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翻看周恩来赴日求学的日记,对他初到东京时的记述,颇为感慨。1918年1月,周恩来19岁,由于理科成绩不好,刚刚经历过高考失败的苦痛,不得不转道东京,先学日语,准备春季夏季参加日本的两次高考。周恩来有着远大抱负,东渡日本那一刻,他写下后来一度脍炙人口的名篇—“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然而,一切并不那么得心应手,反而山穷水尽使19岁的周恩来显得相当沮丧和自卑。
翻阅他这段时间的日记,大致可以读出4个意思,一是孤单,二是渴望改变自己,三是为一无所成而羞惭,四是担忧在日本重蹈覆辙,再次尝到高考落榜的苦果。忽然间,觉得少年人的内心世界如此相近,对外,人人雄心勃勃,内心里,人人惶惑而自卑。
由此,普通人也该生出一份自信,至少在人生某一阶段,某种际遇下,巨人与你我有着同样的焦虑,甚至更糟的境遇。1918年早春,周恩来报考东京高等师范学校,因为日文差而落榜,夏初,周恩来报考东京第一高等学校,同样因为语言能力不足,再次名落孙山。他的最高学历,是南开高中毕业生,但他的最高职位,是中国总理。他有着普通人的烦恼,但这并没有影响他成为20世纪的巨人。
话题:学历与能力、普通人的烦恼、我们都一样。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