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我们都是插电青年

时间:2023/11/9 作者: 意林·全彩Color 热度: 16651
□小女贼

  社会化媒体营销研究者杜子建,在自己的原创视频《老杜见解》里吐槽:人与人不再以肉身的方式交往,我们已经进入虚拟现实时代,只接受网络化慰藉,不接受甚至排斥地面关怀。

  我们都是插电青年,普遍生存状态单一无趣。“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社交靠手机,游戏打半生。”

  想起我们互相调侃时说的那句话,“是手机不好玩,还是电视不好看?为什么要恋爱,要结婚?”

  当有婚孤独、不婚不恋、唯网络是瞻的大时代到来时,我们都会变成什么样?

完美票圈的背后真假难辨

Youtube有个很火的视频Are You Living an Insta Life,被中译为《扎心不,老铁》,讲的是完美票圈背后迥然不同的现状:

  打了粉底假装刚刚睡醒;明明果汁很难喝还发动态赞美味;几个人聚餐都在刷手机,却po图表示相聚很愉快。

  作为旁观者的我们看得真切,那一个个无懈可击的动态下是最赤裸和落差很大的现实。

  视频的最后,有这样一个画面:回家看到爱人,女人想拍照合影秀恩爱,男人却极度厌烦,可以看得出来他们感情不好,但女人还是发了合影,发完后前一秒还在伤心难过,躺在床上伤心。可是一看到逐渐增加的点赞,却满意地笑了。

  自我营造的虚拟完美生活,居然让这个女孩可以忽视现实中的狼狈和不幸。

  真的是扎心了老铁,很讽刺,也很真相,看到他们时,我也看到了自己。

  每一个动态都不再是它本身的意味,聚会晒照片,出镜率高的就是关系好;生日特意发动态送祝福,是在意和重视。互赞和互动成了新型的社交方式,照片美说明你过得好,点赞高说明你人缘好。所以当赞量变化,你的情绪也跟着起伏,开始患得患失,是自己被遗忘了,还是动态太low了。

  每个人都希望被关注,被赞美,于是每个人都投身到大网络里,渴望社交,渴望和世界保持联系,铆着劲经营自己的完美人设,就怕错过了什么。

  慢慢地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网络和现实生活的界限越发模糊,你也开始困惑:“我到底在干什么?有意思吗?我到底想要什么?”

“like”带来的虚假愉悦你受够了没

人人视频上路易斯·C.K戏谑吐槽社交乱象,讲了一次参加女儿学校舞蹈表演,只顾拍视频,不看孩子的现象。调侃他们拍的视频一百年后自己也不会看,只是为了发动态看别人的夸赞,其实呢,夸赞的人也不会看,只是习惯性评论。

  他说参加了一个煞有介事的舞蹈表演,那天大家都到了,所有的父母,所有的人都来了。

  每个人都带着他们的手机。所有的父母站在那里,每个人都用手机挡住近在他们眼前的孩子们,他说自己走到舞台的另一边时,看到这些人把iPad举在他们脸前,每个人只顾着看录影画面,而录的东西就在咫尺前方真实上演。

  路易调侃道:你录这个要干吗?你永远也不会拿出来看嘛。你只是想把它放到脸书上,上传吧,大家来看吧,我现在要去睡一下了。

  然后你就等着看大家的留言:

  我的天啊啊啊啊啊……

  好可爱哦……

  而且你知道吗?他们其实也没有看影片。

  视频里,路易斯·C.K在上面吐槽,下面的听众都在大笑,不是因为多搞笑,恰恰是因为他描述的现象无处不在:吃饭、聚会、活动、演出,手机看够了才会看你,甚至有时候拍到一张满意的图后,就代表着活动的结束,剩下的节目就是全员修图。

  满满的相册和视频,费了半天整理上传的你再也没看过,而点赞朋友动态的你也从没仔细地把对方的视频看完过。

  所有的精心和费力都成了无限死循环的无用功。

  而那些存在过的赞,我们苦苦为之欣喜和盼望的,开发者表示“厌恶这个功能”。

  Facebook的“like”(赞)是它最成功、最具标志性的功能,每个人都很享受被人点赞的感觉,很快,点赞成了所有社交媒体的标配。

  但是开发“like”功能的主要工程师Justin Rosenstein,却厌恶自己开发出来的这种功能,他说:like带来的是一种虚假愉悦,它非常诱惑,也非常空洞。

  他表示现在是注意力经济时代,得流量才会成功,所有开发的目的都是让使用者上瘾。而这些开发者却苦苦寻找戒网的方式,甚至下载了限制使用的APP,来克制自己的欲望。

因为人们不愿意见面了,手机电不满就没了安全感

意识到这点后,戒网,逃离手机,避免成为低头族开始被呼吁。

  低头这个问题也不能一概而论,当为离不开手机焦虑的同时,我们也在享受手机带来的便利,显然科技的发展让网络变成了获取信息和打发时间的好工具。

  缓解尴尬也好,顺应趋势也罢。仔细观察你会发现,饭桌上热情的人依然会招呼大家吃菜热聊,内向性子冷淡的人即使没手机也会闷头吃菜,或者发呆,手机有时候只是多出来的一种选择。

  而真正让我们焦虑不安和内心不适的是什么?是痴迷经营虚假完美形象,还不自知地告诉所有人“我很好”的荒唐;是去哪都喜欢拍拍拍,拎不清生活,分不清主次,错过美好的无趣;是网络慰藉成了自己的全部,逃避现实,自娱自乐的安逸。

  电影《生存家族》就讲述了一个全城停电,也没有任何来电预兆的故事。

  剧情围绕一个四口之家展开,忙于工作的父亲,被家务所困的母亲,沉默寡言的弟弟,自私自利的姐姐,大家用惯性维系着生活的运转,就像我们每个人的家庭缩影。

  画面无疑是温暖治愈的,具有软科幻元素的“灾难”,带来的不是毁灭,却是一辈子都可能得不到的平静和亲密。

  变故让他们愿意倾诉和回忆,把坚硬的外壳变软,把沉默的心事诉诸语言,回到了生活本真的样子,家庭最初的温暖。

  这时我仔细思考,网络便利时代,收获的、失去的到底是什么?我竟怎么也想不起来。

  我只知道人们不愿意见面了,手机电不满就没了安全感。

  AI兴起,智能化社会,网络更加发达的未来,内心越发焦虑。

  只想说,雾气渐浓,找回本真,路依然在脚下,自省和自知力就是你的方向标,自持和自律就是你的路灯,坚定向前,雾气会散,明天会发光。

  诗剧

  我们甚至失去了黄昏的颜色。

  当蓝色的夜坠落在世界时,

  没人看见我们牵着手。

  从我的窗户中我已经看见

  在遥远的山顶上落日的祭典。

  ——聂鲁达

  《我们甚至失去了黄昏的颜色》

  麻辣生活

  会说话

  丈夫酷爱打台球,每天都要去过把瘾。这天,妻子不满地说:“你的台球已经打得这么好了,还天天打,有意思吗?”丈夫笑着说:“老婆,你已经这么漂亮了,不也天天化妆吗?”

  看来不是亲生的

  和爸妈回老家,老家的房子在山上,买点东西还需要下山,我和老爸说让他陪我去山下买点零食,老爸让我自己开车去。

  我说:“不行,这我要是迷路了,你就没姑娘了。”

  这时,老妈在旁边说:“老公,你陪她去,别让她把车丢了。”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