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散文两篇

时间:2023/11/9 作者: 鸭绿江·下半月 热度: 16846
赶海人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正所谓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其地处黄渤海交界处,所以就连本地人夸奖孩子都会说“我们这小东西,属螃蟹的,壳里有肉。”在六月初,我到后,最先品尝到的鱼是鲅鱼,鲅鱼又名马鲛鱼。民间有“山上鹧鸪獐,海里马鲛鱼”的美誉。虽然我到现在也分不清台鲅和燕鲅的模样,但是对鲅鱼的腥味记忆犹新。直到我在五星级酒店品尝到了蒜蓉鲍鱼和海参拌饭,窃以为人间美味。至于壳里有肉的螃蟹,吃起来是破费周折,闹出的笑料不少。我没有料到这家伙硬硬的铠甲之下,肉质鲜嫩无比。至于海蜇皮,经过清水浸泡后,捞出后切成丝,添加好调料之后,用筷子夹起来颤巍巍的,煞是好看。

  我時常想,这些食物是如何上岸被送到餐桌上的?当地人会说,赶海的船打捞回来的。算准了潮汐时间,退潮的时候船就回到岸上了。退潮的时候我没见过,我只见过涨潮。速度很快,水一点点咕嘟咕嘟地漫过了脚踝,在岩石上开出来一朵花。我觉得很神奇,原来赶海人是要自己计算潮汐时间的。如果在港口静静地等待,在岸边逛来逛去。此刻波涛汹涌的大海是温顺的,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什么时候会退潮?渔民早已算准了时间。就好比麦收时节,农民会去地里收割麦子一样准确。小船靠近岸上,船舱里的老板鱼,虾爬子,海虾活蹦乱跳。小贩们一拥而上,开始抢购。把老板鱼收拾干净之后,炖了豆腐,十分的鲜美。

  在海边的一个角落里,有两个人在抠海蛎子。他们的动作特别快,一手拿起来,另一只手已经把海蛎子的肉撬出来了。在炎热的夏季里,他们围着厚厚的防水围裙,脚穿水靴。我走上前询问,整天这样干活累不累?女人笑了,说已经习惯了。不远处的人们在捞海带,机器的轰鸣声盖住了我的心酸。赶海人用自己的血汗换来了餐桌上的美味,如果美食被无端的扔掉,不知他们会作何感想?过度的捕捞会令大海越来越贫瘠,如同土地会减产。

  有一次我去地质公园游玩,见到三名妇女头戴着三角巾,或红或绿,脸被海风吹的通红。 她们的手臂上挎着小桶,桶里有铁铲或锥子,据说锥子是挖海蛎子的。这三个人蹲在地上,一直在地上画着,不时地望着大海,在计算退潮的时间。大海礁石岸上的女人构成了一幅图画,大海的波澜壮阔和赶海人的怡然自得交融在一起。这幅图画,颇具田园风情,令人遐思无限。扬起的白帆、叫声清脆的海鸥、翻滚的云、蓝色的大海、黄色的沙滩令人身心愉悦。唯有赶海人头戴的三角巾,令人心旌摇动。

  我是游玩的旁观者,无意于口腹之乐,只享受身在其中的美妙。在夏家河子海滨浴场,我看见了夏家河的入海口。正是涨潮的时候,人站在桥上,像坐在船上一样,因为水一直在动。河道弯曲,向远方延伸。眺望着远方,内心充满了宁静。这里是滩涂,既是陆地,又是水域,是沿海大潮的高潮位与低潮位之间的潮浸地带,有人称之为“隐形的天堂”。在这里,大海和土地一次次地碰撞,海水无数次地向前冲撞,向后撤退,既而真正地融合。

  我伫立在礁石上四处眺望,犹如摄影师捕捉大全景。湛蓝的天空和海水,像天然的蓝宝石般通透。白色的雕像犹如象牙般干脆,黄色的沙滩绵软得彻底。绿色的草地则像地毯般,散落在各处。水像凭空长出来的,一浪一浪追了过来。又像展开的丝绸一样,波浪翻滚,卷起了漩涡。天色由蔚蓝变成了淡蓝,从淡蓝变成了黄色。海水也学着它的样子,由蓝色变成了黄色。蓝色的是水,黄色的是土。孤帆远影,流在天际。

  沿着海岸线行走在沙滩上,会看见花蚬子。赶海人拿着各种工具,有桶和塑料袋,十分的方便。她们懂得,活着的花蚬子紧紧地闭着壳儿。蛏子混杂在其中,更妙的是我捡到了一个海螺,老公告诉我,这是肚脐螺,壳的表面黑色的线一圈一圈的,像肚脐,名副其实。一个赶海人的桶里,居然逮到了一只小螃蟹。海麻线被海水冲到岸边,又被波浪带回去,它也要看看纷纷扰扰的人间。你瞧,母亲早已用沙子砌好了别墅,挖了水沟。涨潮了,水就会千军万马的杀过来。父亲急忙用手护住房子,引得孩子“咯咯咯”地笑。

  有位母亲用网兜捞蚬子,一兜上来,倒在地上。儿子蹲在岸边,急忙用手捡蚬子,这样的情景,北大荒也曾有过:“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到饭锅里。”现在的鱼养殖的居多,失去原有的鲜味。在不远处,我看见了一块石碑界标,上面写着“斑海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斑海豹对自己的生存环境极为在意,它无法忍受机器的轰鸣声。环境的污染,偷猎者的增多,导致斑海豹数目急剧减少。保护生态环境,已经刻不容缓。斑海豹血统高贵,繁殖地在盘锦。我到过盘锦的红海滩,碱蓬草红红的一片,一望无际。不知夏家河子这里会不会有碱蓬草呢?

  潮水越涨越高,岸边的人不断后退,有的赶海人在水中,不时地弯下腰,他们收获的是乐趣。潮涨潮落之际,人间烟火已至。云卷云舒之时,红尘过客已走。海,仍波澜不惊,用宽厚的秉性,温柔以待人。若不然,赶海人也不会对它魂牵梦绕。

  明梁庄王之金玉良缘

  明朝从太祖朱元璋开始,历时319年。为了巩固自己的江山社稷,建立了藩王制度。加封皇子为亲王,授金册金宝。有岁禄,有自己的府邸。护卫少则三千人,多则万余人,隶属于兵部。冕服,车旗和邸第,低于天子一等。公侯大臣要行跪拜,亲王的嫡长子,立为王世子,长孙立为世孙。诸子年纪到了十岁,封为郡王,嫡长子为郡王世子。以此类推,官阶递减,但却享受俸禄,得以永享荣华富贵。受封的藩王为皇子,采用世袭制,由皇子嫡长子即位。也不见得有什么大的作为。但是他在自己的领地形成了国中国,管理自己的子民。

  梁庄王朱瞻垍是朱高炽(明第四代皇帝)的九儿子,明宣宗朱瞻基的异母弟,1411年出生,1424年封梁王。1429年到了封地。因为正妃早逝,1433年纳魏氏为续妃。男女姻缘讲究门当户对的古代,这位魏氏与梁庄王并不匹配,但是他们两情相悦。虽然并未见其容貌描写,但是“人靠衣装,佛靠金装。”相比她在盛装之下可谓光彩照人,青春的面庞本也无需装扮。这两个人是一见钟情还是日久生情,就不得而知了。正因为皇帝对梁庄王的重视,虽然魏氏是续妃,仍以银鎏金册封,贤女立为粱王妃。梁庄王给魏氏送去了定情信物金鈒花钏,是由宽零点七厚零点一厘米的金条缠绕而成。“何以致拳拳,绾臂双金钏。”这件首饰放在现在,也同样令女人心动。世人说起金玉良缘,不外如是。婚后夫妻伉俪情深,夫唱妇随。不料,1441年正月,30岁的梁王病逝,谥号庄。魏氏要求按照明初制度为其殉葬,皇帝念及梁庄王两个女儿年幼,下了圣旨,赦免她殉葬,嘱她抚养两个女儿。时隔十年,魏氏终因忧思过度病逝,人们遵照她生前嘱托,将她与梁庄王合葬。

  传统的汉族婚礼中,男方要向女方送聘礼。纳征又称“纳成”。《礼记·士昏礼》中记载,纳征者,纳聘财也。纳,成也。先纳聘财而后婚成。梁庄王与魏氏的纳征礼是玉圭,男子为青白玉素面圭,长九寸五,无字。女方的玉圭是谷文,有五谷丰登之意。为重要场合时拿在手里,约七寸长。在1433年,明宣宗皇帝为弟弟颁布了诏书,立南城兵马指挥魏亨之女为弟弟的续妃。在银鎏金册封上,书写着88个字,大意为选了贤女魏氏为弟妃,魏氏为南城兵马指挥魏亨之女,嘱咐她谨遵妇道,内助家邦等。银鎏金册是两块等大的长方形鎏金银板折合而成,上面字迹清晰可见。

  他们的婚礼一定是非常隆重,在婚礼上他为她戴上了一双金钑花钏。有花纹的金称为金钑,无花纹的称为金。这对金钑无论从哪个方位来欣赏,仍然金光闪闪。它是由金条绕成的,共12个圆圈。一只上面镶6颗宝石,一只上面镶7颗宝石。这对金钑花钏是他们的定情信物。手臂是女人的隐蔽处,只为了喜欢的人,而佩戴首饰。女子用丝丝缠绕的金环来表示自己的拳拳之心。金钑花钏与金镶宝石镯一起佩戴,富贵中夹杂着绵绵情意,他们是一对令人羡慕的神仙眷侣。

  魏氏成为梁王妃,亲王的妃子冠服为凤冠霞帔,仅低于皇后一个品阶。头面配饰是用黑色的有羅纹的纱做成,附以翠博山。梳?髻 ,上面插顶簪,依次为挑心、分心、花钿,后面是满冠,两侧是掩鬓,珠子箍,在最下面。大家对《红楼梦》中贾母前面箍子记忆犹新,两头窄,中间宽,上面饰以珠子,贴在前额上。亲王妃的常服为鸾凤冠,团衫,真红大袖衣,霞帔,红罗裙,褙子(一种对襟的服饰)。衣服上皆用云霞凤文,不用云龙文。梁王妃佩戴的首饰一:金累丝镶宝石青玉镂空双鸾凤牡丹分心,上面镶嵌17颗宝石,中间是青玉。分心是在挑心的下面两髻各一枝,所以称为“分心”。造型为弧形,正面上缘一溜尖拱中心高,两边依次低下来。首饰二:为云形金累丝镶宝石簪,上有宝石6颗,簪头以双层花丝(掐丝)制作,戴时倒插,掩鬓为插于两鬓的簪钗,常见云朵型,团花型。另有梅花金镶宝石簪,大概是身着常服所戴,为顶簪。首饰三为金钩凤纹佩,用于挂在霞帔上,霞帔是轻柔的丝织品,有了这个坠子一样的东西,就有了悬垂感。它是黄金制作的圆形的东西,后面大概有挂钩之类的。

  身为梁王妃,一衣一裳均有定制,举手投足皆是学问。她佩戴的金钩凤纹佩,是人间极品。有金钩,有玉饰,玉珠,共405件金玉饰件组成。另一件玉禁步由32件玉片,16件串饰,以及一件玉珩共49件玉饰组成。玉的外形似叶子,寓为穿着者为金枝玉叶。悬于礼服之上,身份高贵的人行步舒缓以见其尊贵,玉禁步多用于受册,谒庙,都会所着之礼服。这些玉饰挂在衣服上面,两腿两旁,走路略快就会发出响声。所以,女人只好迈着碎步前行。手上戴着金戒指,与今天的戒指款式相似。耳朵上的耳环和耳坠,也是黄金打造,葫芦型居多。耳环和耳坠以勾区分,勾大的叫环,勾小的叫坠。

  梁庄王在正式场合戴的帽子称冕冠,黑色,里面是红色。前面圆后面方,前后有九条珠串,用五彩丝线串着,五彩玉的颜色为赤白青黄黑。青白玉塞耳,下系朱紘缨。我在展览厅内见到了复制品,很有气势。礼服称衮服,上面有共九章花纹,十分繁琐。常服戴皮帽子,帽顶大多为宝石。盘领窄袖,前后两肩各有金织盘龙。我见到了他的青白玉镂空云龙纹带,皮带已然不见,只剩下一块块形状各异的青白玉,正面中心镂空或浮雕云三爪龙纹。随葬平中有两块金锭,为永乐年间在西洋处买到,八成色金锭,五十两重。这是郑和下西洋的有力佐证。恰巧遇见旁边的两位老者讨论黄金,言及“七金八黄九赤”,这句话指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从随葬的各种器物可见,明朝的金玉手工技艺已经相当精良。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明代藩王的王室生活相当奢华。

  伫立在这些金玉饰品中,我仿佛听见了他们年少时所说的情话,虽然近乎于呢喃,一经出口便随风而逝,在这个世界上无法被感知。人们亦无法去触摸他们的躯体,毫无质感。但是人们相信,他们仍然依偎在一起,目光相互纠缠。虽然过去了几百年,我恍若看见了凤冠霞帔的她,发髻上的金步摇随着心跳颤动着,轻轻的在裙子上打着同心结,与她所爱之人凝视着。在某个清晨,也许梁庄王正痴痴地望着她,然后,轻轻地抬起手为她画眉,梳理着她的秀发,拿起为她打造的金花钿,花树,充满柔情地悄悄问她,喜欢哪一件饰品。她羞涩地笑着,无论多么精美的镶嵌着宝石的顶簪,也不如他的长久陪伴。

  作者简介:

  王春梅,笔名梅屿堂,网名蓝莲花。生于1970年9月20日。毕业于牡丹江医学院,现为儿科副主任医师.自幼酷爱文学,喜读中外各大家名著,从医之余尤爱写作。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