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作之合
◎ 孙晓玲
我的母亲叫王小立。在父亲眼里,母亲对他的照顾称得上是“无微不至”。父亲疗养时她去看望;父亲下乡时她去相伴;父亲准备搬家,她去看房;父亲想买个书柜,她去挑选。面对人生“三起三落”的起伏,母亲的乐观、宠辱不惊尤其令父亲叹服。这段长达40年之久的姻缘,被父亲称为“天作之合”。
我姥爷是农民。一天,他下地干活,正巧碰到我爷爷。两家的地离得挺近,彼此都心知肚明,就不约而同地坐在田边聊了起来。越说越对心思,越说越投缘,后来老哥俩儿一拍即合:“干脆咱们就做亲家吧!”
不久,双方家长给儿女创造了一次相亲的机会。两年后,一顶花轿把蒙着红盖头的王家二姑娘娶进了孙家。
听母亲说,办喜事那天,两碗白面饺子上了桌,再上就全是黑面的了。婆家的生活勤俭细省,和一般农户一样,不比娘家的生活强多少,而且日日五更做饭,比做闺女时辛劳许多。高高瘦瘦的丈夫整日不言不语,就爱抱着本书看,干农活不太在行,却矢志苦吟、志向高远。
婚后,两人感情生发,恩爱日增。伴着妻子晨炊的烟雾,丈夫走上奋发求学之路。父亲曾流浪、失业,过过订不起报纸、买不起书籍的生活,但母亲是那种“跟了谁,就跟谁一心一意地过日子”的女人,决不“这山望着那山高”。
抗战开始,他们一个在前方屡遭险难,一个在后方养老育幼倍显忠贞。父亲进城时才36岁,风华正茂,已经成名,但他亲自坐着报社的大马车,把困在半路的妻子和一双儿女接到了天津。
听亲戚讲,刚解放时,父亲去北京开文联大会,还特别受到过大会主席的表扬,因为他不与农村的妻子离婚,是作家中的模范。回家后,他把这件事淡淡地讲给妻子听,一笑置之。
母亲听了后,对娘家人说:“他这个人心软、实在,知道疼人。那么多对离了,他都没把我们娘儿几个扔一边;那么不容易,他都要把我们全接出来。他要是想再找,什么样的找不着?”
记得上学时,八仙桌上常有家乡饭,父亲最喜欢吃,曾经笑着对我和母亲说:“搞写作这行,生活太好了不行。”父亲很知足,从不为生活用品四处去买东西,都是母亲张罗,可母亲出门买菜他总是惦记着。看见母亲头发长了,父亲就说:“来,我给你铰铰。”他小心翼翼,剪得很齐。
我母亲爱说:“鱼帮水,水帮鱼,俩好换一好,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我想,这也是他们生活祥和宁静的原因吧。
(摘自《布衣:我的父亲孙犁》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