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浅析贵州少数民族歌舞在博物馆中的展示设计

时间:2023/11/9 作者: 鸭绿江·下半月 热度: 16757
莫娟

  摘要:贵州少数民族歌舞是我国民族文化瑰宝之一,在省内许多博物馆也会进行相应展示。但传统的陈列式展览已经难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不利于贵州少数民族歌舞的保存及相关文化传播,因此以贵州省民族博物馆为例对贵州少数民族歌舞的展示方式进行探究。

  关键词:文化传播;展示设计;体验

  引言

  随着我国文化建设工作不断推进,政府与社会对非物质文化的重视度与日俱增,使得大众对了解民族历史,学习民族文化的需求不断提升。贵州省民族博物馆于2009年正式面向大众开放,馆内主要展示贵州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相关展品。近年来,贵州多项少数民族歌舞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何借助博物馆进行贵州少数民族歌舞的有效展示是一个关注的热点。

  一、博物馆功能概论

  随着社会变迁,博物馆的职能定义不断改变。早在1974年,国际行业协会定义博物馆的运营目的是展示并传播文化,实现教育群众的目的。此外,博物馆应该是一个不以盈利为目的,并面向大众免费开放的机构。在2007年时,行业协会在原定义基础上纳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内容,使得博物馆展览内容增加,职能范围扩大。

  贵州少数民族众多,在贵州总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数量超过五分之一,历史、地理以及民族诸因素的结合,成就了贵州璀璨的多元文化,保存至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异常丰富。目前贵州省民族博物馆主要通过直接展示民族文化相关实物,并附上历史沿革及现状说明的方式来展现民族文化遗产。这种展览途径虽然通过文字的形式展现了展品的详细资料,但是参观者也只能通过文字及实物来了解相关文化,缺乏沉浸式体验以及互动,使得包括贵州少数民族歌舞在内的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无法展现其真实魅力。

  此外,在诸多学者的调查研究中都指出民众参观博物馆时难以沉下心来认真研究文字描述,且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介绍都涉及专业术语,也不利于没有专业背景的观众深入理解相关概念。因此,对于贵州省民族博物馆而言,想要更好的展示出贵州少数民族歌舞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对现有的展示方式进行改进。

  二、贵州少数民族歌舞保存及展示的意义

  贵州少数民族歌舞涵盖范围极为广阔,包括苗族飞歌、芒筒芦笙祭祀舞、苗族锦鸡舞、布依族八音坐唱、侗族大歌、彝族阿美凯、土家族山歌等多个民族的不同歌舞艺术。贵州少数民族发展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有的民族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字与习俗。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许多民族的文化仪式、人文风俗等相关文化产物随着社会功能削弱而逐渐消失,因此现存的所有少数民族文化产物都是我国不可再生的珍贵遗产。

  歌曲舞蹈等艺术表现形式承载着创作者的思想,也反映出民族的精神内涵以及向往追求。通过对贵州少数民族歌舞进行研究,有利于专家学者进一步探索不同民族的发展历史以及文化沿革。此外,民族歌舞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不同于传统的文字资料,具有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等特点,更容易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也更容易传播开来。因此,保存贵州少数民族歌舞不仅可以保证贵州少数民族文化的完整与延续,也有利于学者进行相关话题的研究。

  此外,保存贵州少数民族歌舞还有利于观众了解民族特色,提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能力,有利于我国的文化建设。而贵州省民族博物馆与贵州民族文化联系密切,肩负着保护、传承贵州民族文化的职责,因此对于贵州省民族博物馆而言贵州少数民族歌舞的保存与展示十分必要。

  三、贵州少数民族歌舞在贵州省民族博物馆的展示设计

  (一)利用主题体验形式展示不同民族歌舞

  贵州多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歌舞艺术,以贵州省民族博物馆的占地面积以及使用情况来看,恐怕难以同时详尽展示所有民族的歌舞形式。因此可以采用主题式的展示方式,即周期性的展示某一特定民族的歌舞艺术。如将三月份设置为苗族主题月,并在民族文化展示厅设置苗族歌舞的相关活动,包括在固定时间进行苗族歌舞表演、介绍苗族歌舞文化、展示苗族歌舞服饰、道具等。通过在不同时间设置不同主题的形式,既可以通过现场表演直观展示各民族的歌舞,又避免了博物馆无法同时安排多个民族歌舞表演的问题。

  (二)多途径强化观众的空间互動体验

  除了观赏表演以外,空间互动体验也能增强观众的文化艺术感受效果。因此博物馆可以通过虚拟场景以及现实还原的方式强化观众的空间互动体验。

  随着科技发展,各类虚拟场景技术日渐成熟。可以在贵州省民族博物馆引入VR技术供参观者感受贵州少数民族歌舞盛况以及对应场景。考虑到VR技术虽然可以有效提升参观者的交互体验,但是设备数量会对体验人数形成限制,博物馆还可以引进全息投影以及空间投影的形式,为参观者再现贵州少数民族歌舞。

  此外,在博物馆经费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进一步改进博物馆对应展示点的建筑风格,添加不同民族歌舞的特征元素,还原一些民族歌舞表演的典型动作,进一步强化参观者的空间沉浸感。

  (三)以行为体验丰富参观者感受

  对于参观者而言,如果贵州少数民族歌舞仅以表演、陈列、以及虚拟展示的方式出现,部分观众恐怕难以将少数民族歌舞与普通歌舞进行区别。而行为体验可以进一步强化观众印象,并通过特点展示来引导观众有意识的区分贵州少数民族歌舞与普通歌舞的区别。

  具体说来,博物馆在少数民族歌舞主题表演、空间互动体验的基础上,还可以提供代表少数民族歌舞特色的物品供参观者接触、使用。比如芦笙以及锦鸡服饰是苗族锦鸡舞中的重要道具,那么博物馆可以在特定区域提供这些道具供观众试穿、并跟着节奏学习锦鸡舞的基本动作,以此拉近参观者与贵州少数民族歌舞的距离,让观众对贵州少数民族歌舞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此外,应在一旁设置提醒牌约束参观者行为,避免道具损坏。

  参考文献:

  [1]魏爱霖. 民俗类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J]. 中原文物(04):103-105.

  [2]谢小娟. 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以南京博物院非遗馆为例[J]. 东南文化, No.247(5):119-124.

  [3]何微. "非遗"展示馆特色建设初探——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苑为例[J]. 艺海, 000(008):154-155.

  [4]杨兆麟.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博物馆的陈列展示--西双版纳勐泐博物馆陈列随想[J]. 文物世界, 000(003):47-48.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