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陈立科之前,我在网上百度创伤显微外科是什么。创伤显微外科指医生在手术显微镜的放大下,使用特制的显微手术器械,用比头发丝还细的针线,对细小的血管、神经进行分离缝合。
听起来有点像武林高手,使用针线“起死回生”,而之后的采访更加强了这一印象。
二十六年磨一剑
采访约在周二的上午进行,因为只有这半天陈立科有空当。主任办公室里,陈立科双手放松垂放身侧,正站立着看手机视频,视频里依稀是学术会议。陈立科的时间分为手术时间和手术之外的时间。
陈立科每年完成600余台手术。有时一天做十五六台手术,从早晨七八点开始,一直持续到第二天凌晨三四点,中餐和晚餐都是卡着两台手术中间的空隙吃上几口。有时一台手术从早做到晚,助手换了一拨又一拨,但陈立科还站在手术台旁。
著名的外科医生弗里德里克·特雷弗斯说,优秀的外科医生需要“蕾丝制作者的手指和水手的握力”。作为一名外科医生,手指的灵活性对手术的精准度尤为关键,东西越小,动作要求越精细。
患者中指末节离断,经过手术再植成活;踝关节完全离断,经过手术再植成活;骨盆骨折,经过手术恢复……骨头、血管、神经、肌肉断裂都可以修复,这便是陈立科双手下的“起死回生”。
陈立科的经验和技术是手术室里的定海神针。术前判断面面俱到,手术操作游刃有余,面对术中突发状况冷静果敢,处理手术并发症时稳扎稳打。近五年来,陈立科独立完成数千例骨科手术,病人都能按时出院,从无差错事故发生。“打铁必须自身硬。”陈立科平均每年开展新技术、新疗法3~5项,诊治的骨科疾病诊断治疗准确率在98%以上。2016年4月,陈立科参加亚太第三届重建显微外科手术技术竞赛获一等奖。
在手术之外的空闲时间,陈立科经常通过网络和电子书刊了解最新的医学动态,与同行交流。他还会号召身边的医生护士一起学英语,练书法。“不能喝酒,因为喝酒会使手发抖。外科医生的手一定要稳。”散步是陈立科非常喜欢的锻炼方式,能活动全身,并保持肌肉的耐力和力量。对陈立科来说,节制而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患者负责。
所谓武林高手,来自几十年如一日的修炼,无任何捷径可走。从医26年,陈立科用的是无数个紧张的日夜,来诠释和丰富“外科医生”这一名词。
医者侠义与仁心
陈立科(中)做手术
从小,陈立科就跟着母亲下乡义诊,给老乡看病。“母亲义诊,只希望能减轻病人的痛苦,给他们解决一些问题。”
学医之后从医,陈立科有一个“爱好”:下到各地级市、县讲课、看诊,哪里需要便去哪里。“农村的医疗水平跟不上,技术难度大的手术做不了,这时便需要我们去支援。”陈立科每年都会去讲课,传授经验,解答难题。很明显的,陈立科去讲过课的地方,医疗水平都有所提升。
这些年,陈立科几乎跑遍了湖南。
“一次,湘西自治州凤凰县有一个九岁的小女孩遇到车祸,腿部大血管破裂。如果不及时救治的话,整条腿就会坏死。当地医院的医疗水平解决不了,他们马上就打电话给我。我们立马坐高铁赶到怀化,三个小时就到了手术台上。我们迅速把血管给接起来,最后小女孩幸运地保住了腿。”
我问:“事故时有发生,千里驰援,有时会不会感到累?”“现在高铁这么发达,不再像以前那样。”陈立科淡淡地说,“有些情况比较紧急,晚一点,手术的效果便没那么好了。”对患者来说,晚一点可能就意味着截肢,甚至危及生命。而截肢对患者来说,是会影响一生的。陈立科谈到一个词组——人的重要性。
在医院里,如果患者遇到经济困难,陈立科也会主动找患者聊天,提供解决困境的方法:帮助患者开通求助通道,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等。 “能帮就帮一下。”
陈立科总是说:“解决病人的疼痛,满足病人的需求,是我的本职工作。”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而医者侠义和仁心,便是每次都尽自己的一份力去救助需要帮助的人。很简单的道理,却也是最真挚、最难得的职业操守。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