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教授的摩登时代

时间:2023/11/9 作者: 爱你 热度: 17681
◎ 陈杰

  教授的摩登时代

  ◎ 陈杰

  

  民国初年,大学教授群体的收入属于当时社会的上层。在当时,用鲁迅自己的话说,他们属于“中产知识阶层”。这些教授还有相当丰厚的稿费收入,以胡适为例,到1928年底,仅胡适在亚东图书馆出书的版税和稿酬就有3万银圆。鲁迅在京兼任教育部职员、大学教授、期刊撰稿人等职,收入也颇为可观。

  纵观这一时期的教授群体,他们的身份大多是在几所大学兼任教授或多份期刊的撰稿人,多渠道的收入使得他们能从容地享受文化生活。

  教授们承袭古代文人的传统,互相宴请或互相邀约,或是轮流做东。据顾颉刚回忆:“在大馆子请一桌十席,高级的鱼翅席每桌12圆,加酒水消费总共不到20圆,每人2圆。鱼唇席10圆一桌,海参席8圆一桌。最高档粤味‘谭家菜’,40圆一桌,主菜是每人一碗厚味鱼翅,可供11人入席,这属于豪华消费。”此外,教授家一般都雇着仆人和厨子,这些厨子几乎都能做出一手家乡风味菜。

  在物质生活之外,教授们还追求丰富的精神生活。他们买书、听戏、游玩,这些既同他们的职业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又是他们的生活情趣和精神享受,所以日常的娱乐花费成为他们的主要消费之一。

  民国初年,大学教授是社会中上层,经济收入远高于普通民众,尽管有拮据之时,但大多数人维持温饱不成问题,因而比普通人有更多的精神追求。生活品质是建立在文化背景基础上的,他们光顾最多的地方是琉璃厂文化街厂甸,在一定程度上,这个著名的场所不是普通老百姓的去处。这个旧书摊遍布的地方,经史子集、小说野史应有尽有,在当时吸引了大批文人,如胡适、鲁迅、刘半农、钱玄同等。

  从鲁迅的日记中可以看出,他日常生活中最频繁的活动就是买书。他在北京居住了15年,浏览古书,访求碑帖,徜徉于琉璃厂文化街厂甸。钱玄同喜欢逛旧书摊更是出了名的,而且只要他到了那里,一般情况下都会把自己看到的所有喜欢的书一网打尽,时人戏称钱玄同为“厂甸巡阅使”。文人藏书是雅嗜,读书人多少都爱闲逛书店、书摊。在某种意义上,文人之于藏书,比富户对财产更有一份痴情,他们将藏书看作自己的万贯家财,是一种精神的物化。

  相对稳定充裕的收入决定了他们体面的生活,可以让他们在教学之余开展富有情趣和文化意味的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并且受到社会的尊敬。

  (摘自《看历史》2017年第2期 图/王建峰)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