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狸疙瘩在村东北角,现在的村学校坑塘西北。狐狸疙瘩其实就是一个长方形的,外形是一个锥型的土台子,高约三米,东西长二百米,南北长四百米, 东、南、西三面是一个陡坡,人们只能从北边上去,上面载了一圈青松柏树,株距都在十多米左右,据老人们回忆,棵棵柏树粗约四、五十公分,可见其年代久远。可惜,一场“文化大革命”,松柏被刨,土台子被改为砖窑,再后来,砖窑也被村民挖掉垫了宅基。
一、狐狸疙瘩的传说
从什么时候有的这个土台子,具体年代老人们也说不上来,只是有一个传说。燕王扫北时,大部队从此经过,每个兵士一人一把土扔到这儿,堆积成台。为什么要扔土砌台?传说是否真实?尚无人能给予解释。
为什么叫狐狸疙瘩呢?这里也有一个传说,有一天赵姓人家给儿子娶媳妇, 恰好这一天村里还有两家也是在同一天娶媳妇,村里的红白案和炊事家具不够用了,赵姓人家因为说的晚,所以办事的碗筷碟屉就没了着落,没有这些东西酒席就没法做,做不了饭菜就没法娶媳妇,日子定下来了,还不能更改,这可愁怀了赵姓人家。晚上赵姓主家做了一个梦,梦见村东土台子那里出来一个狐狸,来到他跟前,跟他说不用上愁,明晚子时(即现在的晚上十一点到凌晨一点之间)你去土台子那里烧上几柱香,磕三个头,你就回家,然后寅时(即凌晨三点到五点) 你派人到土台子那里去拉案子和碗筷碟屉,不能用人抬,不能用驴车或马车,必须是牛车,因为牛为神,其他牲口没有资格。你用完之后,还要洗刷干净,还是这个时辰把东西原样送回。如果有不小心打破的,不要扔掉,尽管送回来就是, 就是数量不能少,狐狸说完就走了。这个赵姓家主从梦中惊醒,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于次日子时到土台子前焚香祷告,又于寅时叫着家族数人,牵着牛车,来到土台子跟前,果然看到办事用的案子、碗筷碟屉悉数摆在那里。几个人磕头谢过, 把东西拉回家。喜事办完之后,就按照要求在寅时把东西原样送回。
这个事情的发生,让西蒿坡人感到非常的离奇和惊讶,后来又有几户人家的红白喜事,也都如此这般办理。尽管心里惴惴,但也都顺利平安,不但喜事办得风光,以后的日子也都过的很好。后来人们再用就借不来了,因为有一户家从这里拉走家伙什后,没给送回去,不讲诚信的行为惹恼了狐狸。不过,这家也因贪占便宜没落下好下场,先是出生几个月的孩子突然暴亡,新媳妇也投河自尽,接着在一次雷雨中,房屋被雷电击中,全家悉数而亡。人们在清理现场时才发现这家西厢房里有许多的碗筷碟屉,正是狐狸疙瘩的物品,大家终于明白了其中原委。这仅是人们的传说,真伪不知,人们之所以津津乐道地、口口相传这一“贪小便宜吃大亏”的故事,或许含有教育人的目的吧。
当然白天的时候,人们看到的就是那么一个静静的土台子,人们从那里经过也都是小心翼翼的,谁也不敢大声喧哗,往日小孩子在土台子上爬上爬下的游戏打逗自然就都没有了。时间久了,人们就都管这个土台子叫狐狸疙瘩了。后来人们盖房不断的从这个地方挖土垫宅基,到了 1970 年前后,仅剩方圆不过十多米的砖窑了。
还有一个传说,说这个土台子叫司马坟。传说是一位姓司马的将军打仗归来,病死在这儿,是当兵的把坟建起来的。在 1974 年农业学大寨高潮中,生产队把土堆取平后露出青砖来,人们就扒,结果扒出一个洞,里面全是黑水,淘不干。有的人就把整砖运回家砌猪圈了。后来青县文保所指定村民赵风秀为司马墓保护员。因担心古墓会遭到破坏, 县文保所多次申请省文物局尽快采取措施,拯救古墓。
二、发掘。
2000年 5月,河北省
文物局批准发掘并拨付资金。6月 8 日,市、县两级文化局组织张金 生、石新民、肖寿宏、吴华兵组 成狐狸疙瘩
发掘考古队伍,于当 天下午进入西蒿坡狐狸疙瘩现 场。挖掘机很快挖出一个长 19.5 米、宽 6.2 米的一个长形深坑, 在2米多深处出现了狐狸疙瘩的 痕迹。接着改为人工挖土,方坑 不断加深,墓的轮廊也逐渐清晰 起来。墓室为 4.5米的正方形, 墓顶采用蓬架式草木结构,因日 久年深早已腐朽、塌陷。墙体宽 30厘米,墓向为东西方向,东 是墓道。挖到 2.7米深时,东 北角出土一翁棺葬。在同一深度,墓的西北角出土一夹沙含蚌粉的红陶罐一个,已碎。方坑深度 4 米时,东南角出土了一个绿釉三足炉,有把有流儿。随后又出土了锥壶、耳杯等 20 多件文物。一般墓中都要到最底层才有随葬品出土,距底层还有 60 厘米就发现了文物,出乎几个文物专家的意料。墓底都是竖砖砌的,棺木已腐朽,尸骨也没见到一块,只有棺木的漆散落在泥土中,黑红两色。最底层竖砖上还横着两根很粗的枕木,可能是放棺木用的,一根快腐朽完了,一根还剩下碗口粗。底层随葬品很少。墓的西南角发现一盗洞,从洞穴看是早年被盗,显然此墓埋葬不久就被盗了。在东边是墓的前室,也出土了几件灰陶没釉的陶器。右耳室是券顶结构,但是清理到墓底,也没发现左耳室。
西蒿坡狐貍疙瘩的发掘历经 12 天,终于揭开了狐狸疙瘩的真实面纱,出土随葬器物 30 多件。主墓室中出土的器物,皆施绿釉,都是酒具、祭祀用具,并且造型独特,制造精良,品位较高。耳室出土的器物均是灰陶无釉,多为餐具、生活用具。由于此墓早期破坏,建制不明, 其墓的形制只知一二。根据墓式和出土的器物看,应为东汉时期的墓葬。狐狸疙瘩中尸骨与棺木都已腐朽,没有发现有纪年
标识的器具,也没有墓主人的墓志,对其主人的身份、年龄、性别无所考证。但根据出土的随葬器物来看,墓主人属于贵族中一员,是一个有身份有地位的人物。根据汉代的墓葬规律,专家们认为狐狸疙瘩是汉墓中的一穴,因为汉代葬法有夫妻同墓不同穴之说。这次发掘的只是夫妻中的一个,在此墓的不远处还应有同样大小的一个墓。就在笔者撰写本书的时候,在狐狸疙瘩前的水坑边上又发现了一座古墓,充分验证了之前文物专家的说法。这座坟是被雨水冲刷出来的,在水坑的边缘处接近水面的地方,离狐狸疙瘩不到一百米(见左图)。
三、最新发现
《青县志》在“辨疑存疑”章节中,提到木门店参户侯刘免墓无确切位置时, 是这样记载的:此墓在州西北二十里,由于年代久远,变迁更叠又无坟茔之旧迹之原故,现刘免墓无准确地点。
据笔者查阅有关资料得知:公元前 155 年,汉景帝刘启复置河间国,封他的儿子刘德为河间王,河间国级别提升(献王刘德是汉景帝刘启的第二子,汉武帝刘彻同父异母的哥哥,以皇子的身份受封河间国)。辖十二城:弓高(今衡水市阜城县)、乐城(今献县城)、成平(今泊头市北)、中水(今献县西北)、武垣(今肃宁县)、高阳(今高阳县东)、易(今雄县)、文安(今文安县)、鄚(今任丘市鄚州)、州乡(今河间市留古寺镇)、束州(今河间市束城镇)、东平舒(今青县西北、大城县一带)。其疆域囊括现沧州市西部四县、西南泊头加衡水市的阜城县和武强县,还有保定的高阳、雄县以及廊坊市的文安、大城两县,其疆域面积跟现在的地级市差不多。
河间王刘德有七子封侯(其余五子皆无能胜任为国),这是属于低一个级别的、属诸侯子弟辈的。有兹国、千钟国、参户国(青县)、州乡国(河间市东北冢耳村)、成平国(今衡水市景县)、广国(冀县)、盖胥国。献王刘德共生十二子,青县参户侯刘免为其第七子。
那么,西蒿坡狐狸疙瘩里的这个古墓是不是刘免墓呢?我认为是。因为无论从方位还是距离都非常符合上述疑虑。古代一里约为今市里的 82%,西蒿坡村距离木门店村正好是古时候的 20 里,今天的 16--17 里。这是刘免墓的理由一。
确定是刘免墓的理由二,就是墓葬方式。一是墓葬的随葬品是汉时的物品, 且出土的文物规格较高,符合河间献王王子的身份;二是墓葬的结构,有内外套棺、有耳室、有耳道、有墓道,是典型的汉代皇家贵族墓葬风俗。
理由三,是墓葬的外形,即地面部分。从殷末周初开始,在墓上出现了封土坟头。春秋战国以后,坟头封土越来越大。特别是帝王陵墓的封土,工程大,发展变化明显。其中的一种封土方式叫“方上”。其做法是在墓穴之上,用土层层夯筑,使之成为下大上小的方锥体,因其上部为一小的方形平顶,好像方锥体截去了顶部。故曰“方上”。陕西临潼秦始皇陵的坟头(呈四方锥形),望上去好像一座土山,它的形式就是典型的“方上”,汉代帝王陵墓的坟头也多采用“方上”形式,笔者为此查阅了《献县志》,上面不但记载了献王刘德的墓就是“方上”样式,而且,位于献县境内的“云台山古墓”、“万春山古墓”、“常陵”、“单陵”等 27座古墓都是“方上”墓葬方式,墓顶都是一个长方形的平台,并栽满了青松翠柏,有的墓顶高达 30米。而西蒿坡村的狐狸疙瘩,就是这一典型的“方上” 墓葬方式,東西长 200米,南北 400米,高约 3米的长方椎体, 上面也栽满了青松翠柏。所以,从墓的外形看,狐狸疙瘩就是刘免墓,应该是没问题的了,另外在西蒿坡村西北十多里的石家疙瘩村的古墓也是方上形式。从这些资料来看,当时位于青县、献县一带的王侯贵族们都盛行这一埋葬方式。
能证明狐狸疙瘩的坟茔是“方上”埋葬依据的,是在狐狸疙瘩东南约 60 米的地方有一个水坑,人们叫它“王八坑子”。这个水坑,年代久远,人们都不记得是什么时候形成的。由于多年雨水淤积,现在的尺寸东西长约 100 米,南北长约 100 米,深约三、四米。这水坑容积,跟狐狸疙瘩的取土方量基本相等。这充分说明,其“方上”土就是取自旁边这一水坑。在东南方向取土成坑,自然还有一个风水学说在里面,东南有坑塘,是阴宅、阳宅共有的最佳布局。
有人要问了,刘免为什么要到这么远的地方埋葬呢?这又是古人的一种埋葬方式,尤其是有一定地位的人,其墓地一般均不在当地,为的就是防盗挖。但根据县文保所的勘探结果,这个墓还是被盗挖了。这是理由一,理由二是西蒿坡在那个时代,因处于黄河古道,周围地势非常高,门店离西蒿坡又不远,所以在西蒿坡居住,也是说的通的,从近期在水坑边又发现的古墓就能证明这一点(已申报、尚未发掘)。
二〇二〇年六月十二日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