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南通职业大学图书馆流通服务工作中的一些创新为例,在社会信息化过程中,高校图书馆将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和挑战。其中高校图书馆社会化就是一个不容忽略的问题。本文从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必要性以及服务对象的变化等几个高校图书馆社会化问题作了初步分析。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探讨
2017年11月4日,《公共图书馆法》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审议并对外公布,其中“国家支持学校图书馆、科研机构图书馆以及其他类型图书馆向社会公众开放”的条款引起各大图书馆的关注和讨论。这个条款使得高校图书馆由面向本校师生服务为主的服务模式转变为具有公共服务职能的社会化机构。
一、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必要性
高校图书馆是知识的大集合,是文献资源的共享,是将各类馆藏资源社会化的机构。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是时代发展的召唤,也是高校图书馆自身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高校图书馆智能化、社会化有利于社会的共同进步与提高,文献资源更高效的利用、知识传播更广泛,是时代赋予高校图书馆的重大职责。2002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中指出“学校是信息化和社会化的重要基地”,“图书馆应在保证校内服务和正常工作秩序的前提下,发挥资源和专业服务的优势,开展面向社会用户的服务”,“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这在制度上和政策上确立了高校图书馆社会化工作的可能性,推进社会化工作,促进高校图书馆走向社会,转变服务观念,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是高校图书馆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必然结果。
二、高校图书馆社会化的几个方面
1、高校图书馆服务对象的社会化。
图书馆服务的最高境界是“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向任何人提供想要得到的文獻信息”。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十分充足,但是利用率却不是很高,与社区信息资源贫乏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我们必须明确的不是需不需要向社会提供服务的问题,而是根据自身的条件,如何向社会提供服务的问题,以及面对社会服务我们该如何管理的问题。高校图书馆每年都有大量毕业生,这些毕业生毕业后就成为社会读者。高校图书馆可以把这部分毕业生的借书卡进行续卡,转为校外读者借阅卡。这样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只要有文献信息需求,就能想到母校。图书馆通过服务的延伸,通过文献传递,让毕业生感到来自母校的温暖,离校不离馆。这些毕业生是社会需求的重要体现者,是图书馆和读者沟通的桥梁,是图书馆对外的窗口。
2、广泛开展借阅服务。
借阅服务是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内容中最根本、最基础也是最为传统的服务内容。高校图书馆有相当丰富的文献资源、完善的服务体系、完备的规章制度,吸引了众多的校外读者来图书馆借阅使用纸质文献资源。这样既满足了校外读者对纸质文献的需求,又提高了图书的借阅利用率,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资源的浪费。现在随着读者阅读习惯的改变,纸质图书的借阅量每年都在大幅度下降。就我馆而言,从2007年每年将近12万册的借阅量,到2019年年借阅量不足3万册,降幅很大。图书的流通率很低,图书馆服务社会化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纸质图书的借阅率,降低资源的浪费。
3、信息咨询服务。
根据信息用户提出的各种问题、各种需求,为用户获取、查找、整理、分析及利用信息的全过程提供咨询服务。主要包括课题查询、查新与科学技术查新服务及代检代查服务等项目。高校图书馆依靠本馆丰富的资源和经验丰富的技术人才,按专题对信息进行分类加工、分析整理及研究,使原有信息的利用价值得到增强,从而更好的为用户创造效益。
三、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拓展了图书馆的职能
1、高校图书馆馆员通过图书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建设,能熟练应用先进技术和设备,并且在日常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何把积累的经验和技能在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中显现出来,帮助周边的社区、企事业单位等在网络化、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建设中不走弯路,更好更快地发展起来,是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进程中值得思考的问题。
2、对读者利用文献和现代化技术手段提供方法指导。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更新日新月异,读者在自己的工作学习中需要利用各种信息技术作为支撑,高校图书馆可以利用人员技术优势,给予最大限度的帮助和指导。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在高校的不断渗透,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智力支持。高校图书馆如何以自身优势,为学习型社会全面学习和终身学习提供服务。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在保证和优先满足本校教科研的同时,不断深化改革,解放思想,树立社会服务意识、竞争和创新意识,改变传统封闭的服务模式,把服务向社会延伸,向外向型、开发型、主动型发展,尽可能地为社会大众提供知识服务,已经是高校图书馆再发展的唯一出路,也是和谐社会文化建议的需要,也是社会对高校图书馆的期待。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