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作为古代地位最高的老丈人,皇帝怎样和女婿相处

时间:2023/11/9 作者: 意林·全彩Color 热度: 16888
□刘 勃

  

  对古代的婚姻来说,爱情并不是核心构件。婚姻牵涉到各种利益交换,对统治者来说,那就是政治问题。

  中国最著名的此类故事,就是尧把女儿娥皇、女英嫁给了舜,后来又传位给他。但是有意思的是,大家都因此赞颂尧大公无私,而不是说他偏袒女婿。

  可见在中国的传统价值观里,女婿是外人,愿意把重要的东西交给女婿,就算无私了。后世民间,也有各种坏女婿的故事,而女婿之坏,往往就体现在他惦记着老丈人的那点家产上。所以在中国,选女婿不是选继承人,仅是挑一个需要被提防的合作者。

招女婿与国际关系

据说,西周、春秋的情形是这样的:同姓的诸侯国是兄弟之国,异姓的诸侯则互通婚姻。比如说,鲁国国君要把女儿嫁到齐国去做夫人,不能只嫁一个大女儿过去,还要找两个和自己同姓的国家,比如说卫国和郑国,要求他们也把女儿嫁到齐国,这叫“诸侯娶一国,则二国往媵之”。这样办一次婚礼,四个国家就结成了亲家关系。

  秦晋之好几乎成了结婚的代名词,实际上两国婚姻关系的变动,无不是政治算计的体现。晋献公招秦穆公当了女婿,后来献公去世晋国内乱,秦穆公千方百计插手晋国政治(女婿惦记老丈人的家产果然是永恒的主题),开始他支持晋怀公,就把自己的一个女儿嫁给他。再后来秦穆公和晋怀公关系闹僵,秦穆公转而支持怀公的叔叔,在国外流亡多年的公子重耳。秦穆公断绝了这个女儿和怀公的婚姻,把她嫁给重耳,重耳对做姐夫的女婿倒没什么心理障碍,但想到要娶自己的侄媳妇,却有点情何以堪。于是手下人劝他:“将夺其国,何有于妻?”做女婿是回国夺取君位的关键一步,你管她是不是侄媳妇呢?重耳接受现实,接下来就一帆风顺,成了春秋五霸中唯一能与齐桓公齐名的晋文公。

笼络功臣的公主

公主的另一个功能,是用来笼络君王治下的杰出人物。

  追随刘邦打天下的功臣,是汉初非常突出的一个特权阶层,他们的子孙,成了汉朝公主重要的归宿。汉文帝的女儿馆陶公主刘嫖,嫁给了堂邑侯陈婴的孙子,另一位不知名的公主则成了绛侯周勃的儿媳。汉景帝的女儿平阳公主更有趣,她三次嫁人,第一任丈夫的爷爷是汉初的丞相曹参;第二任丈夫的爷爷则是滕侯夏侯婴,这两位都是刘邦在沛县时代的老同事。只有第三次不同,公主改嫁曾是自己家奴的长平侯卫青,这是对匈奴的战争中,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功臣了。当然,卫青还有一个身份,皇后卫子夫的弟弟,所以他还是外戚。

  东汉最有名的公主故事,是光武帝刘秀的姐姐湖阳公主死了丈夫,于是考虑再嫁的问题。刘秀就与她“共论朝臣”,商量谁最合适。湖阳公主倒很直接:“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我就看宋弘合适。光武帝让湖阳公主躲在屏风后面,召见宋弘问他说:“民谚说,当官了就要换个社交圈,发财了就要娶个新媳妇,是这回事吗?”宋弘回答了一句千古名言:“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光武帝于是回头对屏风后的公主说:“这事办不成了。”

  可见,这时公主的婚姻对象,仍然是大臣。

  往后到魏晋时期,情况却有了微妙的变化。和汉朝皇帝的女婿基本处于不温不火的地位不同,这时世家大族权力太大,皇帝感受到威胁,有意识地找二流家族的人物,或者一流门阀里的边缘人来做女婿,对他们委以重任,对大家族进行反制。

  于是晋朝皇帝最著名的两位女婿:一是王敦,一是桓温。

  王敦出身于顶级门阀琅琊王氏,但因为少年时代在南方长大,所以说话的语腔语调带着北方名士眼里粗鄙的“楚”味儿,大家展示高雅才艺的时候他却只会“打鼓吹”(相当于交响乐会上演奏朋克),娶了公主后上厕所,把洗手用的澡豆当食物吃掉!然后说到杀人不眨眼,说到用兵作战,他就令名士们感到战栗了。

  桓氏本是在曹魏时代的政治斗争中已经败落的家族,桓温做了驸马,有人建议晋明帝“勿以常人遇之,常婿畜之”,后来果然被委以坐镇上游荆州的重任。于是,人们就看到了那个在名士们高谈阔论的时候,却能高效安排各项军政工作的桓温;那个既有“木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文艺范金句,又有“不能流芳后世,亦不足复遗臭万载邪”的魔性名言的桓温;当然还有三度北伐,功业在东晋无人能比的桓温。

  所以这两位驸马爷最终威胁到的,倒不是世家大族,而恰恰是老丈人的江山。王敦、桓温造成了东晋王朝最大的两次统治危机。最终晋朝被刘宋取代。篡位者刘裕的儿子刘义符(也是刘宋的第二个皇帝),是晋朝最后一个皇帝的女婿。

皇帝的女儿愁嫁了

这个乱世的北方,则渐渐是另外一种局面:出现了一个关陇贵族集团,北周、隋、唐几个朝代的更迭,被看作这个集团内部几个家族的权力转移。

  照例,贵族政治一定派生出大家族间复杂的婚姻关系。如独孤信的大女儿是北周的明敬皇后,四女儿是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母亲,后来被追封为元贞皇后,小女儿则是隋文帝的皇后,也就是说三个女儿做了三个不同朝代的皇后。独孤信因此被现代人戏称为“天下第一老丈人”,在这个时代出现这种事,有点偶然却不稀奇。

  但等到唐朝皇帝坐稳了江山,情况却慢慢发生了变化。有人注意到,中唐以后,出现了一个士人不愿意娶公主的现象。如唐宪宗为长女岐阳公主选驸马,让宰相在“卿士家选尚文雅之士可居清列者”,结果这些人纷纷装病,推辞拒不参选。如唐宣宗挑女婿,宰相白敏中推荐了新科状元郑颢,从此郑颢就和白敏中成了仇人。

  唐朝有那么多人不愿意娶公主,归根结底是因为从中唐开始,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的官员选拔和考核机制开始发展成熟,驸马的身份在仕途上并不是一个加分项。唐代驸马除了个别几例,“皆除三品员外官,不任以职事”,等于是被排斥到了官僚体系之外。既然做驸马对升官没有好处,那原来不妨容忍的公主病,现在就变得避之唯恐不及了。

  到了宋代,不给驸马实权更是成了“祖宗之法”,所谓“国朝故事,主婿未尝居职”。驸马要想成为重要的官员,唯一的机会就是公主早点死掉。如雍国大长公主的驸马王贻永于康定元年被任命为枢密使,这时公主已经去世36年之久。

  明代的驸马处境更糟。明初,公主出嫁还起着团结皇帝和功臣的作用,驸马多是功臣子弟。但宣德之后,选驸马就越来越看重颜值,大多是首都附近的良民子弟,14岁到17岁的“小鲜肉”。关于驸马的描述,常见的是“秀美”“貌美”“美姿貌,廉靖详雅”“长身玉立,美须髯”之类。

  驸马即使书读得再好,在官场也不会有多少前途。宣德之后,驸马的职掌主要是三个方面:祭祀皇陵,掌管宗人府,负责皇帝的侍卫事宜。他读书的动力,确实比一般人要小很多。

  相较而言,元和清两个朝代,因为少数族群居于统治地位,危机意识比较强。通过婚姻缔结政治同盟的事例要多得多。如马可·波罗离开中国,就是要护送一个叫阔阔真的公主远嫁波斯;清代嫁给蒙古王公的公主,或以额驸身份而被委以重任的例子,更是数量可观。在这一点上,今之夷狄多类古之中国,元、清的做派,反而有点“古意”了。

  诗剧

  

  猪总是遗憾眼睛长错了位置

  它永远看不到天空高远

  乌鸦非常头疼

  为什么从不会忘记任何一张脸

  作为动物的分支

  许多人类,拥有这全部的忧伤

  ——苏末《动物的忧伤》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