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合作办学德语课程思政实践探究

时间:2023/11/9 作者: 鸭绿江·下半月 热度: 16327
曹雪姣

  摘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大力号召推动高校全面育人功能,将思政融入到专业教学中。但在外语教学中,常见中国文化“失语”现象。为与德方教学衔接,我院使用引进教材,相较国内编著教材,更缺乏中国相关内容,更加重了此类现象。有鉴于此,笔者从引进教材入手,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能力、兴趣都多方面因素,进行了贯穿第一课堂到第三课堂的实践探究,积极引导学生树立“中国自信”。

  关键词:柏林广场;课程思政;德语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要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但是目前该项任务主要由思政课程肩负,大部分专业课并未形成“大思政”格局[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孤岛”困局未能根本改变。

  笔者在进行听课督导时发现,虽然教师在授课时都能立足于语言专业技能,融入跨文化相关内容,但是大部分跨文化教学内容中都存在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授课教师着重介绍德国/欧洲文化风俗,跨文化课程变成单向输入,与《意见》精神不符。通过课后交流发现,为与德方教学衔接,我院使用引进教材,相较国内编著教材,更加缺乏中国相关内容。作为合作办学项目,我院学子大部分都将踏上德国及欧洲的土地。因此,德语课程更应该融入思政内容,通过价值引领真正做到通过全面育人,引导学生树立“中国自信”,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将正确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信息有效传导给学生。[2]

  一、德语B2课程简介

  本课程授课对象为大三年级的合作办学学生,专业分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与工商管理。目标是为中、高级阶段的学习打好语言基础,为学生赴德留学提供语言保障,同时提高其文化素养和学习能力,致力于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使用教材为《柏林广场4》。该教材是一套由同济大学出版社从德国引进的原版教材,专门为想要尽快融入德国日常生活或者准备参加德福考试和获取欧洲语言证书的德语学习者而编写。每一个单元的主题都取材于德语国家的日常生活场景。整套教材几乎不涉及中国主题,但可以利用中西方的共性与个性,发掘出隐藏的思政资源。

  二、 课程思政实践

  德语B2课堂在思政与语言课程的融合方面做了许多尝试,力图巧妙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实践中,主要分为以下几方面:

  (一) 充分发挥第一课堂的主渠道作用

  借助《柏林广场》每单元的Projekt(实践项目)或主题,寻找与之对应的中国主题,以小组形式用德语进行主题报告(Pr?sentation)。例如第七单元的实践主题为介绍德国企业。学生分组模仿介绍DHL公司的文章,用德语介绍中国知名企业。电气工程的同学大部分选择了大疆、小米等制造企业,工商管理的同学则选择了阿里巴巴、中国平安等金融保险类企业。可以说是专业与外语的一次很好的结合。

  除此之外,德语B2课程还进行了中国养生、中国节日/庆典、中国常见社交媒体、“一带一路”政策等多个主题报告。在完成主题报告和关键词梳理后,安排小组讨论并开展中德对比等活动,比如:中德企业文化的异同等。这样可以让学生更了解中国的各个方面,从而树立中国自信,也能更好地进行跨文化沟通交流。

  (二)合理利用第二课堂,以赛促学

  实践类课程普遍受到学生欢迎,教学更应该抓住这一点,充分利用各种类型的学科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德语配音、歌曲等竞赛中,应适当鼓励选手使用中国电影或歌曲的德译版本,积极宣扬中国文化,培养学生的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比如,在西南地区德语风采大赛中,来自合作办学班级的同学们为中国传统动画片“葫芦娃“进行了德语配音,博得了德国评委的好评。

  (三)注重第三课堂的开发

  现代教育离不开各种教学软件,要充分整合利用网络资源,从学生的兴趣点入手,开发第三课堂资源。除了推送学生常用的Bilibili网站教学视频外,还增加了德语的中国相关时政新闻。因为有将近90%的学生表示关注时政类话题,更有接近一半的学生要求在教学内容中增加时事热点。德国每日新闻(Tagesschau)推出的慢速德语新闻尤为适合,即锻炼了学生的听力,又增加了学生的时政词汇储备。

  三、教学反思

  针对此次德语B2课程思政实践,笔者对班级学生发放了调查问卷。受访学生约3/4为共青团员,无中共党员。几乎所有学生都表示,通过学习涉及中西观点时,学会了理性及批判地看问题,更有超过3/4的学生表示增强了文化自信。

  当然也应看到需要改善的地方,有约65%的学生希望增加专业相关内容,如何有效实现“专业+德语+思政“,将是合作办学德语课程思政的一个难点。这对于师资建设提出了高要求。此外,有一半左右的学生表示希望多些实践机会,不仅仅限于第一课堂展示及互动。由此可见第二课堂更受学生青睐,应多元化开展德语课程思政实践活动,以赛促学。

  综上所述,为了更加有效地开展跨文化交流,在日常教学中应将中国元素巧妙融入德语教学中,让学生掌握介绍中国的词汇,同时实现第一到第三课堂的“横向贯通“,让学生可以多渠道理解中国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同时不乏批判的认识。

  参考文献:

  [1] 吴月齐,试论高校推进“课程思政”的三个着力点[J],學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

  [2] 高德毅、宗爱东,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

  [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2017.2

  [4]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5

  [5] 挖掘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资源构建外语院校思政教育体系, 上海外国语大学教务处官网,2018.4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