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写意雕塑;简约;天人合一
一、中国传统雕塑
中国传统雕塑在当时是主要是服务于王权贵族和宗教文化的,是一种跟随着王朝而改变的艺术,即使是民间的艺术也会跟随官方的脚步。
简约是中国传统雕塑创作在造型方面的最鲜明的特点之一。中国传统雕塑作品,主要运用简化的雕塑语言来处理其造型。简约作为单纯、朴素美的代表,在中国在美学中一致占有重要的地位。朴素单纯是中国传统审美的最重要的部分,是要去除很多华丽的表象,只留着最本真的内在美。中国传统雕塑大部分都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的,跟着感觉出发。这一点和国画有异曲同工之处,都是删繁就简,看似简单却又以少胜多,使其内容更加耐人寻味。
但是简化并不代表没有细节。中国传统雕塑和国画有相通之处,强调“传神写照”。中国人一般都会通过面部和眉眼来判断
人物的情绪和感情。因此中国雕塑在处理人物或者动物的形象上,从来不去刻意地临摹,追求外形上的相似。从很多古代的雕塑上可以看出,很多具有很强写实能力的雕塑家依旧不会追求对表现对象各方面细致的刻画,而是突出把握重点,追求神似,力求把握对象的内在精神。例如汉代的《说唱俑》。这一点和西方雕塑恰恰相反,西方雕塑更加注重从人体形态的变化上来传达情绪。故你会发现中国雕塑大部分是坐姿或者站姿,以静态居多,而西方雕塑多是动态的形象。
中国雕塑文化中汉代的雕塑最为成熟和完整。作品《马踏匈奴》在创作中采用“因势象形”的表现手法,创作是在尽量保留石料的原型的基础上进行的。将浮雕、圆雕以及线刻等多种创作技法巧妙地相结合,使得作品呈现出胜利者的姿态,气势磅礴。该作品的创作手法巧妙、精简,仅仅采用用了寥寥几笔进行勾勒,却完美地展现出战马身下的匈奴那种惊慌失措的感觉,蜷缩着的、渺小丑陋的匈奴与战马之间的对比更是衬托出战马的雄壮矫健。同时作品采用了寓意的手法,用高大的战马来形容这位气宇轩昂的年轻将军,不仅体现出了胜利者不可侵犯的气势,又能表现出当时战争激烈与残酷的情形。
二、中国“写意雕塑”艺术特征
在中国传统关于美学的理论研究中,从未对于“写意雕塑”做出相应的概念性的解释。但是“写意雕塑”这一概念潜伏于传统的文化艺术当中,存在了上千年甚至于上万年,只是近年来才开始慢慢地将这一模糊的概念明确下来。西方的观念往往是以“人”为中心,而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对“天人合一”的追求,故中国传统雕塑中也能反映出这一点,能直观地感受到对神权以及皇权的敬畏感。中国传统雕塑更加注重意向。
在探讨写意雕塑本质这方面,科学家杨振宁曾经提出在他看来,写意雕塑就是从中国几千年的、漫长而复杂的历程当中,探寻到的关于“中国”的真义。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中,形似与神似之间似乎逐渐地展现出一种的精妙平衡,这种特殊的平衡就是中国艺术的立足之本。[1]
写意雕塑在造型表现上主要有概括、洗练的特征。在创作作品的过程中,不去拘泥于细节的刻画,将塑造的着重点放在作品本身,把握作品的整体气势与情感。
“写意”要融入、弘扬精神,传达作者情感。中国本土的雕塑反映中国的声音,而中国本土的写意雕塑将中国精神编织到作品中,这样的作品才富有生命力,只有这种被赋予了“内在气”的作品才耐人寻味。
写意雕塑所注重的是作品“意”的阐发,是对“形而上”的“道”的追求。“写意雕塑”的创作,不论是抽象的作品或是具象的作品,无论采用什么形式的创作手法,又或是选择什么样的材料作为情感的载体,只要是充分表达创作者的本真,表达创作者当时无拘无束物我两忘的状态,从而达到统一。[2]充分表现把握好情感和表现之间的度的雕塑作品也能称之为具有“写意性”的雕塑作品。
“写意雕塑”虽然没有一个明确的分辨标准,但作品都应该折射出艺术家们个人的素养。如钱绍武先生的作品《曹雪芹头像》,完美地塑造出了一个欲哭无泪的曹雪芹形象。笔法大气、模糊、混沌。仔细盯着眼睛仿佛要流出几滴清泪,呈现了其悲剧情节。在这个作品中,我们也能体味到创作者对这个文化巨子的无限敬意以及对他的钦佩之情。[3]
三、中国写意雕塑的发展概况
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的雕塑开始没落,中国大多数学者对西方的写实雕塑进行全盘照抄,使得中国的雕塑出现了断层,优秀的雕塑文化发展没有得到传承。直至近代,中国的文化传统才逐渐被许多优秀的学者、雕塑家所发掘,“写意”这个中国独具特色的艺术技法被人们所重视。中国本土雕塑家吴为山对写意雕塑的发展产生不少的影响, 2002 年,吴为山教授首先明确提出“写意雕塑”的观念,这也代表着中国的艺术家、学者们对“写意雕塑”的一种重视。吴为山教授的作品大多是写意的雕塑,他对人物的塑造不刻意追求结构写实而是重点把握人物的性格,注重“神”的写意,使得作品不仅外形富有写意的诗性,其表现出的情感更富具张力,这正体现了“外师造化,中的心源”。例如作品《天人合一老子》。作品内部是中空 的并且里面刻有《道德经》,整体上是倒三角的形状。身体部分都是大块面,衣袖的衣褶简洁、落势自然, 雕刻地简约随意,能体味出一种中国水墨的意味。吴为山教授将老子这一历史人物的神韵、沧桑感和睿智感表现得淋漓尽致。[4]
四、结语
“写意”这一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是中国艺术瑰宝中的精髓,不仅对中国画影响深远,也使得无数优秀的雕塑家致力于研究本土题材的雕塑作品,中国写意雕塑才得以发展。中国写意雕塑还有待成熟和完善,艺术家们还有漫长的路要走,但作为本土的富有中国特色的艺术一定会继续传承下去,发挥出它独特的魅力。
參考文献:
[1] 陈培一.《写意雕塑概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社.2009.
[2] 赖双安.《浅析中国写意雕塑的艺术特征》[J]. 普洱学院学报.2019年第2期.
[3] 陈培一.《中国当代本土雕塑家个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4] 吴为山.《吴为山雕塑》[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
倪洁,南昌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