言时,能够产生愧疚感,也是对自身行动上的不认同。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积极废人”的短板主要是在于无法坚持地付诸实际行动,导致之前所制定的一切计划都化为灰烬,变得毫无实际意义,间歇性的愧疚也无法产生更具影响力的反馈。最后导致的就是整个人处于原地,毫无进展。
为什么会出现“积极废人”的状态?知乎最高赞作者@曾加这样回答:
1.沉溺于“轻易获得高成就感”的事情。有意无意地寻求用很小付出获得很大“回报”的偏方,哪怕回报是虚拟的。
2.只接收“低信息密度”的信息源。只愿意接收信息密度低的信息(如无需太多动脑的视频、图片,以及深度较浅的娱乐、八卦、体育新闻等);
3.习惯用“错位成就感”麻痹自己。例如习惯于拿自己擅长的东西,和别人不擅长的东西比较,从而获得“比别人强”的错觉。
4.过度依赖“既有可行路径”。在工作中,习惯了一件事情的流程后再也没想过如何改进,只会机械地重复,然后骗自己很充实。
5.封闭“强化学习”的通道。在学习或接受信息中,只愿意执行最简单的第一步,却不愿意执行接下来更为复杂的巩固和应用流程。
人们总是重视短期的努力所达成的效果,而轻视长期的付出所带来的回报,一旦短期努力达不到自己想要的成就,就不愿意再去付出了。于是很多人,就是这样慢慢地废掉了。
如何破解“积极废人”这个状态
如何破解“积极废人”这个状态?以下给你提供几个小建议:1.保留“积极”状态,切勿轻言气馁。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够使人更具亢奋的精神坚持下去。
2.制定可执行目标,细化阶段性目标,养成微习惯。
一部分“积极废人”在开始目标计划的制定上过于乐观,偏离了实际,使得在行动上举步维艰;同时,缺少细化性指标,使得计划目标在行动上难以有维持的动力,最后使得目标破产。确定一个目标后,再分解成阶段性小目标,然后逐个完成。
在这里要重点提醒一个事:凡是想坚持做一件事,先默默坚持7天,再发朋友圈。有科学研究表明,当人们向别人宣告自己的目标后,往往这个目标不会达到。
因为人在分享目标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种满足感,仿佛通过描述自己就已经达到这个目标了,从而会失去很多动力。
能坚持7天完成的事,基本已经可以养成微习惯,这个时候想发朋友圈炫耀也不迟。
3.“每天3件事”—最简单的自我管理工具。这是《超级个体》里面古典老师提到的每日自我管理工具,格式为:#每天三件事# 1/100 今天第一件事+第二件事+第三件事+小确幸+昨日收获。
1/100是坚持100的天数记录每天列出要做的3件事,为的是聚焦,聚焦才能提高效率;小确幸是每天给自己设计一件能让自己感到幸福的小事,即使是5分钟也好;昨日收获能够给自己即时反馈,有动力继续坚持下去。
#每天三件事#可以记在本子上、发朋友圈或微信群,要是想要执行得更好,可以拉个群,互相监督打卡。最后分享一句话给大家:“你不需要很厉害才能开始,但你需要开始才会很厉害。”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