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什么时候开始不再爱看童话了呢?
当我开始成堆成堆地买“商务印书馆”和“三联书店”出版的书之后,童话就离我越来越远了。我把自己埋在了一堆充满了脚注尾注的文章里面,这些文章都充满了严密的逻辑和细致的论证,从来不会有一个突然从花园里冒出来的仙女,也不会有突然开口说话的老黄牛。如果是研究化身为人的白蛇,讨论的绝对不是它的爱情,而是探讨各种文献资料里这个故事的各种衍变。
就像小时候我们吃奶粉,长大了我们吃螃蟹,有硬壳的和丑陋的东西不再影响我们的胃口,我们的牙齿坚硬到可以咬碎那些外壳,我们的肠胃强壮到可以消化地沟油。奶粉虽然营养充沛,却因为口味单一必须退出餐桌和我们的食谱。我们在不知不觉中远离了童话。随着年龄的增长,更复杂的故事和更重口味的情节会更吸引人。
有一次参加一个童话大赛的评选,一群孩子改写了各种著名的童话,“灰姑娘”成了“灰小子”,灰小子爱上了一个美丽的姑娘,但是又穷又没有地位,仙女出现后把他变成了高帅富,但是必须换一个样貌。美丽的姑娘却在心中只惦记着那个灰小子。最后在姑娘的生日派对上,他们认出了彼此,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这是个不怎么成功的改写。原著中的故事里最惊心动魄的看点在于水晶鞋的设置,以及半夜12点一切都会被打回原形的倒计时。时时潜伏在故事里的生存危机,才是那只抓住读者的无形的手。
许多童话都是残忍甚至无常的。仔细琢磨那些曾经感动过我们的童话,那失去了声音的小美人鱼,每走一步都像走在刀尖上一样疼,为了和王子在一起,值得吗?这个时代不提倡這样的牺牲精神。这个流传了几百年的故事能一次次打动我们,还不是因为里面的主题就是那耳熟能详的“爱你是我自己的事”吗?那些一直痴痴地付出的姑娘们,对号入座吧。
童话之所以是童话,并非里面的故事多么美好,而是所有的危机到最后都能被化解。化解的过程匪夷所思,是十分靠运气的。被巫婆后娘一次次陷害,却一次又一次靠着运气度过危机的白雪公主明显跟不上这个时代的精神。在这个需要越挫越勇的当下,不断晋级不断锻炼和提高情商智商的甄嬛,才是人们心中暗暗点赞的对象。
喜欢童话,是希望自己和主人公一样好运气。现实给了我们教训后才知道,不可等待,必须主动,运气是靠不住的。好莱坞大片《白雪公主》完成了这个口味转型。白雪公主身披盔甲,挥舞着宝剑,斩杀着敌人。这部影片的信息十分清晰:王子是靠不住的,美女穿蓬蓬裙已经无法征服世界了,这个世界是个战场,要把剑拿在手里才有安全感。
在这个越来越重口味的时代,我们还相信王子和公主最后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吗?结局已经不重要,反正女主角们要和王子们一样骑得了宝马,挥得动宝剑,还要保持身材,因为蓬蓬裙也是偶尔要穿一下的。
我很认真地比较了《宫》《步步惊心》和《甄嬛传》的女性观众群。尽管都是后宫故事,主人公越复杂、环境越险恶、越不像童话,受众群就越广,收视率也越高。因为当我们见过了也经历过了足够多的人生故事后,才会意识到童话原来是戴着面纱的悲剧。生活中充满了难以下口和下手的螃蟹,那些关于如何吃螃蟹的故事越来越受欢迎。
可我真心想念那充满甜香味道的童话。童话是个甜蜜的承诺,承诺给庸常的现实生活一点点微渺希望。在一个童话故事里,标准配置里总有皇帝皇后王子公主,过程不重要,重要的是最后大家幸福地在一起。可这样的童话,你还活着吗?
有一次在电影院里看一部好莱坞大片,男女主角在强烈的音乐和各种蒙太奇镜头的引导之下,开始了观众们期待已久的亲吻。当时我就松了一口气,原来童话还是活着的,人们还是相信在这样的标准条件下会有真爱。对这份信念的再次确认,和电影院里的爆米花香一样安慰人。
摘自《新一代》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