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文化扶贫;精准
高校图书馆不仅承担着服务于教师和学生的教学、科研、学习,而且作为一个公共物品(“公物”),其承担着服务社会的职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当下,高校图书馆应当发挥其文化扶贫的功能,服务于脱贫攻坚的国家工程。
一、高校图书馆参与文化扶贫的价值
“文化扶贫是全面的扶贫,服务于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扶贫是精神的扶贫,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文化扶贫是彻底的扶贫,是预防再度返贫的根源性举措”。[1]高校图书馆是一种公共资源,在实现全面脱贫攻坚的特殊时期,高校图书馆所特有的职能,应当承担起文化扶贫的重任,在文化扶贫过程中,不仅要有所为,并且要应当为。
1.1服务社会
高校图书馆要服务于国家与社会,因为高校本身是国家资源,其服务于国家与社会是其应有的属性。高校图书馆的公共资源来源于国家与社会,也要服务于国家与社会,只有这样高校图书馆的公共性特征才会得到彰显。高校图书馆参与文化扶贫就是服务社会的必然要求,通过文化扶贫,高校图书馆利用其有利的文化资源为社会民众提供文化知识与信息资源,体现“物尽其用”。
1.2 文化帮扶
文化扶贫就是对贫困地区民众的文化帮扶,通过文化扶贫使贫困地区的民众摆脱旧思想、旧观念,能够提升自己的个人致富能力,从而早日摆脱贫困。高校图书馆参与文化扶贫就在于为贫困地区的人民群众提供智力支持,使民众开拓眼界,为民众学习各种文化知识和技能提供便利。对于部分文化教育层次较高的民众,高校图书馆文化扶贫时应当对其进行科学技术或农业生产技术的帮扶,使其能够学会脱贫的本能。
二、高校图书馆应当参与教育扶贫
文化扶贫与教育扶贫是互动互推的,且文化扶贫需要教育扶贫的先行,并且要将文化扶贫与教育扶贫协同推进。高校图书馆应当利用其资源优势,开展对贫困地区的教育扶贫,特别是贫困地区的高等学校,应当充分利用其图书馆馆藏资源,对贫困地区中小学开展对口支援的教育帮扶。当前,许多高校并没有把握好文化扶贫的实际情况,“高校图书馆对文化扶贫认识普遍不到位;高校图书馆对扶贫地区缺乏深入调研,文化扶贫方式简单、形式化严重;高校图书馆和扶贫地区二者缺乏精确的自身定位,文化扶贫缺乏精准”。[2]对于落后地区而言,教育扶贫是文化扶贫、经济扶贫的基础,只有民众提高了文化教育水平,才有可能真正提高致富的能力。
三、高校图书馆文化扶贫应当精准
精准扶贫是实现我国全面小康社会过程中必须抓住的基本路径,精准扶贫在现阶段已取得了可喜成绩。“当前,我国文化扶贫进入了文化精准扶贫阶段,深入推进文化扶贫要着力构建文化扶贫產品供给的‘最大公约数,打通文化扶贫产品供给的‘最后一公里,延展完善贫困地区文化产业发展链条,不断拓展贫困群体参与分享文化红利渠道”。[3]高校图书馆文化扶贫要实现精准、精确,要让每一次文化扶贫都能收到实效。高校图书馆精准扶贫要求做到:第一,文化扶贫要注重有实质内容的扶贫。不能只是停留在口号式的扶贫,要将文化扶贫工作做实做细,每一次文化扶贫都要将其内容落实到具体的扶贫实际工作中。第二,要开展一对一的对口文化扶贫。一所高校图书馆对口帮扶一所学校或一村部、一居委会,对每一个扶贫对象要深入开展有针对性帮扶。要结合所帮扶学校或村部的不同情况,结合高校图书馆的实际情况分别安排不同结对扶贫。
四、高校图书馆对贫困地区居民实行免费开放
高校图书馆是公共资源,要效仿国家公共图书馆的运行模式,免费对外开放。国外许多国家明确规定,凡是公立高等学校的图书馆应当让居民免费利用。我国高校图书馆实行由各高校自主管理,只是由其管理,但其使用应当交由社会。在文化扶贫中,高校图书馆应当将图书馆的各种资源和资料向贫困民众开放。主要做法:第一,周末免费开放。每周六、日,居民凭身份证可以免费进入高校图书馆查阅图书资料,也可以借阅图书,农业大学的图书馆应当准许居民在寒暑假可以进入查阅资料。第二,设置农业技术类的专业图书室。文化扶贫中,科学技术的扶贫是关键,有条件的高校图书馆应当为农民学习相关科技专门设置图书资料室。第三,举办相关的学术讲座或科普报告。邀请哲学、科普、农业技术、文学、法学、艺术等领域的专家来图书馆举办针对农民工或社会贫困群众的文化讲座,也可以利用数据库中现有的讲座或报告组织农民工参加。
五、提高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文化扶贫的能力与水平
高校图书馆服务于文化扶贫之中,不仅需要图书馆治理理念上的更新,也需要图书馆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工作能力、工作思路、工作方法或方式上的转变。第一,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要树立服务社会的理念。高校图书馆参与文化扶贫,首先要求管理人员改变管理的理念,将视野扩宽,要能够对贫困群体的文化需求有一定的了解,从而及时更新图书馆的资源库与图书资料。同时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往往不同,因而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应当对不同群体进行差异化的服务。第二,图书馆工作人员在文化扶贫中要改变传统的方法。社会上不同人群的文化差异大,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在服务于贫困人口中要能够根据其个人文化差异选择适当的服务方法;同时,要对文化层次较低的人群,图书馆工作人员要有针对性提供相关的文化知识引导服务。第三,图书馆工作人员要有针对性进行“充电”。要对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数字资源使用的培训;要求图书馆工作人员对农业科技方面的资料有一个了解,为民众能够快速查找和利用该方面的资料。
参考文献:
[1]王虹.文化扶贫:新时代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J],国家治理,2019(1):34-43.
[2]何艳香,李光.高校图书馆文化扶贫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传播与版权,2018(10):112-113.
[3]孙贺.文化扶贫的逻辑机理与推进路径[J].东岳论丛,2018(11):33-37.
作者简介:
肖萍(1972—),衡阳师范学院图书馆馆员。
注:本文系2019-2020年度湖南省高校图工委一般项目“高校图书馆文化扶贫的路径与实效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9L006。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