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中国台湾学者蒋勋在《生活十讲》中说:一个唯利是图的社会,每一个人都会在物化自己与他人的过程中成为受害者。他还说,物化是一台巨大的绞肉机器,我们要做的就是形成一股制衡的力量,以共生共享的理念,去阻挡绞肉机的运作,并维持社会的多元化。
北京大学博导楼宇烈在“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和文化自觉”主题演讲中呼吁:人应该化物,而不要被物化,一定要防止欲望的无限膨胀。
如何面对不断物化的世界?上面的观点引发你怎样的体验与思考?
《月亮和六便士》中说:“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我想这句话之所以能打动人心,是因为其蕴含的美感与现代浮躁物化的社会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当下,很多人渐渐成为物化的受害者。
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放弃了优裕的生活,拿起画笔描绘人生,追寻自己的内心,而“得到神奇的休息”。物质并不能真正满足人们所需,唯有精神可使人享受快乐。微信、QQ、王者荣耀,这些新型“毒品”通过手机主宰着人们,人工智能阿尔法狗以4∶1战胜了世界冠军李世乭,沙特阿拉伯向机器人索菲亚授予国籍,人脑与机器之间的壁垒正被打破。正如麦克卢汉所说:“我们创造了工具,工具反过来塑造了我们。”
我们要明白,这是对人性的一种考验,物质上的欢愉幻觉,不过是表象的水花,而内心的宁静美好,则像鲸鱼一样深潜于生命的海底。是时候阻止物化这台巨大的绞肉机运作了!我们不能成为物欲的奴隶,成为一个没有情义,只知道不惜一切代价来满足自己物欲的冷血动物。
正如柏拉图所说:“当一个人真正觉悟的一刻,他放弃追寻外在世界的财富,而开始追寻他内心世界的真正财富。”
诚然,我们的日常生活被种种情绪、思想和欲望主宰,但我们仍能从泥沙俱下的物化洪流中,清晰地感受到内心清澈的溪流。当我们看见雪花纷纷飘落,看见初升的太阳将一束神秘的光线射进屋子,看见激浪拍打海岸形成万片碎末时,都能瞥见内心宁静美好的地方。当我们能够放下物质生活的杂念,专注于找寻这种精神世界的享受时,我们就一定是欢愉而美丽的。
不信,你看庄子那“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的逍遥人生,陶渊明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居生活,梭罗那“我在天空垂钓,钓一池晶莹剔透的繁星”的洒脱梦幻。美国著名艺术家、“凯迪克大奖”“女王终身成就奖”得主塔莎?杜朵在诸多耀眼的光环下选择了田园生活。她说:“我们真正想要的,并非物质,而是心灵的富足,想获得幸福,就是希望心灵得以充实。”他们之所以为人称道,不就是因为摒弃了物质欲望,而毅然选择了内心的富足吗?
当然,我只想强调他们在精神世界获得的真正快乐,对于是否应该脱离社会而独居世外我们暂且不提。现代人在物化的社会里踽踽前行,他们匆忙地寻找着“六便士”,却看不到头顶的“月亮”。这样的现象确实刺痛人心而又让人无可奈何,正因如此,我们才更应觉悟,在尘世中搭建起自己纯净的天地,在满地的六便士中守住自己皎洁的月亮。
【写作指导】
虽然两千多年前的管仲就呼吁“君子使物,不为物使”,但“物化”问题在今日尤为严重。“房奴”“车奴”“卡奴”等随处可见,“手机控”比比皆是,乱砍滥伐、捕杀动物、无节制的开采导致环境不断恶化……写作时要联系现实,“物化”源于人自身内心的空虚与缺乏精神寄托,源于人贪图享乐和安逸。还要探寻“化物”的途径与方法,树立“物”我和谐、“物”我相融的观念,确立“物”是手段、“物”为人服务的信念。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