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到水穷处,青史裁作白
凤不归
图/观霜
父亲被捕那日,湖州日光很烈,却出奇地凉。他看着父亲孤傲淡然的背影,神情倔强,没有掉一滴泪。那天,年仅七岁的苏过突然就懂了,什么叫仕宦艰险、世态炎凉。
父亲于汴京被提审,他不敢想象后果。只是常在夜深之时,梦到乌台苍葱翠绿的柏树,及树头聒噪的昏鸦,然后突然惊醒。再闭眼,便是泪湿枕席。
渐渐地,他开始惧怕出行,惧怕跟人亲近。平素和善可亲的邻里,不知怎的就亮出了鬼面獠牙,不加掩饰的嘲讽与鄙夷使他寸步难行。血浓于水的亲属亦是如此,那眼底暗藏的冷漠,焚尽了一个七岁孩童最后的希冀。
可他仍固执地认为,父亲会平安归来。那一星微弱的执念,是这段凄冷岁月唯一的慰藉。
当是上天垂怜,或是苏轼命不该绝,数月后,苏轼得了一道贬往黄州的圣旨。他为这生还喜极而泣,却在看到父亲眸底的灰青时怔然良久。黄州的条件自是艰苦的,陈旧的官邸,微薄的俸禄,一切都难比往昔。冬是极寒的,常有阵阵阴风夹杂着狂躁的雨雪,透过未雕花的格窗,继而打碎冬夜难得的美梦。衣衫亦是单薄的,粗糙的麻布上常见缝补的细密针脚。那些年的衣,他常常由藏青穿到灰白。
群众就业问题。涠洲岛旅游产品开发程度较低,同质化现象突出,休闲度假产品较少,没有形成具有涠洲岛地方特点和清晰明确的旅游产品体系。仍以旅游观光产品为主,游客当天往返,刺激岛上经济发展和带动岛内居民就业及收入提高的作用不强。
白盅青盏,几案上茶香袅袅。
他不是没有过富足的生活,“忆昔居大梁,共结慈明吕。晨窗惟六人,夜榻到三鼓。”他曾无数次忆起这段略显宽裕的岁月,吟诗作画,煮酒赏花,又有叔伯兄弟常伴身旁,讨论文艺。那破晓之时的晨窗,以及三鼓过后的灯烛,一度是他最渴望得到的东西。而他却只能在衾寒榻凉的冬夜,将那一幕幕破碎的幻影,凝成诗篇。
一阵微风吹过,压在镇纸下的墨宝随风而动,小婢女端上精心烹制的羹汤,而后悄悄退了出去。
除压缩压力和燃烧时刻对其有影响外,燃油喷射量和燃油品质直接决定燃油燃烧放热量。缸内工质成分、工质热工参数及油气混合程度对火焰传播速率的影响会引起燃烧爆压的异常,而燃烧爆压则直接影响柴油机的做功性能及本身工作状态。
阿花的声音很轻,像一缕轻烟,轻轻飘到我耳边。阿花说,那是一段不堪回首的日子,每每想起来,我就如同掉进了深渊。
墨迹未干,翁婿两人坐下品茗。晏殊一身宽大袍服,因久病而愈显清瘦,可仍旧风姿不减,眼眸纯净。而对面的富弼,当初的洛阳才子如今已身居高位,官拜宰相已近在眼前,可他照样看不透晏殊的心思。
然而,生活的艰辛远超他的预料。农物连岁不熟,时常没有粮食,他只能与父亲采摘野外植物来充饥,肉食更是无从谈起。茅屋破旧,看得见夜空的星辰,也盛得下如麻的雨脚。炎夏湿热难耐,又找不到一弯冰凉的泉。加之父亲的身体每况愈下,时常小病不断,他心急如焚,却连几味草药都没有。
他日日早起晚睡,为父亲端茶添饭、披衣研墨,又在父亲的指点下读书作文,从未间断。儋地偏远,少有文人雅士,古史典籍更是稀缺,他与父亲常想尽办法借书。陶瓷灯盏在油灯的熏照下变得漆黑,隐有裂缝,他便将书移至窗边,就着清冷的银辉抄写,常常一坐到天明。先是抄完一部《唐书》,又借来《前汉》继续苦读,并有自己的一番独到见解,极其细致地作了笔记。或是坐在父亲榻前,轻声诵读史书,读至意味深远之处,便稍停片刻以作探讨。
若论谪居生活中最大的乐事,当是与父亲读陶诗。他曾潜心研读《归园田诗》,连其韵律都一清二楚。与父学陶,学的是其独立自由的人格,超脱平淡的处世情怀,认真率性的生活态度,以及“质而实绮,癯而实腴”的诗风。后来他所作《志隐》一赋,颇得父亲赞赏,年方26岁的他,已有了不图进仕、终老山林的志向。
偶得闲暇时,他便到近处游历,了解民间疾苦,考察风土人情。又以此为素材,写下了众多反映现实生活的诗文。他在《怀惠许兄弟》一诗中,曾提及与当地百姓的友情:“椰酒醍醐白,银皮琥珀红。伧狞醉野獠,绝倒共邻翁。莳芋人人送,囷庖日日丰。瘴收黎母谷,露入菊花丛。海疍羞蚶蛤,园奴馈韭菘。槟榔代茗饮,吉贝御霜风……”那些极具异域风情的名作,承载了他此间为数不多的欢乐。
朝堂上已没了他的位置,人走茶凉,属于他的权势已风流云散,可还是会有人记得他,因为他是晏殊,他匡扶朝政,是大宋的柱石,他过去的一切早为天下所知,而今他对那些起起伏伏都厌倦了,荣华富贵对一个病痛加身行将就木的糟老头而言还有何用?
次年,他将父亲迁葬汝州。小峨眉山秀美宁静,像极了家乡风物。为了看守父亲的坟墓,他举家移至此地,意欲长住。
印象最深的是那些雾气未散的清晨,父亲一身短褐,弓腰于田间种菜。青泥沾上了衣襟,被滴落的露水洇开来,像是精心绣上的暗花。他从来都不知道,父亲那双用来提笔和拨弦的手,在握上耕耙时,也会显得如此修长有力。每逢这时,他便在一旁吟诗,或结庐人境,或心远地偏,陶公诗中的隐逸之情,在朝阳初生的那一刻,被无限拉长成了一道剪影。
可他注定成不了一名隐士,想要避世以安顿心灵,却不得不入仕来解决生计。故此,父丧期满后,他便打算再入仕。但适逢蔡京专权,元祐旧臣子弟不可在京任职,他纵有盖世才华,也不能谋得一官半职。直到年过不惑,才为朝廷所用。此生三度出仕,不论在官还是居家,都不曾改变厌仕而慕陶的情怀。
晚年他回到颍昌,营造湖阴水竹数亩,以供玩赏。而此年恰好与陶渊明居斜川时同一甲子,他便给家居之地命名为小斜川。因受父亲《和陶诗》的影响,他十分仰慕陶渊明,故自号斜川居士,过起诗酒自娱、耕读课子的隐居生活。
定义独立变量X和y,在X中的温度变量数为p,数据集T可以描述为:T={(x1,y1),…,(xn,yn)},其中xi∈X?Rp,yi∈y?R1。
庐前丛竹日日常青,泉溪曲折,恰如其分地绕过茅屋,伶仃之音似佩玉相撞发出的脆响。他则置案窗前,铺纸研墨作山水,或抚琴于林,弦音似有若无,不成曲调,却别有一番清雅滋味。
他的惊世才华掩盖在父辈光芒之下,后世少有提及,却不容忽视。他一生慕陶,就以隐逸作结他的余生,也算是给这场他渴求了半生的梦境最后一点留白……
然而,这仅仅是个开始。宗派斗争与文字狱使父亲备受折磨,官职亦随之调动,永无休止。纵然如此,他从不抱怨,父亲被贬到哪里,他便随行照顾,六合八荒,四海为家。
晏殊正俯身笔走龙蛇,不多时,一首小令跃然纸上。身侧富弼垂手而立,窗外两只蜻蜓飞过,越过院墙不见了踪影。院中柳枝轻摇,池塘泛起淡淡涟漪,日光正好,照得人微醺,但在这纷杂世间,又能偷得几分清闲?
彼时的海南可谓蛮夷之地,人烟稀少,黎汉杂居,语言不通且习俗相异。初到儋州,昌化军使张中对他们很好,设法租赁官舍,让他们有一席歇脚之地。但父亲的政敌章惇却有意为难,派人过海清查,终是将他们逐出官舍,他们只得暂居于城南污池的侧林之下。幸有几名黎族青年出力,帮忙就地造得三间房舍,陋室贫寒,可到底有了容身之所。
他这位丈人是14岁殿试并赐同进士出身的神童,也是深受真宗皇帝信任的翰林学士,更是扶助太后厘清朝政的重臣,曾位极人臣,门生故旧遍布朝堂,即便被贬在外,他也不敢有半点小觑。西夏的蠢蠢欲动使得朝堂局势波云诡谲,让富弼不能忽视晏殊的回京之举,君不见晏府门房处已放满了大小官员的拜帖。
女婿的心思自然瞒不过老丈人,晏殊莞尔浅笑。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他的任性之举想必给女婿添了不少烦恼,不过在京逗留几日就已让堂堂富相公多次登门拜访,如此戒备,他还能官复原职不成?
他是谁?如今不过一介富贵闲人尔。
[2] 庄国土:《东南亚华侨华人数量的新估算》,《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第64页。
待到终于可以遇赦北归时,父亲却再也没了感怀的力气。万里跋涉,历尽沧桑,久别后的故土人事依旧,可父亲却似乎了无牵挂了。溘然长逝时,两人归来才不过月余。那天,已近而立的男儿放声恸哭,不能自已。他明白,贫寒凄苦也好,富足宽裕也罢,侍奉父亲、共同耕读的那些日夜,再也回不去了。
澳斯麦特炉烟气中的氮氧化合物,NO占90%以上,NO2占5%~10%,包括热力型、快速型和燃料型三种类型,各种类型的氮氧化合物生成原理如下所述[1]。
绍圣四年,苏轼被贬至海南儋耳。临过海时,他便做好了一去不返的准备,打算做棺作墓,老死海南。苏过也将妻儿留在惠州白鹤新居,独自挑上书担,义无反顾地随父远行。他不知道的是,这将是父亲生命中最后一次被放逐。
晏殊动勺就餐,先浅尝一口,品得温度适中才慢慢下咽。富弼有些奇怪,晏殊在朝时并非这样的慢性子,而是急躁得令下属畏惧。早年因反对张耆升任枢密使,不顾太后旨意,一怒之下在玉清宫用朝笏撞折了侍从门牙。难道离京多年,竟转了性子?
他当年是出了名的刚毅直率,景德二年的殿试上,奏说选取的题目已做过,从而获得了真宗皇帝的赞赏,夸他年少德高。若他此时在京城别有目的,富弼自觉奈何不得,于公他是朝中元老,于私他是自家岳父,很多重臣都出自他门下。
过去的数学课堂教学,因为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特别强调对规律、理念等既定知识的把握,同时经过广泛的应用与练习给予加强,而忽略指引学生对知识产生经过的分析与感受,具有相对普遍的“重视结果轻视过程”状况。实际上,在认识与探索知识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当中,学生学习到的是处在水平关键地位的普遍方式,并且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体会到的是不断建设新知识体系的乐趣。对于学生而言,这就是一种创造。应该精准地掌握知识产生发展的经过,这要求教师不应该只深入钻研课本的内在机制,还应该仔细探索学生的学习想法,应该寻求到知识逻辑与学生内心的逻辑默契之处[2]。
在医学检验中,检验质量的控制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仅关系到医院的口碑及发展,还直接影响到患者病情的诊断与治疗,如果检验质量不达标,很容易会导致误诊、漏诊现象的发生,从而影响患者病情的康复,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当下,随着我国医疗领域的快速发展不进步,国内医学检验质量及检验效率都在不断上升,但在医学检验质量控制工作方面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严重影响医学检验质量。因此,医疗部门应当加强对医学检验质量控制工作的重视,加强医学检验质量控制力度。
但晏殊此番入京,不过是为了治病,他对官场上的争权夺利已没半点兴趣,便浑然不把女婿的试探放在心上。作为他一手提携为大宋的肱股之臣,富弼的老成持重使他宽慰,但作为女婿,就显得不讨喜了。
他知道富弼的忌惮,为政者永远比常人多几分计较,心中装着家国天下,事事谋虑无可厚非,起初择富弼为婿也正是看中了这点,他自己何曾不是这般过来的?
他幼时贫寒,未及冠便平步青云,直至声名煊赫。他的人生里有太多波澜,千帆已过,往昔的故事成了书,翻到现在页脚都已泛黄,记叙的人也凋零大半,满朝文武还有几位旧识?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到底讲究落叶归根,他一生浮沉都和大宋和汴京牵连着。朝云聚散无定数,百岁相看能几个?如今时日无多,他只想重回故土看一看,那些蝇营狗苟之事已无意理会。
用膳完毕,两人又闲谈几句,晏殊兴致索然,富弼识趣告退,房中再度陷入沉寂。
“杭州是中国的一个历史文化重镇”,理所当然也是一个中国书画的重镇。从南宋画院到中国美术史上第一个由地域命名的画派——浙派山水画,再到武林画派,再在近现代一大批引领中国书画史的大师。杭州的中国书画天空一直群星璀璨。
良久,檐翘上传来一声燕啼,惊醒了沉思中的晏殊,他步入中庭徘徊不已,入目的亭台还是往日模样,方才见了富弼,使他想起了为富弼做媒的人—范仲淹。
不久前范仲淹乘鹤西去,他们年岁相仿,亦师亦友,可惜后来政见不合,渐行渐远。世人皆道他世故,而赞范仲淹忠直,敢于上奏请太后还政天子,一篇《上资政晏侍郎书》把他批驳成自私自利的小人。同僚欧阳修亦评他“富贵优游五十年,始终明哲保身全”。他成了外人眼中的太平宰相,众人皆道西夏逆反时全凭范仲淹独力擎天,才保得他富贵安然,说得有板有眼。
大研究需要有大平台,大平台应当有大作为。为了抢占引领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的战略制造高点,扎实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自2016年以来,国家先后在上海、合肥、北京建设了以大科学设施为基础支撑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见表1)。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以大科学设施为基础支撑,集聚了一流的研究机构,汇集和吸引尖端科研人才,开展基础研究、进行原始创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成为我国科技创新体系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人口舌里的是非,晏殊嗤笑不已。他出身寒门,初入朝时百官喜宴饮,唯他囊中羞涩无钱出门,只得在家讲习诗书,后得真宗皇帝赏识,自此君臣相宜。为官五十余年,他忧勤国事,或许行止有亏,但绝不愧对先皇。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