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从“杭州”城市标志看杭州的历史底蕴和文化积淀

时间:2023/11/9 作者: 鸭绿江·下半月 热度: 19455
刘佳

  摘要:“杭州”城市标志不只是“杭州”的名片,一个能够让世界辨认的标志,更是杭州这座城市人文精神的体现。它从字形、标志中的要素——城市建筑,城市景色,城市特征来展示杭州独有的历史底蕴和文化积淀,展示“杭州”这一“历史文化古都”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杭州;城市标志;历史底蕴;文化积淀

  所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话出自于范成大的《吴郡志》,表达了古往今来人们对于杭州这座城市的向往与赞美之情。杭州以其秀丽的山水与独特的风貌博得世人称赞与心驰神往,无数文人墨客在杭城留下足迹,让杭州景色在文坛上也留下了一席之地。当然杭州的美并不限于景色,更是因其内里的城市灵魂和基因——她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与深厚的历史底蕴,它曾先后成为吴越国和南宋的都城,又拥有跨湖桥文化、良渚文化、吴越文化、南宋文化、西湖文化、运河文化等历史文化的交融和积淀,历来被认为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古都”。

  仔细端详“杭”这一标志,从中不仅可见小舟模型,更能见江南特色建筑——亭台楼阁,拱桥等,甚至还有“三潭印月”此等美景,“水文化”暗藏其中,可谓是把江南独有的诸多要素融合进图形中。光看着城市标志,便能让人领略江南之美。虽然城市标志中的要素很多,但运用了美学的知识,精细的比例使得构图和谐精致,浑然天成而没有一丝一毫的突兀之情。不仅能展现出杭州这座中西合璧名城的海纳百川,大气兼容的气度,又可完美的表达出的杭州人文精神——“精致和谐,大气开放”。

  一、城市建筑

  “杭”的标志之中江南特色标志性建筑——翘屋角与拱门融入,这两个元素能够充分体现出带着杭州地域特征的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并且这两个要素最能体现出“精致和谐”的意味。

  杭州的桥、亭、塔、房、墙皆融合了江南水乡的特色,韵致动人。据马可波罗书中记载,杭州曾有古桥一万多座,这些建筑大都也保留到现在,所以杭州至今仍有“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味。杭州的城市标志特地选取了“房”的特点——翘屋角与拱门,这些要素至今还出现在遗留下的带着杭州古老记忆的老宅子中,例如胡雪岩故居、于谦故居、西泠印社,中山路的鼓楼等地。园林精雅,景致幽绝,人文景观荟萃,这些老宅子处于时光的间隙里,却并未让人遗忘,反而沉淀出非凡的光彩。一池方塘,两个小亭,圆拱门隔绝了喧闹和寂静,可与日月一争光辉,更可等待后世人追忆。尤其是中山路的鼓楼有半圆的石拱门,青黛色的城墙砖,还有方形城楼与高高的飞檐与翘角,仿佛就把杭州特色建筑浓缩于此,凝聚了千年时光。

  “翘屋角”与“拱门”这两个元素融合,極显“杭州”这座古城的风雅与韵味,仿佛黛墙依然,青瓦依旧。历史性建筑既有文化历史价值,又有地域特色价值,从标志上人们也能知道杭州把这些历史性建筑保护妥当,风貌仍存,它们为历史积淀,文化传承的重要因素。

  二、城市景色

  “杭”标志的右半部分“亢”字隐含了杭州著名景点——园林精雅,文脉蕴藉的“三潭印月”。说起“三潭印月”的由来也极其风雅,三座石塔像三个宝葫芦一般矗立于水面,每至中秋之夜,人们喜在石塔的圆洞里点上灯烛,由以薄纸糊住洞口,此时月照塔,塔映月,这样“石塔来相照,一十八月圆”的奇异景致,极具诗意。

  三潭印月也是“西湖十景”之一,在2011年杭州西湖申遗成功,成为中国第四十一处世界遗产,从此“西湖”成为杭州最为典型的城市景色。“杭州”城市标志正是抓住了这一点,把三面云山,中涵碧水的独特景色融入了城市标志之中。千年来文人墨客在杭州留下足迹,“西湖十景”可谓是他们的代表作品。它作为一个具有深刻文化意义的东方名湖,不仅是中国审美风格的典型代表,更是人和自然的互动,文化和景观的互动。从西湖之“三潭印月”中,我们便可窥得千年风雅的文化积淀。

  西湖是杭州城市的代表之景,也是中国传统审美的集大成者。而“三潭印月”又是“西湖十景”中最为动人之景。最秀丽的湖光山色配上高雅的人文情怀,是无法超越的存在。以它入“杭州”城市标志,更能让人直观地品读出杭州城市风貌的魅力之所在。

  三、城市特征

  曾有人说,杭州是由“一山,二塔,三堤,三岛,五湖组成。”可见杭州的“水文化”占据主导地位。“杭州”城市标志凸现了杭州独有的“五水共导”的城市特征——它下方的笔触,生动形象的表达了杭城中的“水”与建筑、景色、航船的亲近感。

  世人皆知,杭州的环境优势在于“水”这一方面得天独厚,这是大自然对于杭州的馈赠。像杭州这样一座“五水共导”山水城市,集江流、溪水、河道、湖泊、大海、这五种水资源为一体,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是不多。此处所说的“五水”指的是运河、西湖、钱塘江、西溪、东海,杭城百桥相接,五水共导,实乃天赐宝地,举世罕见。纵观杭州的历史,也可谓是“面海而栖、濒江而建、傍溪而聚、因河而兴、由湖而名1。”尤其是运河文化,让杭州成为中华文明的窗口,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名城。

  由此可见,杭州“五水共导”反映了西湖之明秀,西溪之野逸,运河之流丽,钱江潮之雄奇,2这些构成了杭州的“水文化”,尤其是运河文化——它正是中华文明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的重要象征之所在。把水文化融入进“杭州”的城市标志,非常契合杭州的文化基因。

  四、总结

  杭州,曾经是七朝古都,世世代代的老底子杭州人都以她灿烂的历史文化而骄傲。杭州的魂是它的文化,杭州的根是它的历史,杭州的发展万万离不开历史和文化两方面,它有太多的故事值得叙说,太多的思考值得沉淀。面对这样一座历久弥新的城市,从杭州市政府保护历史,拓展文化,从西湖,大运河、良渚古城遗址的申遗到“茶文化”、“丝绸文化”此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我们能从中看到杭州对于历史和文化传承的用心所在。也正是因为他们的努力,能让“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的人文精神,在杭州孕育生长,源远流长。

  城市标志的设计代表解建军诉说:“我的设计只是发现了杭州的美,恢复了杭州千百年来的气质。”3他最终设计出来的杭州城市标志,精妙的传递了杭州在人们心中的“意韵”,彰显了杭州这座城市形象的特质,同时也展现了它的历史底蕴和文化沉淀。

  注释:

  1俞宸亭:《走进大运河》,《炎黄纵横》,2007年第11期,第3页。

  2鲍志成:《论杭州的人文气质》,《杭州研究》,2010年第2版。

  3《杭州城市标志产生,整体似航船》,《中国网》2008年3月29日,第4版。

  参考文献:

  [1]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东方出版社2012年。

  [2]张慧茹:《杭州水环境与城市发展互动关系研究》,《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

  [3]邵峥怡:《没人比你更懂杭州》,《浙江在线》2014年第36期。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