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人体噪音
◎ 瑞 鸿

关节响关节活动受到筋膜、韧带、肌肉等组织的限制,关节腔中有起润滑作用的液体,里面又溶有气体。当活动关节时,就会把这些气体从液体中挤压出来,从而发出声音。当关节屈伸过度时,常会有“啪”的一声关节弹响,一般不会影响健康。但如果关节经常弹响,且伴有疼痛和活动障碍,就要注意了,这可能是腱鞘炎、滑囊炎、半月板损伤等骨关节疾病。
打嗝短暂的打嗝是一种机体保护反应,但如果连续出现或顽固难愈,可能预示胆囊炎、消化道溃疡等疾病。另外,紧张、恼怒等不良的心理状态也常引起打嗝。分辨打嗝是否为器质性疾病有个小窍门,即打嗝在24小时内能够缓解,且睡着后自动停止的,多不是疾病引起的,而超过24小时还在打嗝且睡着还不停止的人,多是疾病缠身。
耳鸣用手捂住耳朵,你会觉得耳朵里嗡嗡作响,这是听到了耳旁组织的血流声。如果你平时也能听到“脑袋里鸣叫”,耳中出现铃声、哨声、波浪声、蝉鸣声等,而周围环境并没有相应声源,就得小心了。专家表示,不少耳鸣患者从外表上看至少比实际年龄老十岁。严重的耳鸣不但影响听力,干扰正常睡眠,还会引起焦虑、烦躁或抑郁等一系列精神问题。我们知道,超过安全噪音标准(80~90分贝A声级)的噪音都有可能造成耳鸣及耳聋。滥用药物也是一个重要因素,研究发现,包括心得安、异搏定、布洛芬在内的多种常用药物都可能引起耳鸣。此外,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常见慢性病也可使微循环发生障碍,从而导致耳鸣。
听觉神经末梢细胞一旦造成损伤,很难恢复如初,但通过营养神经药物等治疗手段可以缓解症状。已有耳鸣的人切忌酗酒、吸烟、熬夜等不良的习惯。
打鼾偶尔打呼噜不必紧张。如果鼾声响亮、不均匀,而且有晨起口干、白天疲乏无力、嗜睡、头脑昏昏沉沉、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情况,则可能是得了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睡眠时常出现呼吸暂停会导致血液中氧含量明显减少,使机体处于缺氧状态,这不但影响睡眠质量,还会引发心脑血管及内分泌系统疾病。肥胖者、男性、孕妇等是打鼾的高发人群。如果打鼾者一觉醒来有口干舌燥、头晕、头痛、白天困倦、嗜睡甚至工作或开车时睡着,还有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等表现,最好去医院就诊。
(摘自《健康快车·百岁养生》2014年第11期 图/乐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