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由心生。食相不是一个人天生的相貌,而是在后天漫长的饮食生活中一餐餐地逐渐培育出来的。
食相指的是一个人在进食时的神态和动作,不完全集中在口部和面部,而是全身的、多媒体的。事实上,在大多数的情况下,“食相”这个词只存在于公众场合。
一般来说,吃喝拉撒、饮食男女,皆个人之私密也,只要不犯法,采取哪一种“姿势”,呈现出什么样的“相”,可能会危害健康,但通常都不会危害到社会。比方说,一个人在洗澡的时候是喜欢先洗屁股后洗头,跟这个人在饭桌上先食鸡头再吃鸡屁股的习惯在私密性层面是享有同等地位的。
是故,名流们都不愿意被人拍摄到他们的食相,不过吃喝在作为社会活动时又常常得在公众场合进行,食相也因而变成了一件展览品,一件不得已而公之于众的、具有极大想象空间的隐私。
除了会在某些特殊的历史和特殊的场合中泄露一个人的政治取向,食相和大部分的礼仪一样,都具有禁忌的性质,说穿了,无非就是要我们尽量克制各自的动物本能,成为一个合乎社会规范的文明人。
然而,饮食和性,正是人类最难以克服的两种头号动物性冲动。从《礼记》开始的种种食相禁忌,基本上都是反自然的。例如,中外的食相禁忌皆无一例外地反对以犁庭掃穴和狼吞虎咽的风格进食,这一条显然是针对我们的先人而来。
可以想象,当那些饥饿的祖先们好不容易捕到猎物,如果人不狼吞虎咽,那么立刻会有作为抢掠者的狼来吞,虎来咽,甚至连人带食一并被狼吞虎咽。对待食物,能不像秋风扫落叶般冷酷无情乎?
食相是多媒体的,不雅的食相,还包括一些不该在餐桌上发出的声音。尽管进食过程中所发出的声音也来自于空气的振动,但是这种声音被公认为不雅和非礼。与反对狼吞虎咽相比,禁止在吃饭时发出非礼之声还是有些道理的,属于“远古的回声”。
在那些比旧社会还旧的社会里,食物总是短缺的,肚子总是饿着的,一旦得到了吃的,除了尽快把它吃掉,还得在进食的时候把音量降低,以免招引来抢掠者。这样的食相,我们已在Discovery节目里看得一清二楚。
相由心生。食相不是一个人天生的相貌,而是在后天漫长的饮食生活中一餐餐地逐渐培育出来的。口味可改,胃口能移,食相一旦养成,改也难。
摘自《周末画报》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