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影视审美价值分析

时间:2023/11/9 作者: 鸭绿江·下半月 热度: 20809
一、审美价值与故事梗概

  影视美学是研究人类生存的本真和诗意在影视中的体现、以及影视在人的精神生活中的地位,需要调动人的理性,而所追问的问题更接近人类生存的根本问题。人对客观事物产生的与美感相关的感知与体验,即为审美心理。电影审美心理是个人与社会审美心理的组成部分,观众作为审美活动的主体,其内心感性的情怀和理性的思索为电影这一客体激发,主客体之间产生一种心理反应与情感互动,电影的审美价值也由此得到实现。家庭题材的电影往往在银幕上为观众营造某种和谐、温情的理想生活氛围,以此满足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期盼等多方面的普世性审美需求。

  《海蒂和爷爷》(2015)改编自约翰娜·斯必丽的小说《海蒂》,后者被视为世界儿童文学的经典作品之一。早在葛斯彭纳之前,海蒂的故事就曾以影视剧的形式与观众见面,如埃兰·德万的《海蒂》(1937),由高畑勋制作的動画《阿尔卑斯山的少女》(1974)等早已珠玉在前,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一故事没有重述的必要。葛斯彭纳整合了原著魅力与21世纪各阶层观众的心理,重新建构了电影的审美价值。

  二、以美学精神观照影视

  审美需要的意义就在于:使人摆脱动物界的真正属于人的需要;它是在消除个人与社会分裂的情况下,社会需要的真正的满足,人的社会性的真正完满实现。同时,在此过程中,审美主体会在不知不觉间进入到客体搭建起来的影视世界,然后再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价值体系甚至是丰富的想象力等,借以寻找客体传达出的更高层次的内涵,这就是审美判断。在进行美学批评之前需要深入感知影视美学批评的原则的核心,它是用美学的精神观照影视,探析影视中是否或者有无美学的烛照。正如德裔美籍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曾在其《心理学和艺术中的情感和情绪》中指出的那样:“艺术要求某种对意义、相关性和真理的判断……”这些判断是建立在观赏者生活经验基础之上的,它们以理性结论转换为抽象的感性形象为先决条件。看一看人类的理想和生存的意义是如何在影视中得到变现或实现的,一部优秀电影绝不会使观众对它的理解止步于视听感官上的直接感受,而是会有值得观众思索的内涵。

  例如在《海蒂和爷爷》中,爷爷为海蒂制作的凳子、羊奶等是需要被观众留意的审美意象。海蒂发现爷爷家只有一把椅子,她并没有因此在感到难过和不堪,当夜就自己睡在了外面的羊圈里。次日,爷爷给海蒂羊奶时,海蒂喝完抱着爷爷对他说谢谢,没有感觉到爷爷对自己的嫌弃。而爷爷对此也做出了反应:又打了一把椅子,同时这也是爷爷接受海蒂的开始。身为一个,命运坎坷,不苟言笑,流言“杀过人”,被认为“讨厌所有人的”长辈。爷爷并不会像海蒂一样直接的表达自己的感情,为海蒂专门打造一把椅子就是他表达自己决定收留海蒂,疼爱海蒂的一种方式。在小木屋内只设置一桌一椅,是爷爷极端孤僻、躲避世事的体现,而默许海蒂住下,为她准备羊奶和奶酪,还为海蒂加上一把新椅子等,则意味着爷爷只是因为得不到他人的理解而暂时关闭了自己的心门。椅子的从一到二的变化,也是爷爷心态的转变,这正是一个需要观众进行审美判断的有意味的情节。

  三、审美哲学分析

  影视艺术之所“是”,就是探讨影视艺术的本性,具体到影视艺术在精神形态上表现出的特征在塑造灵魂方向是否起到了它应有的作用。因而,审美需要体现人的自由和本质,同时也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人与电影的关系必然也是一种审美关系,首先是它自身美的属性。这既是电影艺术的历史和现实,也是我们在认识电影并对其进行定位时所必须坚持的理论基点。

  其中另外一个情节,克拉拉从无法行走再到腿疾康复也是具有审美判断价值的。克拉拉和海蒂,两种不同的生活环境造就了两种人生。克拉拉虽然生于贵族家庭,含着金汤匙长大,但是要遵守诸多规矩礼仪,再加上早逝的母亲,和忙碌的父亲导致了她内心的封闭,从而导致了性格上的谨慎和孱弱。另一边的海蒂,没有养尊处优和学习文化的机会,但都是真善美的化身,有着孩子的童真,两者实现了互补。

  奶奶用“故事引诱法”教会了海蒂识字和阅读等,最终,海蒂获得的报偿是:在文化学习上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而克拉拉也理应得到一份报偿,那便是双腿可以恢复站立起来并行走,两人因互补而更加完美。善良与爱的伟大力量,以及克拉拉天性得到释放后的快感,都通过克拉拉的康复得以解读出来。在海蒂之外,爷爷、奶奶、克拉拉等人,他们的内心世界是深邃的,需要观众充分调动个人的审美经验进行判断。

  四、审美文化分析

  电影艺术作为一种审美活动,对其性质的讨论也就成为电影活动的前提。审美活动的最高目的,也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实现。追求审美和艺术乃人生的一部分,追问审美的意义,就是在对人应该如何生活,人应是什么的追问。人和人的审美理解必然是有差异的。但只要人能够在电影人物的身上实现“我”的回归,反观自己身处的世界,那么理解审美文化的价值就是存在的。

  在《海蒂和爷爷》中,存在着性别、年龄、贫富不同阶层上的人物,以片中两个老年角色为例,他们相对于海蒂和克拉拉来说,并不站在主角位置,但并不意味着在升华电影内涵,激发观众感悟的作用要弱于两个小女孩。海蒂在阿尔卑斯山生活期间,听到了爷爷曾经杀过人的传闻,去问爷爷时,并没有得到确切的答案,而是向海蒂指引了一条自行思考的路。爷爷自己的经历,以及杀过人是否就等同于坏人,是难以三言两语向海蒂解释清楚的,他和海蒂之间因为收养问题造成的隔阂刚刚消弭,承认或否认都有可能使隔阂再次出现,不如让海蒂自行选择对爷爷的人物评价。

  本真的东西给世界上一切尖锐冲突的碎片添入了润滑剂,软化了爷爷不被理解,软化了皮特的嫉妒和不安,海蒂丢下的礼物,洒脱离去,意向面包不值钱,但那时满满的诚意,只保留最纯真的心思。这部电影充满了值得挖掘的美感,吻合人们的生命血脉与经验图式,令人心旷神怡。无论是幼儿还是成人,都能在观影中过程中获得享受与启迪,乃至上升到实现人格与修养的改变。在当下,非动画类的家庭片、儿童片的创作看似因难以制造视觉奇观,与大片模式关系并不密切,但人们对观照现实、治愈心灵的高质量电影又有着永恒的需要,《海蒂和爷爷》可以说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作者简介:

  赵琦琪,2000.6.3,女,汉,北京市,本科,广播电视编导。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