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外的德育实践对我国的经验借鉴有着重要意义。以英国作为比较对象,在发现英国德育特点的基础上,通过横向比较中英两国德育在德育目标、内容、方法途径各部分的共同点与不同点,找出我国德育尚且存在的一些问题,运用相关知识体系分析中国德育在目标层次化和隐性教育方面由英国带来的启发,以期增强我国德育的渗透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中国德育;英国德育;比较研究
一、中英德育的现状
在中国古代,统治阶级把儒家思想作为主要的道德教育工具,儒家学说的德育教育深深地影响了中国几千年。而从改革开放至今,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充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的不断完善,对于道德教育,开始进一步发掘学生的潜力、突显学生的个性。学生在大学道德教育指引下,学习专业课程的同时,在德育的相关课程中,也在不断地培养分析、处理事件的能力。
英国公民道德教育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也发生着一些变迁。2007 年,英国发布了《课程检视:多样性与公民权利和义务》,标志着英国学校德育开始新一轮改革,改革重点提出了尊重多样性教育,并在一些示范性学校展开多样性教育的实践活动,但最终仍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从历史脉络来看,英国的学校德育课程一直处于不断改革、不断完善的过程。[1]
二、 中英德育比较
(一)德育目标的比较
第一,两国都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为基本理念。爱国主义是指个人对祖国有着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是公民应当具有的最基本的素养,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和英国公民教育都体现了两国对爱国教育的重视和引导;第二,两国都以培养合格公民为核心德育目标。第三,我国倾向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英国偏向培养多元性的英国公民。
(二)德育内容的比较
德育内容是德育目的和德育目标的主要载体,是德育根本任务的直接体现形式。[2]两国德育课程内容都主要包括了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思想教育三个重要部分,但由于不同的政治经济制度、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实际状况等因素,导致两国中学德育课程内容有着不同的特色及倾向。
1.中国德育内容
在我国,党和政府一向重视学校德育,并且根据社会发展状况不断革新德育课程内容,对德育内容做了详细的规定。当前,我国中学德育课程分为两个阶段,德育内容以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和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为主:我国初中阶段采用的德育教材是《思想品德》,课程核心包括了初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道德素质教育、安全卫生教育、遵纪守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科学世界观教育等六个部分[3]。
2.英国德育内容
英国中学课程体系中有个人、社会与健康教育知识和一定的公民教育知识,并于 2002 年开办专供公民教育的课程,同时,宗教教育依然是英国学校德育的重要部分。[4]
从中英两国中学德育课程的内容框架中可以看到,两国德育课程内容存在性质、结构和部分内容的共性特征;由于两国政治经济制度、历史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差异性致使知识结构的倾向性不同。
(三)德育方法的比较
1.合理运用现代化手段
在我国大众传媒成为德育的有效载体,各种与德育相关的节目、频道和电台层出不穷。英国也同样把握时代潮流,1995年,英国首相莱尔宣布“英国网络年”,拨出1.6亿美元用于英国中小学互联网的建设,保证到2002年全国98%中学与86%小学学校网互相链接。
2.善于利用环境媒介
我国名胜古迹和历史杰出人物数不胜数,在中华历史文化遗产中感受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革命历史纪念馆、革命烈士纪念碑、纪念堂等遍及全国,成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英国也运用了环境媒介,仅英国伦敦就有博物馆200多座,各类参观点100多处。英国所有的公共场所都可以免费参观,还不惜投资大量资金进行社会政治、道德场所建设。[5]
三、 中英德育比较的启示
(一)注重德育目标层次化
英国道德教育具有阶段性和连续性,在教育中会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道德教育,进而使道德教育能有效地覆盖到青少年的各个成长阶段。我国德育教育中应从德育对象的特点出发,根据社会实践对不同年龄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不同要求,在不同的培养阶段确定不同的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因材施教,既鼓励先进,又照顾多数。[6]
(二)注重德育内容生活化
在多元文化时代背景下,我国德育课程内容应更加具有时代性和开放性,将学生的生活世界作为课程内容的基础和出发点,并且兼顾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和差异化,因此,开发生活化的德育课程内容成为目前德育课程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三)注重德育方法隐性渗透
英国偏重隐性教育,注重教育氛围和环境的整体协调,通過较为隐藏的形式,使受教育者在无意识间获得某种思想或经验。我国应使隐性教育与一些学科的教学相结合达到学科间的渗透,并广泛的渗透在优秀的教师、进步的课程设置、积极的学校精神中,选择合适的活动载体、文化载体、管理载体、传媒载体和心理咨询载体。
四、结语
我国积极借鉴他国成功的德育经验不仅促进了我国德育课程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更表明了我国道德教育试图吸纳一切人类所以积累的优秀文化成果。通过系统地梳理中英两国学校德育历史发展过程、德育课程目标、内容、实施途径和评价方式,探索两国德育发展规律和特点,可以发现我国德育课程建设道路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寻找更加科学、有效的措施保障德育体系的完善发展。同时,面对全球化迅速发展的趋势,各种思想意识形态相互渗透,多元文化冲击我国的传统文化,德育面临着新的挑战,我国的教育已不能置身于世界之外而孤立发展,必须建立科学多元、开放包容、结合时代的新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张金昌.国际竟争力评价的理论和方法[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273.
[2]张忠华.中国德育内容体系构建的反思与探索[J].教育导刊,2006,10:36-39.
[3]王莹. 近代早期英国个人主义的成长与核心家庭的兴起[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6):58-62.
[4]张家军. 英国公民教育演变的经验与启示[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6):135-141.
[5]郑航.学校德育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57.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4):3-19.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