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龙马,蹄朝西,驮着唐三藏跟着仨徒弟 ”
没为看动画片挨过打的童年是没有灵魂的。记忆中,似乎每个假期总会有一家电视台会播放《西游记》,不论是动画版还是真人版的《西游记》,我都一如既往的热衷,即便是看上百八十遍也绝不会腻味。那个时候爱看美猴王痛打妖魔鬼怪,长大后更喜欢欣赏每一个活灵活现的角色,尤其是如花似玉沉鱼落雁的美女姐姐,用一句话来讲就是小时候不懂事,光顾着看猴了。一直以来都有一些问题困扰我,玉皇大帝和如来佛祖到底哪个更厉害?孙猴子一个筋斗云十万八千里,他干嘛不直接背上唐僧上西天?
后来的后来,我知道佛祖和玉帝他俩根本不是一个教派的,一个道教一个佛教,就像是两教教主,自然也难以区分高下。从作者角度来看,吴承恩笔下的这整本小说都围绕着佛教取经故事来撰写的;再从徒弟三人的名字来看,悟空、悟能、悟净,这几位的名字也更贴合佛家特点,更有点颂佛的意味。至于唐僧四人一路长途跋涉前往西天,历经九九八十一难,而这设定好的磨难一个不多一个不少,更像是对唐僧的修行考验。
后来再次重新审视这本名著,我又从中发现了更具意义的内容。小说主线围绕取经故事展开,唐朝是个尊崇佛教文化的朝代,这是小说中皇帝注重传经讲法更与唐僧结拜兄弟的情节的历史依据,从唐僧的言行举止,如一心取经,人心向善,不杀生不吃荤,化缘诵经等等,都体现出佛教一些诸如善恶因果、普度众生、大慈大悲等核心思想。取经路上遇上妖魔鬼怪,只要悟空求助,西天众佛尤其是观世音菩萨都会对其出手相助,对许多妖怪都手下留情,带走予以教化,而唐僧在每次猴子除妖时都会让其手下留情,一句“出家人以慈悲为怀”更是能在剧中常常听见。小时候看电视可不会去管什么是和尚这和尚为什么要以慈悲为怀,甚至觉得唐僧冥顽不灵,倒像是西游版农夫与蛇的故事,长大后对宗教的了解加深对人物分析的不同角度,让我渐渐地能理解佛家文化善念的内核。
唐僧肉体凡胎,西行路上的崇山峻岭、大河大漠、魑魅魍魉、妖魔鬼怪,从未见过他一丝一毫的退缩,“不求得大法,誓不東归一步”,他最终也兑现了最终的承诺,求得真经普渡众生,他的眼里没有自我更多的是芸芸众生。你说唐僧苦吗?我觉得他不苦,一心向善,净心观世界,潜心搞修行,师徒四人在修行路上感悟的东西是最灿烂的瑰宝。这“善”之一字,仿佛与佛有一种天然之缘,佛教文化中的“善”当然可不仅仅止于做好人这一层面,因为我对这概念没有过多修学,便无法一一述说。《西游记》这一文坛著作,不论你看了几遍,都值得你再看一遍,经典的价值就在于总是能从中找到新的东西,所以经典也是怎么读都读不尽的,正如写下这篇文章时此刻的我。
仓央嘉措说“人生是一场修行,苦乐全在心境,一切是最好的安排。”人生挺短,路却很长,要记得好好走。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