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得过就逃
◎ 蔡康永
小戈的老同学最近一直来找他借钱,每次见面时,小戈都觉得对方的眼神古怪,整个人都和以往不同。小戈判断对方在吸毒。
如果直接问“你有没有吸毒”,那太尖锐。他可以先问对方:“离婚以后,是不是过得很痛苦?”这个问题听起来很柔和,是朋友会问的问题。
如果小戈的老同学真的离婚了,心情很痛苦,为了逃避痛苦,躲进了吸毒的世界,那这时再问“所以你在吸毒”这样的问题,对方就不会那么难以承受。
在公事上必须问出尖锐的问题时,我建议拿抽象的第三方来当替死鬼。
比方说,老板做出了很蠢的决定,你想提醒老板,便可以把问题推给老板拿它没辄的第三方:“老板,全省的经销商都叫我来问您,如果海报印这么大,他们要贴在哪里?”
还有一种说法,可以尽量把刺耳的、有审判味道的字眼改成一些具体的陈述。例如“抄袭”,我会说:“蔡教授,这篇论文跟你上个月发表的那篇,内容上重叠的部分大概有五千字。”
人生难免出现尖锐的问题,逃得过就逃,这是我们的天性。
(摘自《蔡康永的说话之道》沈阳出版社)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