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简谈太平天国诗歌

时间:2023/11/9 作者: 鸭绿江·下半月 热度: 15187
李敏敏

  摘要:太平天国运动不仅在政治领域代表了农民运动的巅峰时刻,在文化领域也引发了一场革命,以农民斗争为题材的诗歌创作伴随起义兴盛,通过分析太平天国诗歌了解当时的文学创作风气,侧面感受这场浩浩荡荡的农民起义运动。

  关键词:太平天国运动;诗歌

  中图分类号:K24? ? ?文献标识码:A

  《毛诗序》载:“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文人墨客常以诗抒情,而普通百姓目不识丁,勤于劳作,几乎无缘诗歌创作。但是在太平天国运动时期,一场农民起义运动不仅带来了政治上的冲击,也给文学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人人都能赋诗,民间诗歌盛行,诗歌作为一种宣传革命,鼓励人民起义的有力工具,其意义和作用不容小觑。

  一、太平天国诗歌兴盛的缘由

  罗尔纲认为“中国从汉朝以来,文体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为封建统治服务的古文,就是封建统治者模仿三代古文题材写的文章;一种是语体文,就是人民为着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而用当时语言所写的语文①”。由此观之,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兴盛的诗歌当属第二种,是人民的语言,出现此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这一时期的文学革命。

  洪秀全在《戒浮文巧言喻》中要求“照得文以纪实,浮文所在必删”“要实叙其事”“总需切实明透,使人一目了然”,太平天国领导者强调写文记事要真实,忌浮夸,提倡语体文,反对晦涩难懂之言,鼓励人民进行文学创作,改变了清末八股文的古板风貌,激发了人民的创作热情,加之诗歌形式简单,内容不限且易于传播,自然成为民众首选,其兴盛程度也就不言而喻了。

  二、太平天国诗歌的特点

  太平天国诗歌作为这一时期文学领域的独特产物,其创作者和内容都与传统的诗歌有很大的不同,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全民性强

  太平天国虽然存在时间很短,但是上至天王洪秀全,下至普通百姓,都可以进行文学创作,谈诗论道,繁荣一时。其诗歌是革命斗争的产物,作者是這场革命的参与者和指挥者,其中受过传统教育的有洪秀全、冯云山、洪仁玕和石达开。其他出身农民阶级文化素养不高的将领识字甚少,仍乐于作诗吟唱,不限时空而即兴创作,风格趋于民歌,无过多华丽辞藻的修饰,朴实自然,别有韵味。杨秀清就常作诗吟唱,他的诗作有五十余首,收录在《天情道理书》,但并未刊印通行,加之起义失败,多数已轶失。

  太平天国军民和清朝军民受教育程度有限,文化程度和识字率低,真正会写诗的文人屈指可数,因此对大多数太平天国人而言,日常接触最多的诗歌,则是无处不在的“墙头诗歌”了,即太平天国官员、衙署、将帅们到处散发、张贴,可以在衙署或通衢墙头围观的韵文体作品,包括诏旨、檄文、布告之类。①此类诗歌让太平天国的诗歌文化走向繁荣,诗歌不再是文人的专利,成为了广大人民群众抒发感情的工具。

  (二)革命斗争精神突出

  太平天国的诗歌内容与政治紧密结合,具有强烈的革命性和斗争性,是将领们对革命斗争实践的再现与升华。如洪仁玕的《剑诗》“手握乾坤杀伐权,斩邪留正解民悬。眼通西北江山外,声振东南日月边。玺剑光荣承帝赐,诗章凭据诵爷前。太平一统光世界,威风快乐万千年”,充满了对社会邪恶势力的痛恨和对光明世界的追求,反映了农民革命领袖斩邪留正和拯救百姓的坚定决心。再如杨秀清的《果然坚耐》“争先恐后各称雄,直破铜关百万重。露宿风餐真耐苦,纲常顶起立奇功”,语言通俗,感情质朴,表现了太平天国将士英勇善战的斗争精神和吃苦耐劳的顽强意志。

  概观之,太平天国诗歌作为特殊时期的产物,没有华丽辞藻和过多的浮文言词,语言平实且风格鲜明。其诗歌主题围绕起义展开,讴歌英雄,鼓励军民,突出革命宗旨,诗文彰显革命斗争精神,同时也反映清廷统治下的社会风貌,文学价值稍逊,但紧密配合政治,斗争精神突出,具有极强的政治性和革命性。

  (三)宗教色彩浓厚

  古代人民不能理解自然变化的无常,也无法探知人间贫贱的根源,多寄托于宗教祈求福临。清末社会动荡,人民苦于寻求出路,此时洪秀全创“拜上帝会”,领导万千农民为实现天国梦而奋斗,故诞生于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上同样打上了宗教烙印。洪秀全所作“擒尽妖邪归地网”“欺瞒上帝犯天条”“不见天兄舍命顶,十字架上血淋漓”“真神能造山河海,任那妖魔一面来”“阎罗妖鬼都南飞,打得服服畏天威”等,均带有强烈宗教色彩。

  今天我们在品析这些诗歌时,应当透过宗教外衣看清革命内涵:上帝实质为农民的精神支柱,妖魔是压迫者及剥削阶级。太平天国诗文用宗教语言表达了广大农民要求改变现实生活的愿望,把通俗口语化的诗歌广泛散播于民间,宣传和鼓动农民起义,建立一个理想的太平王国。

  三、太平天国诗歌的作用

  太平天国的诗歌更具现实性,对农民革命运动的作用不容忽视。首先它是太平天国的英雄们和劳动人民在阶级斗争中所创造的产物,是农民文学,围绕太平天国运动而创作,以其质朴的语言、简练的表达方式,向我们再现了农民斗争的恢弘气势以及和英勇顽强的精神,虽缺乏艺术性,但为我们研究民间文化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亦可作为我们研究太平天国运动的史料。其次诗歌通俗易懂,受众面广,领导者作为宣传工具鼓励农民参加起义,参与者随口吟诗抒发感情,体现了敢于斗争的革命精神,推动革命发展,但因为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仅将斗争对象锁定在古文,在思想领域上不能进行彻底的革命,达到摒弃封建思想的地步。

  注释:

  ①罗尔纲.太平天国诗文选[M].北京:中华书局,1960.

  ①陶短房《太平天国的墙头诗歌世界》

  参考文献:

  [1] 罗尔纲.太平天国诗文选[M].北京:中华书局,1960.

  [2] 杨益茂,宋佳芝.太平天国诗文选译[M].四川:巴蜀书社,1997.

  [3] 天津市历史研究所文学研究室.太平天国诗歌浅谈[M].北京:中华书局,1978.

  [4] 白坚.漫谈太平天国的诗歌——兼评《太平天国诗歌选》[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3).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