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进一步探索中国民族文化在芭蕾舞艺术中的融入价值,本文基于芭蕾舞艺术中中国民族文化的渗透形式,对中国民族文化在芭蕾舞艺术创作、训练中的运用展开分析。同时提出我国芭蕾舞艺术创新发展的基本方向,希望给予相关艺术工作者建议与参考。
关键词:民族文化;芭蕾舞;艺术
引言:在中国芭蕾舞艺术发展中,芭蕾舞艺术作品是我国对外交流、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为在舞蹈艺术作品创作中,发挥其艺术内涵对文化元素的表现作用,相关人员需将中国民族文化,应用在芭蕾舞艺术创作中,打造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芭蕾舞艺术体系。
一、芭蕾舞艺术中中国民族文化的渗透形式
(一)人物与风格
人物是芭蕾舞艺术作品的灵魂所在,是中国民族传统文化融入芭蕾舞艺术的主要形式之一。比如在芭蕾舞舞台剧中,可将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等民族气节赋予角色,以此在芭蕾舞艺术展示中,凸显中国民族文化魅力。而风格作为芭蕾舞蹈作品创作时的情感特质,将中国民族文化渗透在作品风格中,是基于地区风俗习惯、民族特色、审美偏好,将芭蕾舞艺术作品转变为民族化风格[1]。而具有民族特点的美术、舞蹈及乐曲是芭蕾舞艺术民族化的应用要素。
(二)舞蹈语言
芭蕾舞艺术中,其舞蹈语言集西方、东方特点于一身,将中国民族传统文化元素,运用到芭蕾舞舞蹈语言创新中,是借助舞蹈形式、内容,传递民族语言。比如足尖舞是芭蕾舞的核心舞蹈语言之一,民族文化在芭蕾舞藝术中的渗透,可在足尖舞呈现中,增加中国戏剧、民族舞的表演技巧,强化芭蕾舞艺术民族特色。此外,西方芭蕾舞艺术中,作品题材、人物、舞蹈语言、风格均可视为民族传统文化的融合方向,是我国芭蕾舞艺术创新实践的关键所在。对升华中国芭蕾舞艺术作品,发扬中国民族文化意义重大。
二、中国民族文化在芭蕾舞艺术中的运用与创新
(一)中国民族文化在芭蕾舞艺术中的运用
1.芭蕾舞艺术舞剧结构的民族化
芭蕾舞艺术表演剧本审核要求,是确保剧本主题鲜明、情感表达连贯,以及人物个性特点突出、风格表现饱满,以清晰、直观表演芭蕾舞艺术作品。因此,中国民族文化在芭蕾舞艺术中的整体运动,是在芭蕾舞艺术表演剧本创作时,实现芭蕾舞艺术舞剧结构的民族化。一方面,明确芭蕾舞艺术作品表演形式时,可融入民族文化风格、戏剧等剧目元素,从而突出芭蕾舞艺术民族特色[2]。而在芭蕾舞舞蹈编排、创作时,需利用民族舞蹈,丰富芭蕾舞艺术内涵。另一方面,背景音乐作为芭蕾舞艺术的重要内容,其舞剧结构的民族化,同样体现在背景音乐内的民族特色,以及中国民族文化对舞台音乐本身的创新作用。
2.芭蕾舞训练的民族化
古典舞是中国民族语言的投射,将古典舞神韵用于芭蕾舞训练,是中国民族文化在芭蕾舞艺术的中运用形式之一。中国古典舞中精致、典雅的特点,是对舞者表演魅力的深入表现。而在芭蕾舞艺术训练中,为凸显芭蕾舞训练的民族化,促进中国民族文化与芭蕾舞艺术的融合。可在芭蕾舞训练中,利用古典舞动作中的柔韧性、爆发性、协调性,为芭蕾舞艺术风格特点的创新改进提供依据。现阶段,全球化时代已经到来,在各类文化不断涌入的今天,民族文化中具有不同风格特点的舞蹈,对我国芭蕾舞艺术长远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相关人员需在芭蕾舞训练中,增加以中国古典舞、民族舞内容,从而借助民族特色动作,增强芭蕾舞艺术生命力,建立中国特色化的芭蕾舞艺术体系。
(二)中国民族文化在芭蕾舞艺术中的创新
1.拓展芭蕾舞艺术创作空间
中国民族文化在芭蕾舞艺术中的创新途径,是通过民族文化中的舞蹈、音乐、文化特色,拓展芭蕾舞艺术创作空间。具体来说,芭蕾舞艺术发展历程悠久,其表演、创作方式已经具有特定的规范与要求[3]。将中国民族文化用于芭蕾舞艺术创新时,需在芭蕾舞原有创作模式的基础上,在芭蕾舞蹈动作中,融入民族文化元素,表达民族情感。例如芭蕾舞剧《敦煌》的编排,是中国民族文化、西方芭蕾舞艺术在创新实践中的尝试。该艺术作品通过呈现厚重、瑰丽的敦煌艺术,诠释甘于奉献、敢于担当的敦煌精神。同时通过西方芭蕾语汇,表达民族的情感,是芭蕾舞艺术中,中西融合的经典作品。在表演中取得较大成功,肯定着西方芭蕾舞艺术、民族文化融合、创新的可行性。并且西方芭蕾艺术与中国民族文化碰撞中,表演者用足尖演绎,与中国传统壁画相融合,实现着千年壁画的重生,使芭蕾舞艺术迸发出前所未有的艺术魅力。
2.增强芭蕾舞艺术民族性特点
在芭蕾舞艺术作品创造过程中,增强其民族性特点,是中国民族文化创新芭蕾舞艺术的重要方式之一。自《红色娘子军》芭蕾舞剧成功后,为促进我国芭蕾舞艺术的可持续发展,应避免作品创作的盲目性。而是挖掘国内民族文化资源,丰富芭蕾舞艺术作品选材,借此通过民族文化中经典人物、故事在芭蕾舞中的再次呈现,转变芭蕾舞艺术固有风格特点。使西方芭蕾舞艺术能够具有中国民族特色,为我国民族文化、传统文化传承提供助力。在中国民族文化对芭蕾舞艺术的创新中,相关人员以中国民族文化、中国题材为舞剧原创剧目蓝本,以西方芭蕾舞语言创作为渠道,抒发东方民族情感,创作特色化芭蕾舞艺术作品。比如《牡丹亭》、《天鹅湖》、《精卫》等作品,是“中西芭蕾”的经典作品。与此同时,为进一步强化芭蕾舞艺术民族性特点,中国芭蕾艺术还应将目光投在当下民族文化发扬中。以西方芭蕾舞艺术形式,表现当代民族文化对国人生活、精神面貌的影响,使我国芭蕾艺术作品,在世界芭蕾艺术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民族文化在芭蕾舞艺术中的运用,是对我国芭蕾舞艺术创作、表演形式的创新与改进。而民族文化在芭蕾舞艺术作品中的渗透形式,主要集中在芭蕾舞蹈语言、人物风格中,其实践方式在于芭蕾舞剧结构、训练的民族化特点中。为进一步推动我国芭蕾舞艺术的深化发展,相关艺术创作人员,还应积极挖掘中国民族文化艺术价值,转变中国芭蕾舞艺术形态,使其成为舞蹈美学中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舞蹈艺术。
参考文献:
[1]谢瑞佳.从芭蕾舞的发展中谈当前舞蹈创作的现状及对策[J].艺术评鉴,2017(18):65-66.
[2]杨一普.以芭蕾舞剧《花木兰》论芭蕾舞剧导演的叙述构思[J].新世纪剧坛,2019(6):1-2.
[3]韩业庭,熊一璇.中国芭蕾突显中国韵味——国内十大芭蕾院团首次“以舞论道”[J].视界观,2018(003):18-20.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