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浅谈创作与生活艺术之间的关系

时间:2023/11/9 作者: 鸭绿江·下半月 热度: 17337
李瑞萱

  谈论或者非谈论,我们并不止是单一的创作关系,在这个极其漫长的路途中,我们并不一定总是要去自己拿主意,但说到底,还是这回事,我们得做自己的太阳,从文森特梵高拿起画笔的那一刻,之后的艺术家,画家,学生我们都注定了要做这样一件事,即为了自己而活着,并尽可能的表达自我和环境,自然,天地的艺术关系。说了这么多非谈论,那么关于谈论呢?

  还是要说起,和前辈们说起,和同行者们说起,也会回头看看正在迈步向前走着更年轻的他们,试图要和他们说起些什么,但,又不知道从何说起。

  我们将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在社会关系中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能够创造什么样的价值,这和我们是否从事和艺术相关的职业,工作没有一点直接关系,间接关系有一点,但是不是得具体事情具体分析,在这样一个媒体盛行,言论自由,工作关系复杂的今天,我看到的都是大家三缄其口,不愿多说;虽然偶有几个巧言令色之徒,但很快就被公众揪出来,扔到小便池里去。

  这里我提到了公众,大约也就是生活圈的意思,高一层的圈,低一层的圈,当下所处的圈,圈里圈外。大家各有模样,却很不同;大家吃饭喝酒,说一大堆话,有我认可的,也有我不认可的,有别人认可我的,也有非认可,有我今天不认可,明天又认可的,反之亦有。

  长大是一件烦恼的事,人与人之间在短短几年里产生了巨大的差别;私以为最大的差别也许不是人心或者社会的问题,而是人本身的问题,不知道从某一刻起,大家的交流从单一的观念交流变成了一种规范化的潜意识化的概念交流,这令大多数成年人受累,并用一生的时间,蹉跎其中,难以自救。偶然看见报纸上刊登出一个熟悉的身影,那人接受采访,嘴巴里都是轻松自在的观念语气,且语气词极重。体现在类似于“自由”“生活状态”“形式”“策展”“红砖美术馆”等等这样的字句。惊叹之余,又不得不说出贬低或者无视,轻视的评语,毕竟人人为自我而活,犯不着为哪个已经脱离现实圈的人,得罪自己和身边的“友人”。

  这就是我们所面对的现实。

  所以在面对艺术以及艺术作品时,我们的判断依据和依事准则就很重要,所谓依事准则,顾名思义是依据评价事物的具体原则,标准来理解并处理事物。事关唯物和唯心的站队,我不想牵扯进教研讨论的染缸里浑水。

  前一种事物是相对客观理性的存在,类似有人类公有的价值意见;后一种是通过个人意愿的主观能动来形态处理这类事物的发展演变无时无刻不被个人赋予其生命力与色彩。

  作为一个爱吃苹果,也爱吃梨的人,我认为我是很快乐的,既不需要纠结苹果好吃,也不需要置换梨的美味,最糟糕的情况不过是咬一口苹果,咬一口梨。我也是知道这两种水果对人体有益处,也决计不会吃腐坏的苹果和梨。以上是条件。

  综合来看

  1、爱吃苹果,梨(个人意愿)

  2、水果对人有益处(客观价值意见)

  3、不吃变质水果(主观个人意愿:不好吃;客观价值意见:不健康,不能吃)

  以上,不难發现,当主观个人意愿和客观价值意见有机结合达成一定程度的平衡时,我的心是愉悦的,是快乐的;反之,我就会不高兴。

  现在我们来讨论第二种情况,A君爱吃苹果,不爱吃梨,他也明白梨同苹果一般对人有益处,可惜他不爱吃梨。

  可以看出来,A君不爱吃梨是他的主观个人意愿,他知道梨有益于人是他知晓的某个客观价值意见。在经过了他的精神分析引导后,他最终决定了让他的主观意愿战胜客观意见,我们说像A君这样的人精神较为富足,他的快乐很大一部分建立在精神立源的基础上。

  第三种情况是这样的,B君爱吃梨,不爱吃苹果,他知晓苹果的益处,便忍住心中不快,吃了苹果。

  B君似乎得到了客观价值意见的满足,也是理性的。但有些残忍,这毕竟是对人欲的一种扼制。可以想象出他应当是个守规矩,务本的人;但也存在另一种可能,他把对主观意愿的富足感藏在客观更深处,这里不提。总得来说,我认为他能体会的快乐因子是缺失的。

  还有一种情况,C君爱吃苹果,不爱吃梨,他知晓水果的益处,但他不仅不吃,还要想方设法否认水果的益处。这是我不能理解,也不能分析的,也不晓得他的快乐建立在哪里的。但他的主观性应该是很强烈的。

  综上所述,在诸多的条件里,有两个值是恒量,事物的益同精神上感受的快乐情绪。在这一部分,可以视作客观评价意见同主观意愿存在一个共生关系。而我为什么要把快乐这个词反复提起呢,并非我真要上哲学课,我要传达的是快乐对感观世界伙同现世世界的联系问题。

  美术的根本是寻找美的方法,美的东西本质是没意义的,是精神上的感受对客观事物的评价,我理解快乐作为精神情绪中最积极舒心的存在。美的花应该在快乐上开出,美的果实应当在快乐上结出。当然快乐也不是敝帚自珍,应当是公性的,美的本质公性的,快乐是私密的,所以研究美术的人得忍住这种私密的情绪去传达,亦或者把公性的好坏吃进嘴巴里,酝酿成私密的快乐,开出美的花,结出美的果实。除此之外我想不通还有什么美是真实不虚的。

  令人感觉不到美的作品,就不能称作美术作品

  西斯廷教堂的天顶上,米开朗基罗又以一种什么样的脾气,把亚当的手,画到离上帝只差那么一些。我相信,差的那么一些,伙同我的洗碗,睡眠,穿衣等等等,是同等的,是相似的,是有所关联的。我大约是做不出《大卫》这样的作品,这是创作上的局限。但生活不会,生活不会因为我不是米开朗基罗而漠视我的存在,生活的丰满,绵绸,青涩,泼辣,酸劲,令我回味无穷,也在每一个与现实交接的梦里,荡气回肠。这是我的快乐,也许,也是我的忧愁,哈哈哈,今天的鸭子真好吃。

  创作不应该是一件苦闷的事,但实际上同行们大多数都怪苦闷的,私下想着,我觉得后辈们,前辈们也是。毕竟快乐的东西都被生活占有了,只有极少数的快乐被创作利用着,也可能因为时常的技术性失误而恼羞成怒。小时候看红楼梦,最喜欢看晴雯撕扇子,觉得有趣。可到我自己晦气的望着失败品时,却乐观不起来。

  创作是一件持续,持续,再持续的行为。“正在做”,这件事,这个过程很美好,好的创作状态不应该被打扰,好的艺术形式不应该被讽刺,我们在这个公性化如此严峻的时代,依旧敢这么感性的严谨,这么私密的开口,这么义无反顾的跳来跳去。本身就值得被鼓掌,我为我的同学们鼓掌,为前辈们鼓掌,也为自己拍手。反正失败了,咱们先去吃点好吃的,回家睡一觉,明天再来弄。

  可惜了,今天不想散步了。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