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到日本,去访问一家被我们投资的日本公司。会议间隙,CEO问我有没有去哪里玩,我说去了江之岛的水族馆,尤其喜欢贴墙安放的水族箱,房间里只有水族箱里有微弱的光,映得蓝黑色的水里每一只水母都格外清晰。CEO也感慨地说:“好怀念啊,当年我就卖水母,这是我的第一门生意。”我热情地回应道:“原来你做过水产生意啊!是出口到中国吗?我们最爱吃海蜇了!”CEO愣了许久,说:“是卖给日本人,因为水母很治愈。”结果我把“治愈”误解成了“滋补”,继续问:“那要怎么吃才能治愈呢?中国人一般凉拌着吃……”CEO更加尴尬,只能跟我说:“水母是用来看的,看着很治愈。”
后来我明白了治愈的意思,才意识到关于水母的那场对话相当于跟一个宠物店的老板说狗肉火锅。严格来说,治愈这个词1999年之后才在日本流行起来。看看这20年来日本流行的女明星,一个比一个笑容甜美。最赚钱的女子偶像团体AKB48推出的女明星的标准就是“年级第三漂亮的女生”,因为数一数二漂亮的女生让人有压力。
日本的一家游戏公司开发了一款名为《旅行青蛙》的游戏。不需要抽SSR,没有升级,没有PK,就简简单单地种三叶草、换干粮,让小青蛙带上干粮去旅行。这款游戏为什么刷爆朋友圈?因为它很治愈。缓慢的节奏、充满童趣的画面,对小青蛙的牵挂仿佛“意恐迟迟归”的父母之心,掳获了中国玩家的心。
《恋与制作人》也是治愈系的游戏,主要玩法就是和四名虚拟的男主角谈恋爱。明明知道那是虚拟的人物,可是在虚拟男主角生日的时候,有女玩家会一掷千金,在城市的高楼墙体上打出广告,祝游戏里的李泽言生日快乐。
“他”连人都不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爱着“他”呢?在现实中认识一个人真的不难,可是在忙碌的现代生活中,有哪位男士能做到每天深情款款地跟你说晚安、和你聊天、陪你入睡?谁会每次都在第一时间甜蜜地回复你的微信?
不要以为被这两款游戏俘虏的都是无知少女,实际上其中绝大多数是已经为人妻、为人母的女性。老公要挣钱养家,老婆对温情和浪漫的需求就只有交给游戏了。
不少自媒体反思:为什么中国做不出这样的游戏?我觉得思路不一样。中国在极速发展的道路上狂奔了几十年,时代裹挟着绝大多数人,我们的人生就像曾经火爆的游戏一样,要攒钱,要买更好的装备,要升级,要达成各种目标,要炫耀我们的成就……而当时代的脚步放慢,物质需求基本满足,饿肚子的恐慌已经不存在后,人们才会意识到原来生而为人,对情感的需求如此强烈。
看看2018年元旦后在中国手机平台爆红的三样东西——《答题有奖》《恋与制作人》和《旅行青蛙》,都折射出了对成就感、对他人的认可、对情感慰藉的强烈需求。也许我们的企业该调整一下产品和服务的设计方向,更多地考虑到消费者的情感需求。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