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今社会,伴随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参观博物馆时已不再局限于单纯的观赏,对历史文化及历史文物学习方面有更高的需求。从而对博物馆讲解员的要求也更高,语言的合理运用是讲解员讲解技巧的基础,在讲解过程中,讲解员需对博物馆及历史文物正确讲解,满足参观者的参观需求。本文简述博物馆讲解员讲解技巧基本构成及基本要求,重点分析博物馆讲解员讲解技巧灵活运用。
关键词:博物馆;讲解员;讲解技巧
前言:作为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展示场所,博物馆内将具有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的各类物品系统分类,面向广大群众开放,在游览参观的过程中使参观者从中了解并学习有关历史知识,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作为非盈利社会场所,博物馆为广大群众营造良好的娱乐、学习环境。讲解员作为文化知识的传递者,在讲解过程中起着尤为关键的作用,而灵活运用讲解技巧在一定程度上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博物馆讲解员讲解技巧基本构成
讲解技巧构成分为三部分,肢体表情、语言表述、应变能力。首先,博物馆讲解员可使用适当的肢体语言及面部表情,将历史文物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传递给参观者,增强讲解的生动性及风趣性,让参观者对历史文物有更为直观的感受。以徐闻县博物馆中的历史文物为例,当讲解新石器时期的文物时,如耕种、劳作等劳动工具,讲解员可适当做出相应劳作动作,使参观者对传统的劳作方式详细了解[1]。此外,适当的肢体语言及面部表情可起到引导作用,依据讲解员的引导,参观者可沿既定参观路线移动。其次,讲解员讲解过程中,主要方式还是通过语言对历史文物加以描述,因此,讲解员需具备较高的语言表述能力。依据参观者年龄层次、文化素养、知识水平等,使用合理的语言表述技巧,比如,合理运用各类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反问等,使得历史文物更为生动形象,使用反问的形式让参观者自行对历史文物展开联想。讲解员极为重要的讲解工具即是语言,将丰富、生动的修辞手法及语汇加入语言表述中,在参观时让参观者取得良好的参观感受。最后,由于博物馆参观者文化素质及思想意识均不相同,当讲解员使用大量语言去表述历史信息时,参观者对不理解的地方会提出各类问题,因而讲解员需具备较好的应变能力。倘若讲解员无法对参观者提出的问题予以解答,可将话题进行转移,让参观者自行联想,也可使用风趣的语言以类似于玩笑的形式,对参观者探索欲进行满足,使自身脱离讲解困境。
二、博物馆讲解员讲解技巧基本要求
首先,依据讲解对象合理使用讲解技巧,对博物馆信息全面、精准、系统表达后,结合参观者实际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因此,讲解员需熟练掌握讲解技巧,同时,这也是当代博物馆中讲解员工作水平的直观体现[2]。比如,若是参观者人数较少,讲解员可使用引领式讲解,在讲解过程中和参观者进行交流、互动。旅游团体参观者人数众多,故而讲解员可使用提要式讲解,从而减少参观时间。还可使用注解式讲解等,满足参观者的探索欲、好奇心,对参观者的问题有效解答,引领参观者自行思考。其次,对讲解内容详细、全面进行介绍,讲解词是讲解員的工作基础,通过讲解词来对博物馆情况及各展区内容向参观者介绍。因此,基于展览宗旨的基础上,讲解员需将展览信息通过合理的语言表述技巧,传递给参观者。比如,博物馆的文物种类、历史意义等,经由讲解员的系统讲解,使参观者全面了解博物馆整体情况。在满足参观者语言接受习惯的前提下,丰富讲解词对讲解语句全面准确表述,完善讲解内容是基本讲解要求,也是博物馆讲解员必备的一项技能。
三、博物馆讲解员讲解技巧灵活运用分析
(一)讲解形式
博物馆讲解员具体工作内容即是对历史文化、历史文物、历史事件进行讲解,多数讲解员采取的讲解形式普遍为讲解员讲,参观者听,此种单向讲解形式使得讲解过程过于乏味。参观者在听的过程中会觉得十分枯燥,部分参观者对讲解内容兴趣不高,导致参观者无法享受到参观的愉悦感,讲解内容也无法取得理想的宣传及教育效果。所以,讲解员需转变讲解形式,和参观者增进交流。换而言之,即是在讲解的过程中,时常将话语权递交参观者手中,在讲解时选取适当的时间对参观者提出问题,让参观者充分融入讲解过程[3]。鼓励参观者对参观内容表达自身的感受及看法,增强其参与度,让参观者彼此、参观者和讲解员之间充分互动,营造活跃、舒适的参观氛围,拉近彼此间的距离,让参观者在讲解过程中保持较高的热情,有助于增强讲解效果,达成宣传及教育的目的。
(二)讲解方式
依据历史文物种类、特征的不同,讲解员选取讲解词时要符合文物的风格,选取从古至今、由此及彼的形式,使用丰富、多样的词语,使参观者对历史文物深刻认识,感受历史文化的深切内涵。在讲解过程中,可使用夸张、反问、排比等手法,增强语言的生动性,激发参观者的观赏兴趣,从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顺利完成讲解工作。在遵守讲解技巧基本要求的基础上,依照所要讲解的实际内容,尽可能使语言风趣化、幽默化。对重点部分进行讲解时,依据内容、物品适当放缓语速,在合适的地方适当停顿让语言具备节奏感,进而吸引参观者。实际讲解时,注意语速的快慢及声音的高低,讲解员实时观察参观者的反应,依据位置、场合、人数适当调节语速、声音[4]。开展讲解工作时可适当添加流行词汇,使表述的内容通俗易懂更易被参观者理解,使讲解内容更具时代感。此外,注重语言感情的表达,对讲解气氛加以活跃,比如,和老人交流时,使用诸如“我扶您上去好吗”这类的语言,增进讲解员与参观者的亲切感。
(三)讲解内容
博物馆参观者通常来自四面八方,因此,讲解员需根据不同的参观人群对讲解内容适当调整。讲解员通过对参观者面部表情及与其沟通的过程中,了解参观者的接受能力、文化水平、兴趣爱好等,分析参观者的参观心态及参观意图。结合参观者的年龄层次、兴趣特点适当调整讲解重点,让参观者获取其想得到的知识。比如,参观者为学生群体,特别是中小学生群体因其年龄特点,好奇心、探索欲较强,思维分散且注意力不集中,难以对其组织。讲解员可在讲解过程中,多使用故事性语言,便于其对讲解内容进行理解,讲解内容侧重于和历史文物相关的历史事件、文物故事,根据学生学习水平提出相应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回答并予以肯定,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参观者为领导时,领导普遍参观目的较为明确,通常会选取自身感兴趣的区域重点对其参观,由于其公务繁重,随行人员较多,因此,讲解内容要突出重点,使用的语言要简短精炼,讲解领导感兴趣的内容,并对此内容稍作点评,表述自身观点,进而与领导产生思想共鸣,尽可能在简短的时间内,让领导对讲解的内容深刻体会。同时,需特别注意要使用礼节性的开场语及结束语。参观者为团体时,通常参观团体多为旅游团的形式,行程较为紧凑参观时间有限,且参观者身体疲累。讲解员需精炼讲解内容,在博物馆独具特色、最精彩的区域进行讲解,讲解语言简短精炼,让其对博物馆大体情况予以了解,满足其“到此一游”参观目的,为参观者预留充足的拍照、休息、购物时间。参观者为老人时,因其社会阅历丰富,判断能力较强,但存在反应慢、听力、体力差等问题,讲解员所讲解的内容要有深度,内容不易过长,禁忌使用教导性的语言,多使用讨论、询问的讲解方式,对老人予以尊重及关怀,中途适当停止以便老人恢复体力。
结束语:综上所述,讲解员灵活运用讲解技巧,可对博物馆内历史文物蕴含的历史信息及文化价值,有效传递给参观者,满足参观者参观目的的同时,使其获取精神上的享受及文化素养的提高。讲解员要转变讲解模式,依据讲解内容采用合理的讲解方式,根据参观者的特点调整讲解内容。在讲解过程中灵活运用讲解技巧,使用丰富的肢体动作、讲解语言,让参观者对历史文物、讲解内容深刻体会,充分发挥博物馆的实质作用。
参考文献:
[1]任明艳. 博物馆讲解员讲解技巧浅论[J]. 大众文艺, 2017(2).
[2]陈燕萍. 如何提高博物馆讲解员的讲解技巧[J]. 中国民族博览, 2018(3):217-218.
[3]邱大平. 大英博物馆文物解说词对中国文物英译的启示[J]. 中国翻译, 2018(3).
[4]罗雁冰, 张秀娟. 四川大学博物馆部分馆藏线装书病害调查与研究[J].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17, 29(3):83-90.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