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那年同坐,纤手剥 莲蓬
◎姜 静
新婚那日,一袭喜服的金农踏着花香而来。喜帐内端坐的女子听到推门声,身子明显一僵。看她如此紧张,金农上前挑起喜帕,随即吟了一首诗赞颂她的美貌。女子的脸颊蓦然嫣红,宛若一朵初绽的花朵。
女子名叫慧姑,出身杭州诗书大家黄氏一族,知书达理,性情温婉。许是看多了诗词歌赋,她内心期待的良人亦是温文尔雅、出口成章的才子。而金农少有诗名,所以当他前来提亲时,慧姑毫不犹豫地应允下来。
婚后的慧姑贤淑能干,很快便接手了金府的一应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只是面对金农时,会有一点拘谨和羞涩。金农很快发觉了,为了让妻子更好地融入自己的生活,他常和妻子聊她幼时的生活,在不经意间问询她的喜好,并不着痕迹地带给她一些小惊喜。渐渐地,慧姑的拘束感消失了,他成了她眼中体贴包容的丈夫。
风送荷香的夏日,金农携慧姑一起游览曲院风荷,水面清圆,荷叶亭亭,一朵朵出水芙蓉点缀其间。慧姑与金农对坐,纤纤素手拈起一枚青莲,剥好后放在金农的手心,低眉浅笑。那一刻,满湖荷花都敛去芳华,只有眼前这个女子的容颜如灼灼桃花,点亮了金农的眼。
时光轻移,随着女儿的出生,家中经济渐渐窘迫。金农虽无心仕途,但为了维持生计,他决定前往扬州,将家中事务托付给慧姑。
扬州汇集了大量文人画家,金农在此结识了许多好友,把谋生的艰辛过成光风霁月的清明。一边是诗画相知的好友,一边是牵挂忧心的娇妻幼儿,金农常乘一叶扁舟在杭州和扬州之间来回。中秋佳节正是扬州书画销售最好的时节,越是团圆的日子,金农越是孤单,虽然好友宴请不断,但仍然少了一个她啊。
独坐对月,金农又思念起慧姑,他作了一首诗寄给妻子:“嫁作黔娄妇,怜予踪迹违。勤舂五斗米,懒赋九张机。温卷蠹须理,合婚红正肥。月轮十一二,圆满竟忘归。”他把慧姑比作出身高贵却安贫乐道的黔娄夫人,赞她贤淑端庄,也愧疚自己不能给她富足的生活。慧姑接到金农的诗册,眼前恍如三月花期,字字飘香,这个男子就是她少女时期的春闺梦里人,无论过往有多艰辛,有他的温语情诗,一生足矣。
杭州故里,慧姑拈针引线,扎下的一行行针脚都是对金农的爱意。她守着一份安暖,等着她的良人归来,只想看他穿上自己缝制的新衣,为他奉一碗自己舂的新米。
时光就在一叶扁舟的往复间流逝,当年承欢膝下的小女儿也嫁作人妇。慧姑依然守着老宅,和金农过着聚少离多的日子。只有他们知道,团聚时日虽少,心中牵挂却多,一步步走来如此寻常,相守却如此温暖。那年,酷爱藏砚的金农得到一方小巧精致适合女子使用的砚台,他在上刻字后送给慧姑:“毋长舌,毋露齿。闺中之砚乃如此。椒有颂,菊有铭,以笔代口含芳馨。”慧姑收到此砚,知道丈夫希望自己趁如今有暇,可以多读些书,与之诗词唱和。于是,她便净手研墨写了一封长长的回信。
来来往往的书信,去去还还的扁舟,他们携手走过数十个春秋,直至慧姑溘然长逝。办完妻子的丧事,金农又回到扬州。看到金农孤苦一人,便有人想赠他一位侍女。他婉言谢绝。他生命的最后几年就一直居住在扬州,杭州是他再也不忍回去的故乡,那里有太多属于他和慧姑的故事,刻骨铭心不忍触及。一直到他殁于佛舍,才将尸骨葬回杭州,从此与慧姑再不分离。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