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档案:
聂红,成都中医药大学中药学博士,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博士后,现为暨南大学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药药理教研室主任。主要从事中药药效评价、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研究,专注于名优中成药的二次开发。主持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十二五”计划子课题以及企业委托研究开发项目20余项。发表本领域中英文研究论文60余篇(其中SCI论文近30篇)。申请发明专利6项,授权5项,参与国家级规划教材与论著编撰15部,担任高等中医药院校国家级规划教材《中药药理学》中、英文版副主编及国家药典委员会主持编著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饮片卷”编委。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实验药理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药理学会中药药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药学会第十五届理事会老年药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一
2013年6月的一天,广药集团位于白云山的学术报告厅里座无虚席,聂红教授率领的科研团队,全英文演讲她对年销售额近6亿元的名方中成药复方丹参片二次开发的最新研究成果——
“复方丹参片对冠脉结扎法大鼠心肌缺血模型及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心肌缺血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研究,本次实验共用72只大鼠随机分组灌胃给药……各组均于第8、9、10天灌胃给药30min后腹腔注射异丙肾上腺素5mg/kg,每日1次,连续3天。使用无创的小动物超声影像系统进行心功能评价,检测心率、射血分数、心输出量等指标。接下来是心肌组织梗死面积的测定以及心肌病理学观察……”
整个实验过程详细介绍持续了半个多小时,偌大的空间里安静得人几乎要产生幻觉,以为空调机运转的声音是PPT滚动发出来。
“接下来我做分析小结。复方丹参片高、中、低剂量组大鼠心肌损伤较模型组改变轻微,局灶性轻度肿胀,心肌间质轻度水肿,组织间隙轻微增宽,可见炎性细胞浸润,偶见心肌细胞空泡性改变。超声心功能检测的8项指标结果显示,各实验组左室收缩末期直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轴缩短率、射血分数、心输出量等心功能指标基本无差异……以上实验结果显示,”她顿了一下,往上推推眼镜,“复方丹参片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心肌梗死模型大鼠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具体作用机制就是通过改善缺血心电图、缩小心肌梗死面积、改善血清肌酸激酶、肌钙蛋白I、乳酸脱氢酶、一氧化氮、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及组织脑钠素的含量等诸多方面,来对心梗大鼠起到保护作用。”
有几秒钟的寂静,显得那么突兀,仿佛人们的思维瞬间失去了方向。
突然,掌声如潮,好似被切换的时空瞬间复还。
掌声停息,坐在前排的一个年老的美国人站起来,神色激动:“Thank you for your excellent presentation. I have a question, what is the role of nitric oxide and nitric oxide ribozyme in the anti-myocardial ischemia and reperfusion effect of DanShen Tablets ”(感谢您带来一个非常精彩的报告,我有个问题想请教一下,一氧化氮及一氧化氮合酶在复方丹参片抗心肌缺血再灌注中的作用是怎么样的 )
聂红愣了一下,这张面孔太熟悉了。她立刻想起来,这是199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中科院外籍院士弗里德·穆拉德教授。穆拉德教授主要从事细胞信号研究,开拓了一氧化氮信息传递系统研究领域。他率先证明了一氧化氮与鸟苷酸环化酶之间生物化学、生理及药理学关系,被人们称为“伟哥之父”。
“DanShen Tablets can increase the levels of NO and eNOS, promoted NO release.”(复方丹参片可以升高NO及eNOS含量水平,促进NO释放。)她回答说。
“This study is very meaningful, can you give me more details about it ”(这个研究非常有意义,您可以详细介绍一下吗?)
“Sure. I will give you more evidence for that, first……”(当然可以,我可以列举几个证据来说明这个问题,第一……)
眼看穆拉德教授和聂红教授一个在台上一个在台下讨论得不亦乐乎,主持人着急了:“因时间关系,请院士和聂教授在会后进行进一步讨论好吗?”
聂红万万没想到,她会以这样的方式结识穆拉德教授。她在复方丹参片研究中观察到的用药后对一氧化氮的改变的发现,想必一定会引发穆拉德教授对该药以及中药中一系列心、脑血管药的研究兴趣。
走出学术报告厅,在南方花香馥郁的湿热空气里,我第一次采访聂红教授。
“您是什么時候开始名优中成药的二次开发的呢?”
“大概是2006年,我到暨南大学工作并主持了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之后。”
“您本科学的是中医学专业,硕士、博士是中药药理学专业,是不是这样的一个学习路径,确定了您的研究方向?”
“如果仅仅从中医临床走到中药药理,是很难进入我现在的科研领域的。我非常感激我的硕士导师孙学惠教授和博士导师沈映君教授,她们都是西医学习中医的优秀女性,我跟随她们打下了非常扎实的西医学知识基础,尤其是沈映君教授,她是华西医科大学毕业的,曾一再对我强调西医学基础知识在中药药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我深感自己幸运,能够同时学好中医和西医,我渴望在二者之间融会贯通,能够利用现有科学知识去解释和发扬中医药学。”
新世纪初,中药现代化成为国家的发展战略之一,给聂红很大的震动。《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2002—2010年)》提出“完成100个传统中成药的二次开发”的战略目标,“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重点提出“选择疗效確切的传统中药进行深入细致的系统研究和开发(二次开发)”的发展规划。
聂红快速地将拂脸的头发掠到脑后:“用你们作家的话来说,那是个意气风发的时期,我完成了一个博士后基金项目,第二年又拿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我浑身每一个细胞都在雀跃,自信只要不懈努力,就有了与伟大的时代同步的可能!”
“中药二次开发,如果用老百姓能听懂的话来解释,应该怎么说?”
“我用史上最著名的三大经典药物之一的阿司匹林来举例吧,这是大家都知道的西药。一些著名药品的二次甚至三次开发,阿司匹林是个最好的例子。一百多年前,阿司匹林最初在欧洲被发现的时候,人们是拿它来治疗发热、头疼以及关节炎的。随着科研的进行,它的新的药用价值不断被发现,它不但能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临床上可以用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甚至还可以预防癌症……具体到名优中药的二次开发,包括工艺改造和优化、质量标准提高、有效物质基础探寻、临床定位和提高临床有效性、安全性评价与合理用药、新的药效和更多新的功能的发现等等方面。”
“您开始中药二次开发的同时,全国大概有多少药学家也在开展同样的工作?”
“中药二次开发尤其是中药大品种二次开发,是一个提升中成药品质的过程,是中药现代化的重要环节,也是积极发展中医药的新途径、新方法。当时有多少人在做这个研究,不是很清楚,但的确不多。其中做得最好的,应该是天津中医药大学的张伯礼院士。”
“哦?为什么投入这项研究的科学家那么少?”
“问题的关键,是这项研究必须综合运用中西医的研究方法。中医和西医属于不同的医学体系,我们的中医学产生于经验医学时代,从《黄帝内经》开始,注重的是整体的、系统的调节,中医理论源于‘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方法上靠推理和经验,通过整体和多因素的相互联系而进行‘辨证。西医一直采用的是‘物理-化学反应的纯生物医学模式,注重直接的因果关系,重视直接效果。中成药二次开发,特别需要现代科学知识和西医的思维方式和医疗模式,要强调分析和还原。总的来说,就是前面我说的融会贯通。这方面,我们培养的人才是不够的,我博士后出站的那年,2003年,全国中药药理学专业的博士后寥寥可数。我们的学生往往学中医临床就成了中医科医生,学中药就变成了中药调剂师……”
“恕我无知,复方丹参片算中药名方名药吗?”
“当然,是传统名药,全国有200多家药厂在生产,目前仅广药集团的年销售额就近6个亿。对于该药的二次开发,是有远见的药学家们的梦想。”
二
聂红首次进行二次开发的中成药,是绞股蓝总苷片。
绞股蓝又名七叶胆,在中国主要分布于湖南、湖北,云南、广西等省、自治区,有“南方人参”之称,民间称其为神奇的“不老长寿药草”,为葫芦科绞股蓝属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1986年,国家科委在“星火计划”中,把绞股蓝列为待开发的“名贵中药材”之首位,2002年国家卫生部又将其列入保健品名单。
2007年的某天,聂红教授和一个肝胆科的教授聊天,谈及中国是肝病大国、广东是肝病大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饮食中摄入高脂肪、高热量食物不断增多,加上B超的普及各项医疗设备的完善,脂肪肝的发生率与检出率急剧上升,发病率高达10.2%~17.3%,已远远超过病毒性肝炎而跃居肝病第一位,其中约1.5%~8.0%的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并且,肥胖、高脂血症、酒精摄入、糖尿病等已成为脂肪肝发生的主要病因,其发生、发展机制越来越复杂。
这次简短的聊天让聂红震惊。回到办公室,她立刻查阅大量资料和文献,然后走访医院和患者,进行实地调查。已有的研究表明,脂肪肝与高脂血症具有明显的相关性,但对脂肪肝的治疗多应用调血脂药物和护肝药两类,作用靶点单一,效果差强人意,停药后常会反弹。而如氯贝丁酯、烟酸及其衍生物等不少药物毒副作用大,应用不当还会损害肝脏加重病情。调查结果是尚无针对脂肪肝(特别是混合性脂肪肝)防治效果明显的药物。
这让聂红找到一个研究的新空间。
正当她苦苦思索的时候,和父亲的一次通话让她得到灵感。她电话询问远在贵州的父母身体状况,父亲说,最近心火重,懒得动,正用绞股蓝泡水喝。
她心里一动。
一直以来用于心脾气虚症的绞股蓝总苷片,有养心健脾、益气和血作用,能够除痰化瘀、降血脂,普遍用于高脂血症。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绞股蓝有保护心、脑、血管和肝脏,降低转氨酶,调节血脂及免疫等广泛的药理作用。聂红在心里暗暗思索,既然绞股蓝不仅可以抑制高脂血症动物血清中TC及TG的升高,而且可以降低LDL-C,增加HDL-C,使HDL-C/LDL-C比值增大,对脂质代谢失调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还可以明显减轻CCl4所致脂肪样变和肝坏死,且病理学观察证实绞股蓝有保护肝脏和抗肝脏纤维化作用,那么,对于从脂肪肝发展而致的肝硬化、肝癌,是不是可以用它来从脂肪肝的时期开始预防和治疗?
绞股蓝总苷片防治大鼠脂肪肝的药效学实验研究项目随后启动。
该研究基于以绞股蓝及其提取物为主药防治脂肪肝的研究未见报道,提出一个假说,即根据以往的研究结果,针对绞股蓝的调脂、护肝作用,假定绞股蓝具有抗脂肪肝作用,采用大鼠混合性脂肪肝模型观察绞股蓝有效成分——绞股蓝总苷的疗效,为进一步开发防治脂肪肝(特别是混合性脂肪肝)的中药新药提供依据。
聂红的研究结果显示,绞股蓝总苷片对高脂饲料加酒精建立的大鼠混合性脂肪肝模型具有明确的防治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调节脂质代谢、抗氧化等功能有关。
差不多与聂红研究绞股蓝的同一时间,在北方,屠呦呦的同事,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和他的团队走在了名优中成药二次开发研究的前列。
从2006年开始,张伯礼依据我国中药产业发展的实际,结合国际医药产业发展的新趋势,针对影响中药品种做大做强的共性问题,率先提出了对名优中成药进行二次开发的理念和策略。从2006年至2014年,张伯礼带领他的团队历时8年,完成32个中成药品种的二次开发。
2015年的中国药学界,出现两件影响深远的大事。一是果然如同聂红所预料的那样,张伯礼创造了奇迹,他主持完成的《中成药二次开发核心技术体系创研及其产业化》项目,获得201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成为该领域唯一获得一等奖的项目。二是2015年10月,中国本土科学家屠呦呦因为发现青蒿素,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这对所有投身于这个最富有民族特色的生命科学研究的科技工作者而言,都是莫大的激励。
在南方,聂红似乎有些势单力薄。她一直在思考如何把古老的中药赋予现代的科技含量,用现代科学技术实现中药的“两个相对清楚”——“药效物质相对清楚,作用机理相对清楚”,让病人吃更少的药但得到更大的疗效……这是她努力的方向。但是,针对临床定位宽泛、药效物质不清、作用机制不明、制药工艺粗放、质控水平低下等中药研究开发面临的实际问题,如何尽快地、精准地构建自己的核心技术体系并形成科学的中成药二次开发模式,这才是她苦苦求索并为之奋斗的终极目标。
没有人手,一切都得靠自己和研究生、博士生们,而学生们投入科研的稳定期也就是读研和读博的那么几年,他们可以在她的指导下分阶段地完成一些实验和初步研究,但要在一个大的框架里,在一个战略目标范畴里完成一系列科研,建立一个科学的系统工程,几乎没有可能。
她全力投入从事中药神经药理(疼痛、瘙痒)、心脑血管药理、免疫药理相关的中药药效评价、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研究,并专注于名优中成药的二次开发,紧接着又对仙灵骨葆胶囊、安宫牛黄丸、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抗妇炎胶囊、板蓝根颗粒等中药大品种进行二次开发的系列研究。
三
科研工作者,导师,母亲……在所有角色身份的排序中,聶红把母亲放到了最后,隐含了她对儿子的愧疚。她停留最多的地方,依次是实验室、教室、办公室和家。只有前面的工作都完成了,她才会回到家里。一年365天,她起码有300天工作到凌晨。她从来不记得自己的生日,已渐渐长成少年的儿子想送她礼物,问她最想要什么东西,她只说两个字:时间。
我采访她,她说:你如果写科幻小说,就写人不需要睡眠。睡眠占用了我们太多时间……
关于聂红的故事,她希望从认识时间开始讲述。
时间是什么呢?
倒回1975年夏天,贵州赫章县。
聂红5岁,父亲聂竹林已经在一只闹钟上教她认识了从1到12的数字,也教会了它们的加减法。她口中喃喃地念着那些数字,手指缓慢地在闹钟的玻璃圆面上反复摩挲。黑色的数字排成圆圈,好像在轻轻动作,有想和她一起玩耍的意思,一些数字似乎还带着笑容,比如2、6、8、12,它们就是在微笑的。1和11还有7较为严肃,5稍稍有点难受,像是被谁拧了一把。它们离她很近,又似乎很远,她的手指跟着最长的指针转圈,享受玻璃光滑细腻的触觉。
在12这个数字上方,闹钟的边缘上有两个倒扣的半圆形的金属盖子,她叫它小耳朵,每天清早她还在暖和的被窝里时,突然作响的丁零零声,就是从这两个圆耳朵里发出来的。这是家里唯一吸引聂红的东西。
有一天,父亲说:“小红,来,我教你认时间……”
“爸,时间是12345……这全部数字,还是这个在动的长针?”
“这是秒针,秒是时间的基本单位。它咔嗒一下就过了1秒,它走一圈,共有60秒,就是1分钟。”
他们走出家门。县城大街上走过一个戴花头帕的彝族妇女,头帕上红色的穗子编进辫子里,身穿阴丹士林布褂子和手织粗布长裙,缓缓行走,婀娜多姿,非常漂亮,聂红的目光一直追随着她的背影。
“你在看什么呢?”
“我在看一个人,她太漂亮了。”
“什么人?”聂竹林扭头看,街面上空空的,什么也没有。“没有人啊,哪里有人呢?”
“有的,有的,只是不见了。”
“什么时候有的?你是说刚才吗?大概多久了?”
聂红茫然回答:“不晓得。”
“你看见了人,我没看见,是因为你看和我看在时间上相差了大概几分钟。就是说,我看的时候,落后了大概两三分钟,那人走不见了。”
他们回家,父亲拿过来闹钟:“你看好,最短的是时针,比时针长又比秒针短的就是分针。现在,分针快到12的位置了,从12到1是5分钟。好,你出去,一直走到院子大门那里,再走回来。”
聂红走完回来:“哇,它还没到1,它只走了3小格。”
“对了,这就表示你从家里走到院子大门再走回来,需要的时间是3分钟!”
“哇!我现在要去喝水,看看需要几分钟!”
小女孩非常兴奋,开始遵照时间玩耍,用时间来标注她每天的每件事情。
父亲随地质勘探队长年在野外,或者整天在化验室鉴定矿石,母亲在印刷厂天天加班印《毛主席选集》。聂红是家里的长女,必须学习做家务。生火烧水需要5分钟,蒸米饭需30分钟,炒菜只需8分钟……灶台太高,她得站到木凳子上才够得着。她双手舞动锅铲,饭菜的香味飘散在空气里,铁勺铁锅碰撞的声音格外清脆,邻居和小伙伴们纷纷来围观:“太神奇了,她才5岁吔!”
中午她到院子里看树影移动,傍晚又观察太阳从接近县城最高的大山韭菜坪峰巅到消失在山体后面所需要的时间。
从时间开始,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让她拥有了与众不同的存在感。
四
上小学之前,聂红已经能够熟练地进行100以内数字的加减乘除运算。
她还在集市上的摊位前,从杆秤和案秤开始认识重量(那时的教科书和人们的概念里,重量质量不分,质量就是重量)。由此,地心引力这样的物理学术语,又陆续进入她无限的求知渴望中。
聂红祖籍江西省樟树市临江镇,祖辈世代行医,兼修武功。“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过樟树不灵”,樟树的中药产业源远流长,始于汉、晋,成于唐、宋,盛于明、清,成为我国历史上最大的药材集散地,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
百多年前,聂红的曾祖父聂乾元带着聂红爷爷聂述文,在江西和贵州之间往来,行医、收药、卖药。清末时期社会动乱,跨州过省容易遭遇匪患,一身武功的聂红的曾祖父便以押镖的方式行走。来到贵州,他们不愿走了:此地药材千百种,乃宝贵之地啊!
“黔地无闲草,草草都是宝”。中国西南部的贵州,全国四大中药材主产区之一。独特的“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山区湿润温暖气候,特别适宜草药生长与中药材种植,现有中药材品种资源达4802种。
彼时聂乾元把贵阳市寻了个遍,只找到几家小药号,门脸都小,药材品种不多,偶有医生坐诊,十分不景气,他顿时有了“天降大任于斯”的感慨,倾其所有,在邻近黔灵山的市中心开设了“聂乾元”药号。“聂乾元”药号不仅闻名黔中,四川、云南、湖南等邻省病人和药商都纷纷前来治病、采购。聂乾元常往来于江西、两广、云南等地押镖贩药。他乐善好施,常用药救治沿途穷苦百姓,他去世出殡时,闻声而来的百姓跪拜送行,竟长达数里。
新中国成立后,“聂乾元”药号公私合营改为“联合诊所”,历经百年之久。
聂红的爷爷聂述文,清末时贡生,曾在黔军做文职官员,后辗转湖南常德、四川等地为官。抗战后民间瘟疫蔓延的景象刺痛了他,弃官从医。
聂红的父亲聂竹林一生最遗憾的事情,就是没有继承祖业,救死扶伤。他毕业于地质中专,被安排在赫章县113地质大队化验室工作。岁月静好,时光漫长,聂竹林虽然没有当上医生,但其父留下的众多医书,他每晚必读。
夏季是贵州山区最美好的季节,各种花花草草覆盖大地和山峦,色彩斑斓如油画。微风轻拂,植物颤动,疏影迷离,凉意在人的皮肤上滑过,犹如沁入清泉带来的快感。
赫章位于滇东高原向黔中山地丘陵过度的乌蒙山区的倾斜地带,三千多平方公里的狭小县境内,一座座大山耸立,山与山之间沟壑纵横。这里年均气温在10℃至13.6℃之间,特别适合中草药生长。杜仲、山楂、乌梅、半夏、天麻、升麻、淫羊霍、黄柏……一千多种,凡《本草纲目》记载的中草药这里几乎都有,并且药性好,质量上乘。
当聂竹林意识到女儿正处于大脑发育的第一次高峰时,一有时间,就带她去山野里学习辨认各种中草药。
“这是何首乌,它的根块像红薯,藤好长好长……这是龙胆草。这是天麻,它的块根长大的时候,看起来像是马铃薯。这是紫苏,闻一下,是不是很香?我们可以摘下一些叶子回家炒青豆,弟弟吃了感冒就会好……”
聂竹林将一把鲜嫩的紫苏放进女儿的手里,她默默地握紧,唯恐丢失。自然生长的每一种植物,都有其价值,它或可以喂养人们,或可以解除人们的病痛。以聂家的传承,行医救人乃是世间最美好的道义和作为,虽然她还不会明白,等她明白的时候,那该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将来……
小学、初中,聂红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也一直当班长或学习委员并获得学校减免学杂费的奖励。寒假暑假,她是小老师,在地质队大院里辅导弟弟妹妹和其他孩子的功课。
初中毕业,父母希望她能去师资健全的学校,带着她的成绩单找到当时毕节地区最好的毕节一中,该校领导却半信半疑,说要观察一年,一年后如成绩不好,不仅要退回原籍学校,还要收昂贵的借读费——那可是聂红父母一年的工资总收入啊。他们一咬牙,全认可了。高一第二学期,聂红的成绩就冲到了年级前几名。校领导十分欣喜,把她调整到英语重点班,不再提收借读费的事情。
这个首次离家独立生活学习的时期,她迅速发育。父母没来看过她。虽然已经是八十年代,贵州各地县区之间交通也还十分困难。周末学校空荡荡,宿舍里冷清清,食堂的饭菜冰冷又缺营养……偶尔,她会从书本上抬起头望破旧的窗户外面,寂静中偶尔响起的足音令她以为是父亲来了,潸然泪下。
不过这种软弱的情绪转瞬即逝,专注的学习和丰富的运动项目让孤独的利剑变得迟钝。学校所有的球类运动她都喜欢。她多么享受学习的快乐和运动场上的力量感!
每天深夜,她和那些刻苦的苗族、彝族、布依族、仡佬族的同学一起做功课,凌晨又跟在老师强健的身影后,按地球的自转方向跑步,似乎他们的足音能够力透大地……连续三年,她均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优秀级。高三期末,全年级五百名学生,五人获得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优秀级证书,四位男同学,唯一的女同学是她。
高中三年就像一场酣畅的大梦,醒来,高考来临了!
考试的那些天正是她的生理期,痛经让她浑身冒虚汗,状态极差,她平时最不在意的化学竟然考砸了。所幸其他科目都考得还不错,特别是语文,她是理科考生,竟然考了几乎满分,全地区第一名。
填志愿时,父亲赶来了。知道女兒考得不错,还是全毕节地区语文科状元,他欣喜,但并没有改变初衷——他严肃地和她一起填报志愿,一整页的学校名,全是各地的中医学院,且所有的专业都是中医学,所有的学校都拒绝调剂专业,非中医学不读。
聂竹林很激动,终于等到了这个重要的时刻,他心里那个由女儿承载的医药传家理想,那个“将来”的画卷,正徐徐打开。
五
因为不愿调剂专业,聂红高考的成绩远高出重点大学分数线几十分,却与重点大学无缘,只被贵阳中医学院中医学专业录取。到校报到后,她非常失望,情绪一度十分低落。
周末,她去爷爷家,大伯带她去贵阳市郊区给爷爷扫墓。
一片葱绿的田野上,阳光明媚,青冢含笑。这里并非聂家私地,只因当年聂述文医术高妙,令此地农家长子起死回生,聂述文夫妻相继离世却无法回江西老家安葬,厚善农家将恩人夫妻灵柩迎来安葬在自家土地里,让他们在异乡入土为安。
至此,大伯代表整个家族,郑重嘱托聂红:爷爷奶奶养育了五个儿子,个个命运多舛,子辈无人能承继醫业,孙辈里,全家指定了她……
大学时期,聂红超强的记忆力再次发挥到极致,别人花数年时间死背的《汤头歌诀》《中药学》《方剂学》《黄帝内经》,她一个月之内就记得烂熟。
繁重的功课让中医学生们一脸苦逼相,聂红却是个大大的例外,功课对她来说是再轻松不过的事情。毕业二十多年以后,2015年的深秋,她回母校参加五十周年校庆,一位老师远远走来,直呼她的名字,聂红应声即忍不住热泪盈眶。
“老师,您教了那么多学生,怎么还能记得起我的名字呢?”
“我记得,当然记得!当年你的中医诊断学,我给了100分!”
“我也记得……”
“那时我想,哪有100分的?咱们学校从来没有过。但是我拿着你的卷子,想扣掉一两分,也找不到地方下手,你做得太漂亮、太完美了!”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贵阳中医学院和成都中医学院(后更名为成都中医药大学)一直有互派优秀学生交换实习的惯例。1992年9月,聂红开始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临床实习。欧洲的医院里,从业者等级非常分明。中国的医院也如此。虽然医院都有规范的实习生管理制度,但实习生群体仍然是最苦最累的一类。早上早会要汇报,接着跟着护士做晨护,中午最后一个到饭堂,不能随便缺勤,一周好几个夜班……聂红刚开始的一段时间,累得眼睛发绿,夜班之后紧接着早晨的查房和晨护,她感到身体几乎要飘起来,看医院走廊里的灯都是摇摇晃晃的。
医院里最最弱势的,当然还是病人,他们面对医生有时甚至是诚惶诚恐的。所以,遇到态度温和细致尽心的实习生,他们会产生对亲人一样的感情。聂红被这种感情感染,也像对待亲人一样对待他们。
实习期间置身于完全不同的学习氛围里,聂红感到非常震惊,这才意识到自己的母校没有科研、英语教学还只停留在十年前ABC起步的教材,没有进行深造的机会、没有人想到应该考研……这是多么严重的问题!她以全年级第一的成绩,理论学习四年毕业实习一年以后留校或者去贵阳市某医院做个中医科医生,以当时的医生要求来说,也足够了。
但聂红已经深刻意识到,自己并不适合做医生。面对病人,她无法做到绝对理性,看见病人痛苦的样子,她会感同身受,听见病人的呻吟,她彻夜难眠。她更无法接受病人生命消逝,最后苍白僵硬的躯体被从医院里抬出去……
如果不回去做医生的话……
她琢磨考研事情时,距离考研的时间只有两个多月了,她本科的英语学习几乎是空白,怎么办?
她看到同宿舍的成都同学在读《新概念英语》,便借来看。学校的英语教材程度很低,枯燥乏味。新概念英语全是情景英语,一个个小故事一下子就抓住了她的心,她喜欢得不得了,常常彻夜阅读,“书非借不能读也”,她读完一本再借一本,很快把一套四本全看完,紧接着就在成都参加了考试。
她的英语只考了38分,比成都的研究生英语录取分数线少了两分。
聂红沮丧地回到了贵阳。
在贵阳街头,茫然的她偶遇同校师兄,说起考研失败,几乎要落泪了。师兄却欢呼雀跃:“贵阳的录取线才32分啊,你高出了整整6分!”
她赶紧回学校找到研究生院,已经是研究生录取的最后一天,老师立刻给她上报破格录取。她一高兴,又回成都继续实习了,她真是喜欢那个城市啊!
这一次,她差点与读研失之交臂。
到成都后,已经在四川广汉的民航飞行学院就业的高中郭同学知道她大伯曾当过空军,而她还未乘坐过飞机,便邀请她到学校玩,还安排了飞行员带她上天体验飞行表演。
就是这天,贵阳中医院研究生院招生办的老师焦急地打了无数次电话,到处找她参加面试。电话辗转,终于找到她在成都实习的实习组组长蓝宇轩同学(后来成为她一生中最重要的人),他碰巧知道她去了广汉,广汉民航飞行学院的郭同学碰巧准备在飞行员就位之前回一趟自己的办公室——就在那个分秒不差的时刻,郭同学在办公室替她接到了贵阳转到成都再转到广汉的电话……
六
贵阳中医学院88级中医、中药、针推、骨伤等同届同学约三百人中,只有聂红一人读研,选择的是中药药理学专业。这是脱胎换骨的重要时期,她恶补本科药学方面学习的不足。
这个时期,南方的改革开放如火如荼。越来越多的江、浙、湘、粤商人也瞄准了贵州的发展空间,纷纷到贵阳投资。
辖区总面积只有八千多平方公里的贵阳,一直是世俗生活氛围浓郁、风情别具的城市,市区自然景点多达几十处,城市经济发展迅猛,建设得越来越漂亮。这个西南小城有苗族、彝族、布依族等十多个少数民族聚居,民族特色饮食风味独特。贵阳市民普遍追求舒适愉快生活,注重娱乐和口腹享受。
聂红与这些格格不入。即使不走出校门,一墙之隔,也能听到大街小巷里各家各户哗哗的搓麻将声。她就在这种哗哗的节奏里快速思考她的药理实验,奔走在去实验室的路上。
我国中药的使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很多人知道北宋的徽宗皇帝是个艺术家,独创了书法的“瘦金体”,擅工花鸟画成“院体”,却很少人知道他还著有综合性中医药书籍《圣济经》,全书共十卷,论及阴阳五行、方剂、养生、气功、养护及各种病症等方方面面,其中就有《药理篇》。
即便如此,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的药理,也还是从上世纪二十年代才开始的。医生们通常都知道某些药对某些特殊的病有极好的效果,但是却不知道它好在哪里、为什么好。药理实验就是要说清楚为什么好、好在哪里,要在医学与药学之间,基础与临床之间架设一个良好的通道。药理实验既有对单一药物的药性、药效的验证和分析,还有对复方的药效、合并用藥、解毒方法等等的进一步研究。
“药理实验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聂红说,“有些实验可以很快有结果,有些实验的结果却是遥遥无期的,你永远不知道会有什么样的奇迹发生。”
聂红把自己关进实验室里时就想,中医中药实在太博大精深。为了搞清楚这些药都是怎么起作用的,她总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冲动。她已经对此入迷,并乐此不疲。
她把自己未来的方向确定了下来。
读完研,学校要求她留校当老师。那个时期学校的师资力量的确是太薄弱了,她也感到自己对振兴母校的科研责无旁贷,随后,她在学校分配的一个小房子里结婚安了家。
但是,在药理教研室任教不到一年,巨大的不满足和恐慌已经让她心神难安:仅以自己眼下的知识储备和实验能力,远远达不到她想要的理想境界。虽然这个理想还没有那么条理化,甚至还有些模糊,但有一点是非常清晰的,那就是她需要更进一步的专业学习、更广阔的视野、更好的科研条件。
她所能想到的解决办法,就是读博。喜欢成都,她知道实习过的成都中医药大学就有全国最早的中药学博士点和多位中药学知名博导。但是,她硕士学的是中药药理学,博士要考的一门课却是西医院校的西药药理学教材。
没问题,她相信自己“拼”的能力,百分之百的专注和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高效率,不就是一直以来她自信的根源吗?
最终,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到成都中医药大学沈映君教授门下,攻读中药学(中药药理学)博士学位,于香港回归的这年9月入读。读博期间,她还组织几个博士同学翻译了美国查尔斯·W·梵卫教授主编的《美国最新临床医学问答——营养学》一书,参编了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药药理实验》及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药药理学》。
一旦置身科研,聂红便有莫名的喜悦,如鱼得水。三年后博士毕业,她却感到自己似登上了快车,身不由己,也不愿下车。她放弃了令人羡慕的就业机会,想继续做研究。最好的办法就是继续进入博士后流动站做研究,她联系了南京中医药大学,联系好了导师朱荃教授,并趁朱教授到成都出差的机会见到了仰慕已久的朱教授。导师是从加拿大留学归来的,他的北美求学经历,令她充满期待,她需要更多的新信息补充自己。可是,在和导师最后一次沟通时,他告诉她,因有另一位男生博士同时申请进入博士后流动站,在不能增加进站指标的情况下,他将选择那位男生。
聂红一下子蒙了,不知道是怎么走出宿舍的。这个结果真是令人猝不及防。她恍恍惚惚来到校园里,靠着小路旁的一棵树休息了一下,欲哭无泪。(等到她后来带博士生和招聘科研助理的时候,才理解了导师,药理实验工作繁重,男性的确是比女性更容易胜任。)
那么巧,就像上天的眷顾,气质里洋溢着温暖的母性光辉的万德光教授迎了上来,十分诧异地问:“聂红,你怎么啦?”
她的眼泪一下子涌出来了。
经过万教授的沟通,南京中医药大学的领导为朱荃教授协调了一个新的博士后名额,聂红得以顺利进入博士后流动站。2000年,聂红和丈夫一起来到了六朝古都南京,在南京中医药大学,她获得了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第二十九批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课题。圆满完成课题的同时,她参与编辑的《中药药理学》、主译的《美国最新临床医学问答——营养学》也分别由人民卫生出版社、海洋出版社出版了。
博士后的三年一直在做研究。
其间她突然发现自己怀孕了,一个小生命开始在她的身体里孕育。然而,一转身,她又进了实验室,那些仪器和药材,才是她的全部,它们牢牢地把她锁定在一个微观却又奇异的世界里。
2002年4月博士后快出站时,她发了一封求职邮件到暨南大学。没想到,学校立刻回复录取并邀请她马上来校。长期在内地的慢节奏生活中独自快跑,对有关部门行政事务的拖沓甚至人为障碍有痛楚体验,这个神回复令她精神一振。“五一”假期,她来到广州,想看看再说,她毫不担心就业问题。没想到,校方非常热情,一见面就将一套位于暨南大学校园内的崭新的用于人才引进的新房钥匙给了她……她一时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心情。从15岁上高中开始住宿,她已经住了18年的学生宿舍,一套钥匙意味着一个新家,她终于可以有一个自己的家!
暨南大学的药理学教研室组建于改革开放初,组建三年后就获批设立药理学硕士学位点,但是长期以来,师资匮乏。聂红到来的前一年,以姚新生院士和叶文才教授领衔的几个药物研究所(中心)和该教研室为主的人员,一起被抽调筹建暨南大学药学院。新建立的药学院亟须师资力量,所以校方求贤若渴。即便如此,校方也体谅她孕程渐近,行动不便,要她安心养胎,顺利生产后再到岗就位。
生命的每个阶段,都有一些特殊的礼物,2003年2月一个阐释着生命密码的特殊日子,儿子带着她的体温和热血降生了。那一天,她被评审通过副研究员的喜讯也几乎同时传来,真是双喜临门啊!
南方的召唤一直在回响。很快,她和丈夫带着刚出生两个月的儿子坐火车南下了。那时候还没有高铁,车厢里挤满来自四面八方怀揣梦想的青年。跨世纪的移民浪潮正在改变中国。她带着小婴儿在火车上待了一个昼夜,于午后抵达广州,下车前,乘务长拿着一个漂亮的拨浪鼓笑盈盈前来:“你儿子是我们车厢里最小的旅客,这是我送给他的小礼物……”
南方,南方,火红的木棉在初夏的蓝空里绽放,她多么喜欢这空气里传递的活力、这跨越的快节奏、这城市的明亮!
七
这刚好是暨南大学药学院成立的第二年,百废待兴,希望寄托在新人身上。
聂红甫一到岗,首先面临繁重的教学任务。她先后系统教授了本科和硕士研究生的药理学、中药药理学、高级药理学、药理学实验技术与方法、常见疾病的治疗与用药选择、中药药效研究思路与方法等课程,年平均授课时数超过300节。这位哺乳期的母亲,在家里最常见的状态就是一手护着正在吸吮乳汁的婴儿,一手或握着电脑鼠标,或捧着讲义备课。
暨南大学新成立了国际学院,要开设药理学全英文授课课程。为了弥补自己英语口语方面的不足,去掉云贵川人说普通话时特有的西南口音,她参加学校举办的第一届全英文授课教师培训班和标准普通话培训班封闭学习,第一个获得暨南大学药学院全英文授课资格证书和普通话合格证书。同时,她参与沈映君教授主编的《中药解表方药研究》编辑工作。
如此,她不得不早早地给孩子断奶了。
国家级的研究课题,是体现研究水平和优秀成果的代表。到暨南大学药学院后,聂红完成学校的引进人才基金课题“细胞色谱法研究中药白芷的效应物质基础”,随即不负众望,于第二年即成功申请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用输精管细胞膜色谱法研究中药白芷不同提取部位与阿片受体的亲和力”。
这是聂红获得的第一个国家级项目,她担任项目主持人。她称它为“1080天项目”。在那1080天内,教学之外,她就在实验室科研仪器和设备的包围当中。她爱智能型生物信号显示与处理系统,爱身边的各种仪器,恒流泵、水迷宫、冷冻离心机、PCR仪、酶标仪……它们的表面总是因为室内外光线的变化而泛出不同的光亮,沉默并与她神秘地联系,理解并应和她的需求,井然有序,引颈就范,等她手到擒来。她或许会在庞大的校园里晕头转向甚至迷路,在它们当中,她得心应手,左右如意。
2007年底,该项目圆满结题。
理性和专注,几乎是所有科学家的共同特点。而在同事和学生(至2017年,聂红已经指导硕士研究生超过30名,其中已毕业23名,在站博士后3名)的眼里,聂红不仅如此,她还永远元气满满,能量爆棚。
比如说,她在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的同时,还陆续分别完成了企业委托的各种课题研究和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的基金项目,担任国家级规划教材编委和副主编,去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赵中振教授處做访问学者半年,主审其主编的《当代药用植物典》等的药理学部分。此期间,她还获得多项专利授权成果:“筛选中药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活性成分的细胞膜固相色谱法模型的建立方法”、“姜酚肟在制备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中的应用”、“一种控制白芷药材质量的新方法”等等。
2008年,38岁的聂红被评为教授,任暨南大学药学院中药药理教研室主任,是当时药学院最年轻的教授。
行政工作的负担并没有阻碍她在科研之路上的高速前行。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她又主持完成了“金钗石斛破壁粉粒与其常规饮片的安全性及部分药效学比较研究”和暨南大学药学院211工程和重点实验室创新研究项目“花生衣活性成分的药效学评价及作用机制研究”。
八
时间一直以迅疾的步伐前行,2009,2010……
早在2010年时,聂红就调整思路,决定发挥自己在西药药理教学和科学研究、药理学全英文教学等方面的专长,把目光投向国际药理研究的前沿。她联系上了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麻醉和药理学系的G. R. Strichartz教授,准备加入他的团队,一起完成该团队的有关疼痛研究的项目。可是在最后一次联系中,G. R. Strichartz教授得知聂红因孩子无人照料将带着一起去美国,婉拒了她的申请。
这让聂红非常意外。西方人强调个体的独立,孩子18岁就必须自立,但她的孩子才7岁,不可能离开妈妈太久。她转而联系耶鲁大学的Robert LaMotte教授,申请耶鲁大学访问教授,对方当即表示热烈欢迎,并不介意她会带着孩子同行。
2010年8月至2012年3月,聂红带着孩子克服了种种困难,在耶鲁大学医学院一年半的时间里,她参与完成了两个科研项目,收获了一篇以第二作者发表在J Neurophysiol杂志,影响因子为3.316的文章和一篇以第八作者发表在Nature Neuroscience杂志, 影响因子为15.531的文章。她与耶鲁大学的Robert LaMotte教授建立了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合作模式,成功推荐她的两名硕士研究生付凯和张喆到耶鲁大学联合培养。
第二年,聂红成功利用在耶鲁大学学习到的世界领先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与Robert LaMotte教授以及同实验室屈林涛博士一起合作,申请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痒觉特异性MrgprA3+神经元为靶标探究经DRG细胞膜色谱筛选的苦参活性成分对顽固性瘙痒的作用机制”。同时,她也被暨南大学聘为博士研究生导师。
2016年7月至10月,聂红又一次以访问教授身份来到耶鲁大学,参加了耶鲁大学的短期合作科研项目讨论,并谈妥再派出硕士研究生到耶鲁大学联合培养的事项。目前,张喆已经远在美国,投入紧张的科研工作当中。
两次在耶鲁大学访学,参与世界最前沿的科研,她拓宽了自己的科研思路,提高了参与国际交流和竞争的能力,为接下来的一系列中医经典名方的新药开发及中药大品种的二次开发做好了科研准备。
回顾聂红的科研之路,从2009年至2017年,她主持的已经结题和在研的企业委托科研项目有“金钗石斛破壁粉粒与其常规饮片的安全性及部分药效学比较研究”、“一种复方苗药的镇痛作用研究及违禁成分排除分析”等十多项,主持多项暨南大学药学院211工程和重点实验室创新研究项目和科研培育与创新基金项目以及重大国际合作项目。此外,她还在国家科技部“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十二五”计划第二批课题“抗病毒融合抑制剂LCVN及其衍生物的成药性评价”中负责“抗病毒融合抑制剂LCVN及其衍生物的药效学评价”子课题,参与国家科技部“十二五”重大专项资助的“中药大品种复方丹参片系统研究和技术改造”等课题。
2016年初,她根据企业委托课题“参芎葡萄糖注射液二次开发药理学实验研究”获得灵感,以自噬信号通路这个新颖的切入点来研究超亿元大品种参芎葡萄糖注射液的作用机制,“基于自噬信号通路研究参芎注射液抗MIR及心律失常的分子机制”成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而2016年10月份揭晓的2016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Yoshinori Ohsumi),即是因为“在细胞自噬机制方面的发现”而获奖。
九
2017年9月21日,第二十四个“世界老年痴呆日”,由中国阿尔茨海默病协会、广东省红十字会等单位联合主办的全国第二届防治老年痴呆高峰论坛上,专家教授齐聚一堂,分享当前世界范围内老年痴呆症领域最新进展情况及科研成果。聂红教授所做的《痴呆与“三高”相关性研究进展》的主题演讲,集中了她多年来在心脑血管疾病和药物研究方面的成果。
“对痴呆的主流对策是采取三级预防。初级预防包括干预危险因素,延缓痴呆发生;二级预防则是用药物改善症状,延缓病情进展;三级预防则是包括心理、社会、环境治疗在内的个体化诊疗计划,尽可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保留其功能水平。”
她说,血脂异常、高血压、高血糖是老年人群增加认知功能损害的主要危险因素。健康饮食、多运动、有效控制“三高”和其他血管危险因素能够防止或改善老年人群的认知衰退,延缓痴呆的进程。
她的演讲成为媒体报道的焦点,搜狐科技等对她的演讲进行了全程实录。
夜深了,即将前往英国完成一项科研交流任务的聂红教授,还在办公室里接受我的采访,用PPT给我讲解她的药理研究课题。
写字台上堆积着各种专业用书和资料,也垒着她潜意识般的思考。
一段时间以来,她一直在阅读《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以及首部中医药专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
從耶鲁大学回到暨南大学后,她给自己的科研团队做了一个从2016年到2020年的科研规划,并立即实施,经过系统调研中医古籍,并拜访国内多位名老中医,聚焦于临床常用经典名方开发,完成了经典名方的选定,并对经典名方药效成分筛选、有效部位纯化工艺、药理作用机制等等开展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完成了一项博士课题,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发表相关SCI论文近10篇,获得国内外发明专利近10项。
已经完成的这些基础研究,她非常满意。只要保持如此高效率、高质量的研究进度,就能到达理想的峰巅。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聂红深切地体会到,她热爱的这个领域,她投入了生命和感情的中医药,进入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了!
她更加自信于自己亲自设计和拟定的这个系列经典名方的新药开发及名优中成药的二次开发项目。她说:“经典名方是中药方剂的杰出代表,是历代医家临床经验的总结,是中医药宝库中最为精华的部分。长期以来,日韩等国由于其国家政策支持古汉方的开发,简化古汉方成药上市流程,导致其中成药产业在世界上抢占了大量份额,尤其是日本,其汉方药竟然占了全世界90%的市场份额。目前,为支持经典名方开发,国家及相关管理部门先后发布了相关鼓励性政策,特别是‘十三五重大新药创制专项予以立项招标,给行业带来了期盼和希望。”
据统计,我国有近万个中成药品种。销售额过亿的品种2011年已经达309个,而2009—2011年三年累计销售额过10亿的产品达98个,目前,这个数字预计会更多。中药大品种是中药产业发展的引擎,往往掌握在企业手中。但握着大量名优中成药产品的企业,却缺乏发现其新疗效、阐明其作用机制,以创造更大产值的能力。长期以来,聂红通过各种横向课题与大量企业合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至此,她说出了自己日趋成熟的设想:调动高校科研力量,率领经验丰富的研究团队,建立一个平台,服务于中药大品种所属企业,帮助企业进行名优中成药的二次开发和中药经典名方的新药开发。基于经典名方的药物开发,首先是它们都具有非常好的临床疗效;其次,能够扩大新药研发处方来源,保障中药新品种能够源源不断地产出。同时,通过规范的生产过程保障经典名方产品质量,能够进一步提高经典名方的疗效。
2017年,她指导的两位博士后均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资助,标志着她指导的学生水平已达到国家级科研水平,她因此受到暨南大学的奖励。
忙忙碌碌,转眼到年末,她又有5项横向开发课题进入准备阶段。
她科研教学同时进行,要完成行政工作,要写书编书,节假日还有一大堆行业各专委会的工作等着她,还有中医中药方面的各种公益讲座和义务指导忙得不亦乐乎。
时间跨入2018年,聂红就48岁了。
聂红能感受到自己的幸运,从她开始向父亲学习认识时间的时候,她就在学习超越时间了。
“小红,你好吗?”
年迈的父亲发来一条短信,像歌谣,在虚空里回响。他知道女儿总是深夜还在工作,从各种媒体信息了解到她的成就,终于原谅了她没有成为一名医生。
聂红看一眼手机,眼睛里出现泪光,被台灯照亮。
是不是这个问候,让她回想起自己的成长和被父亲塑造?父亲教她认识时间,那是个多么特别的开端啊!
她超越时间,超越世俗的存在,这带给她轻盈、畅快、自在的感觉,带给她无穷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科学是严谨的,但是在她所完成的千万次实验中,创造力和想象力却总是恰当地给予了她一些幫助,甚至让她有新的发现,带给她惊喜。
这一夜,她恐怕是要通宵工作了。她开玩笑说这是提前预支了欧洲的白昼。
她说,她已经到了该思考一生都做过些什么、原本想做什么、还可以做些什么的年龄。可她没有时间思考。
她似乎觉得自己并不曾真正地生活过。
儿子是在读博士后时生的,如今已是英俊少年,他的生命来自于她,又好像不是,他与她都是独立的个体,她每天看见他,能体察到他的成长和变化,他带给她欣喜。但她从没能够站在一定的距离之外、在足够的闲暇里来观察自己的生命。四十八年的历程,除去少不更事的时期,她几乎一直只做一件事情,她内在的力量也似乎只聚集在某一个方面,只拓展了自己的某一个侧面的空间。
偶尔,她会想:这样好吗?一生只做一件事。她的呼吸和奔跑,她的饮食和运动,她的思考与冥想,一切,都围绕这件事展开、运转。这样的人生,会不会贫瘠?
这些念头只是一晃而过。
不会,这样的人生是富有的。
生命如此短暂,她从来没有浪费过自己的每一天,她的人生一个阶段紧扣下一个阶段,没有彷徨和犹豫,没有迟疑和拖沓,一切顺理成章,步步推进,从一项实验匆匆奔赴下一项实验。从小喜爱的乒乓球运动和后来爱上的羽毛球运动让她保持了身体健康,她还坚持每周做一次瑜伽,让自己永远处于良好状态,葆有内在无限的力量和热情。
生命到了黄金的季节,盛开了一个庞大的属于自己的空间,也许也许,一切才真正开始呀!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