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教师
到了一定的年纪,老师就超脱了。他们的知识臻于成熟,教诲更为老到,而工作压力又在逐步减轻。不需要冲锋在前了,上公开课几乎不再是他分内的事,有时示范,也纯粹看个人的兴趣,除非有关人等多讲几句好话。很少有人督导,工作有了一些套路,即便水平差些的,好像有了一把年纪,也就分不清权威和非权威,反正只需纸上谈兵而不必做给人看了。相反,还会得到一些优待,课节减少,荣誉增多,即便是某些条件不理想的,也会受到一些同情和照顾了。比如评职称吧,越是上了年纪打分越打不上去,而人们会支持你,在退休前总得解决个高级职称的,没有人会有非议。老教师在表面上不怎么求进步的,这样才合乎常规,否则会被认为是为老不尊,瞎胡闹。这和他们倡导的有些相悖,设计一生,终生学习,而身体力行的却逃不开国人的普遍规则,一旦上了年纪,就把进取心交给后来人了,把进取心当作抢风头,而不是生命自我张扬的必要。干哪行的不是这样呢?好多人到了中年后,就常常提醒周边的人自己老了,时不时充些大,这不是自豪,而是自我的一种撤退。而老师们多年被规矩打磨,他们的生活仍然是一丝不苟的,几十年了,形式主义的东西淘汰殆尽,只剩下一些咀嚼后的精华。如果你去听老教师的课,就会知道他们总是干净利落的,尽管如此,他们仍不满意,仍觉有一些废话。他们已觉疲惫,甚至有些恍惚,不知哪些话是废话,哪些话才能真正打动人。但是在教研会上,他们的发言总是积极的,长篇的,似乎这里才能求得更多的共鸣。他们语言严厉的,多半是对教育本身,而对同事则全部是柔和的。讲得多了,有些忍不住自吹自擂,说过去如何如何,说得人们呵欠连天,方才觉悟,觉悟后并不自惭,但弄得不好是恼羞成怒,人们只得再打起精神,而老教师的谈兴再无。
学校里讲究越老越金贵,尊重前辈一定是面面俱到的。老教师对学校无可挑剔了,怨言多半是针对社会的,作为一名教师,从来未曾这样像行管人员一样关注过社会各界,好像老了才得以觉醒。他们的议论是爆发性的,间歇性的,也是不负责任的,议论而已,并不想去思考什么,顶多算个批评家,却压根儿也没想过要当思想家。有些不平似乎是摆在面子上的,虽然他们和公务员的待遇相等,但工作要辛苦得多。老是羡慕机关的人,五十岁多点就退居二线了,而教书站讲台一定要到退休的前一天,而享受呢,就差得远了。只有聚会后,发现这些人有着沉重的失落感,特别是苍老了许多,他们才有些想得通,工作才是愉快的,而且自己不干了,也不会有那么大的落差,也许,这是一种收获。
老教师是把时间掰着指头算的,算退休前还能带几届,算退休后干些什么。他们教育学生多了一句话,那就是:你们想想,我这么大的年纪还会害你们?有时也无端发些脾气:喂,你们不听话,关我什么事,你们有再大的出息我也享不到福了。这种心态还不算过,这是临别前的一种怀念。闲的时候,他们会好好整理书屋,再不像过去一团糟,有些东西该还的还,能送的则送,有些资料以后再去翻,那是不可能的了,好多人把照过的班级留影合拢来,有了厚厚的一叠,从年轻到现在,有些学生自己也辨认不出了,应该在照片后打上名字的。这些都只是一种情调,更多的时候是想把最后一届学生送好,最后一届,经常强调,无端增加了学生的许多压力。
老教师退休后是要干一番事业的,他们仍旧是笔财富。他们对钱更在乎了,某次有位老师说是退休工资搞错了,反复找了许多人查证,后来把他女儿喊来才说得清。他们退休以后到民办学校任教,看重工资的高低,说不是钱的问题,是一种尊重,这只是一种托词,其实还是钱的问题。一旦钱弄得多些了,子女们就又反对,别伤了身体,仔细一想,人生苦短,还真得享受。我有几个熟悉的老师,一生很向往一些地方,在职时去不成,到了晚年去那里找书教,而且一住就住到心情绝对的满足才回来。
通过我长期的接触,老教师的文化味会越来越淡,越来越社会化、生活化,对集体的渴望会越来越强烈。刚退休还会吃些亏,好多同伴一劝,就会彻底释然。他们团结得相当紧,夸子女都是这样,先是各夸各的,然后是相互夸;夸学生也是如此,偶然碰到我,都会交代,有什么事可以去找某某人,就说他们说的,那口气相当大。他们的子女一般都有出息,可能会同在某一个城市,于是相约一起去、一起回。在这一点上,住在学校及周边的人要强得多,而隔远了的似乎处在孤岛上,经常打电话给校内某人,问有什么活动。前不久,有个老教师回校,我爱人热情地问他找哪个,她说没有事,碰到哪个就是哪个,群体是温暖,谁离开了都有一种恐慌和期望。
实习老师
实习老师来了。是带着满腔热情来的,学了那么多的知识,终于等来牛刀小试的机会,激动之情是按捺不住的。像是练就一身武功的徒弟,要离开师傅闯荡江湖一般,一脸的豪气。然而下车伊始,心凉了又凉,江湖就是江湖,来了就来了,走了就走了,一切那么平淡;没有谁最优秀,只有谁最适应,这本书他们一下还读不懂的。学校并没有把他们的到来当回事,除了校门口一块小得可怜很容易被忽略的欢迎牌之外,一切照旧,草长得不是地方,灰尘、垃圾、嘈杂,该有的都有,也许只有政教处一声令下才会收敛。接下来还有几个不适应的地方,说话得小声小气的,还得彬彬有礼,不像在大学里那么随便。吃的也很简单,有的搭在教师食堂,有的没有单独开伙,就跟着学生混一顿。住的也很简陋,显然是临时安排的房间,他们从山上采了几束花来装点,更显不协调。他们只能苦笑,带队的交代过,在实习学校什么也不能挑剔,要说只能说好话。
没有几个实习老师知道,对学校来说他们是笔负担,没有几个学校愿意接受实习的。打乱了秩序不说,还要花一些精力来培养,学校做贡献的成分多,得实惠的地方少。所以勉强接受的都是一些一般的学校,名校几乎不可能。即便接受,有些也是有人缘,也许挂着某某大学的实习基地的牌子,将来招生有些方便,其实也是哄些圈外人的。
这样一来,给实习老师教的,大抵是些低年级,甚至某些可以称之为差的班,颇有糊涂人教糊涂班之味。至于优秀的辅导老师也难以轮上,那些骨干挑大梁去了,为学校的升学形象在绞尽脑汁,哪有时间辅导他们。即便这样,摊到班的班主任还对实习老师显示些不信任,老是督促原任教师对课程丢弃不得,要善于发现实习老师一些教得不到位的地方,利用晚上和其他可支配的时间给学生补一补。没有人会真正信服这些人,就像你到一个理发店,学徒的水平差不多了,你也愿意等师傅,这并不是对学徒不尊重。某些实习老师隐约中有了感觉,满怀怨气,真想站出来拍拍胸脯,难道我们比你们差吗?但他们终究不会,偶尔家访倒主动从家长那里打听一些消息,以为会带来一种新鲜感,家长却什么情况也不提供了,只是敷衍敷衍,而事后马上给班主任打电话:怎么用个实习老师呀?
别人轻慢,对实习老师是件好事,不会影响他们工作的干劲。一有空闲,他们便会在黑板上练字,一定要练出个模样来;有的努力讲普通话,讲出怪怪的腔调,虽不标准,但大方向是对的;有的没有半点音乐细胞,却练习打拍子,把寝室里的竹板敲得山响。至于备课更不用说了,就那么几堂,不知翻了多少书,恨不得把全天下的知识写进去,显示自己的能耐。实在弄疲惫了,不免涌出一些担忧:天呀,像这么备课,那今后有朝一日教书怎么得了?除了这些,就是听实习学校的一些老师的课。辅导老师认得,有些不认得他们的老师以为班上新来了个同学,到弄清原委时才埋怨:招呼也不打一个,太没规矩了。于是,这么一件小事,带队的老师也要开一个会,开会也是不批评人,只是说学习也要注意方法之类。于是,实习老师再不敢满校跑了。
实习老师和辅导老师的关系是不紧密的。请教多半是一种程序,一种谦虚,差的是历练,又有多少是需要请教的呢?辅导老师也只是一种敷衍,有些还觉得轻松些了,如此而已,而真正去认真指导,也许还缺乏共同语言,讲了实习老师是否能听懂是个方面,毕竟他们还不是老师,另一方面,太认真了、主动了,让人笑话自己是好为人师。因此各自心里都有一本账,似乎一相交,什么都清澈见底了,当老师的是否真有水平,当学徒的是否走得远,心照不宣,不说而已,要的就是相互谦让、抬举,一团和气。
实习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就不一样了。他们的年龄差距小,合得来,有共同的偶像,也许心向往之的流行歌曲也都是那么几首。最受欢迎的是他们的教育理念,劳逸结合,快乐教育,学生能够轻松自如。有些实习老师还很活跃,小小的特长一炫耀,能让学生崇拜得五体投地。这种关系有些要持续很久,在临走的时候,老师在哭,学生在哭,有一些学生还送日记本、钢笔之类,弄得人心都碎了。如此等等,叫在任的教师觉得有些矫情,有些做作,也有些羡慕、眼红。后来的发展也的确如此,虽是有些约定,对成年的大学生来说,很少有实习时的学生还与他们有来往的。
实习的日子是短暂而忙碌的,到了差不多的时候,带队的老师觉得应该做几件有用的事了。先是要上一堂公开课,请实习学校的校长们指导,也是显示一下毕业学校的学生素质。现在的大学生有些课上得可好了,有的大一就搞家教,有的还在一些培训机构上了课,这等于实习好多回了,因此一出手也有叫人大吃一惊的。此外就是组织一下活动,比如和实习学校的老师比场篮球赛,不在输赢,展示一下自己是全方位发展而已。再者就是琢磨一下,要留一个什么纪念,比如锦旗之类,诚恳致谢,才合乎常规。
实习老师在实习后期放开得多。私底下议论多了,议论校长、老师的水平怎样,相互之间还给辅导老师打分,有的还吹自己班上的一些女生如何乖巧、漂亮,一回校,一定得写封信。其中也有说话行事谨慎的,有人就开玩笑,说某某是想留在这地方了。于是某人就说:留这里也不错呀!一干人等“呀”了一声,再不说了,有些还是秘密,大家心中有数,为找工作,不知要受多少委屈,伤多少自尊,也许这位仁兄私自拜访过校长表过决心哩!不说了,不说了,总之一实习,一些社会上的东西,就开了头了。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