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母是非常勤奋、正派、踏实和专业的老知识分子。他们过了与命运抗争的一生:三年困难时期、“文革”、国有体制改革、股灾、房价上涨……即使这样,他们仍然带着那种老一辈天然的正派和热情,活得顽强又乐观。
对他们冲击最大的并不是时代的大事,而是生活中没法理解的不公平,比如他们没法理解为什么一个无所事事的朋友通过投资房产,轻松赚到的是他们成千倍的工资?为什么在他们看来生活和工作方式不靠谱的一些人如今会活得很不错?他们“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价值观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在这个时代,到底是什么决定了努力和回报的关系?
我的另一个身份是新精英生涯的董事长。这十年里,我带领这家公司从零做起,参与市场竞争,琢磨商业游戏法则,现在这家公司成为生涯规划领域市场占有率最大的机构。我深深理解一个公司的估值和竞争力可以通过很多方式撬动,个人的努力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每当这时,“努力和收益不成正比”的困惑常让我陷入思考。几年下来,我开始慢慢理解这个困局的真正问题所在。
今天,大部分关于个人成长、生涯发展和人生设计的理论都源自心理学、教育学。这些学科的视角主要是从个体出发,希望个人通过整合和学习获得幸福感和成就感,追求内在的丰盛。而很多人期待的提升竞争力、发挥优势、快速增值等概念却来自社会学、经济学和商业,从这个视角来看,个体在其中只不过是一个“社会原子”,个性化的部分不多。这两个角度如此不同,答案就不一样。比如房价问题,心理学告诉你“有房子并不代表有安全感”,而社会学和经济学会告诉你“如何利用杠杆效应和经济趋势投资房产”。这两个角度都有自己的优势,但是如果你希望通过个人的角度达到社会方面的成功,这中间就缺一块拼图。你不得不承认:发挥天赋、追随热情,你一定会很幸福,但未必能改变世界;全心全意打磨一件事情,你会获得宁静,但未必能创造价值。
这个时代真正的高手既懂得如何驱动自己持续地努力和积累,也懂得借助社会和科技趋势放大自己的收益。所有取得重大成就的人最明显的共同点就是阶段性的非线性成长和跃迁式的上升。每隔几年,他们都会突然上一个台阶,眼界、想法、能力、能调用的资源和身价完全不同。这就是利用规律放大个人努力的结果。
我研究过“福布斯富豪榜上”的华人富豪,他们有三个共同点:首先,他们足够努力、勤奋;其次,他们在26~35岁开始创业,这个时间段正好是社会积累足够、家庭负担不太重的时期;最重要的是,他们在创业两年左右后都遇到了一个空前的时代上升趋势,比如香港首富是抓住了金融和房地产行业的上升趋势,台湾首富抓住了电机和塑料行业的上升趋势,内地首富则顺应了互联网大潮。
和游泳一样,会游的人很省劲,不会游的人即使身体强健,也游得很累。时代也是有水性的——有些人能深刻地理解时代的水性,顺着大潮去很远的地方;有些人则不理解社会和时代的水性,搞不好还会淹死自己。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