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艺术类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路径探析

时间:2023/11/9 作者: 鸭绿江·下半月 热度: 18116
赵笃华 王彩方

  摘要:高等院校大学生是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高等艺术类院校大学生是高等院校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成高等教育体系里的特殊人才,艺术类院校大學生在自我认知、生活习性和综合心理素质等多方面呈现多样化的特点,既丰富了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容,也体现了高等教育发展的实质内涵,突出了艺术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关键词:艺术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措施

  一、前言

  艺术类大学生是大学生群体中的一个较为活跃的特殊群体,本身具有独特的心理特点和行为方式。追求独特的艺术个性是艺术类大学生追求专业学习目的的特质属性,但过于彰显个性和自由散漫也恰恰是其心理健康产生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针对艺术类大学生具有感性认知、彰显自我个性、情绪波动强烈不稳定、务实精神欠缺、矛盾心理与自信追求并存等心理特征展开探讨,并对艺术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提出针对性策略,以提高艺术类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际性和成效性。

  二、高等艺术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探析

  (一)思想上,积极追求上进,偏向于感性认知

  艺术类大学生普遍具有积极乐观,追求上进,活泼开朗等综合性表现,由于艺术学习过程中需要具有丰富的情感和较强的表现能力,所以艺术类大学生对待事物普遍存在感性认识,看待问题不全面、较主观,处理问题时易受到个人情绪影响和外界因素的干扰,从而造成不理性的认知,甚至错误的判断。

  (二)学习上,学习目标明确,缺乏拼搏务实精神

  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绝大多数都有较明确的学习目的,即成为专业领域里的音乐家、舞蹈家、美术家等专门的复合型艺术人才。但他们在树立目标时缺乏现实指导性和实践性,他们的“大学生职业规划”会出现脱离实际的情况,当遇到挫折或困难时,不少学生很难持之以恒的坚持,反而会出现心灰意冷的消极心理情绪,甚至出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光说不行动,半途而废的情况。

  (三)生活上,崇尚自由与浪漫,易疏忽内在素质培养

  艺术类大学生绝大多数品性良好,修养较好,言行举止得体,活泼好动,崇尚浪漫,乐于交往;但艺术专业不少学生整体文化素养水平不高,易养成自由散漫和我行我素的不良行为习惯。不少学生在日常生活习性里,相对注重自己的外表着装和个人形象,也易产生浪漫主义的不理性消费心理,易导致正确人生价值观、理性消费观的缺失,易疏忽对自我内在文化素质的培养。

  (四)性情上,彰显个性与自我,缺少成熟稳定性

  艺术院校的大学生自我独立意识和自我表现欲望较强,往往具有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特点,追求独特与个性,敢于尝试和冒险,甚至标新立异。加上艺术课程授课方式灵活多样,易导致学生在生活上表现出时间观念不强,集体意识淡薄,行为上也易出现散漫性和随意性,使得他们在学习生活中出现举止有个性,个人情绪的反复和不稳定性。

  (五)心理上,矛盾心理与自信追求并存,亟待积极疏导指引

  艺术类大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创造力,艺术追求具有一定的自我认知理念。艺术类大学生常怀有强烈好奇心,容易被外界的新鲜事物所诱惑,内心依赖性强,承受心理有限,容易产生冲动、偏激、自卑、逃避、放弃等心理问题。但艺术类大学生对生活充满热情,在艺术学习过程中能够勇于积极面对困难,不断坚持追求理想。艺术类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这种矛盾心理与自信追求并存的情况,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及时发现关注,并给予适当的疏导和指引。

  三、加强艺术类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措施

  (一)加强心理健康师资力量建设,提升心理健康教师团队综合能力

  许多高校辅导员承担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同时,也兼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往往辅导员掌握的心理知识还不系统全面。第一、加强艺术类高校心理健康师资力量建设,壮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让心理健康教师与学生师生比达到均衡配备。如:增加心理学相关教师人员,增加兼职心理健康教师人员,增加相关心理医务人员等。第二、加强对相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心理健康知识方面的培训,让其学会正确处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便于调节自我的心理情绪,提升工作获得感和成就感。第三、邀请相关高校心理健康专家进校园,对近年来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骨干教师进行心理学相关基础理论的培训,或举行高校之间的心理健康交流活动,增进互动交流,分享有效经验。

  (二)着力打造一支心理素质过硬的学生干部队伍,充分发挥其榜样作用

  学生干部是大学生群体中的中坚力量和先锋队伍,他们是学生心理健康活动的接触者和参与者,也是最有可能发现学生心理健康出现波动和问题的第一人。第一、着力打造一支品学兼优的学生干部队伍,通过民主评议或集体推荐产生的学生干部思想素质好,拥有广泛群众基础,接触同学密切,反馈问题迅速及时。第二、组建学生干部心理健康联络员队伍,可以协助老师和学校密切联系同学,帮助及时发现学生产生的心理问题,有利于强化形成校园联防联动机制。第三、注重表彰优秀的学生干部,他们综合表现积极突出,他们的优秀品质有利于带动和影响周边同学,具有很好的榜样作用,可以直接或间接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培养和渗透。

  (三)强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及时疏导化解潜在危机

  为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减少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需要重视对学生的心理认知教育。第一,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让其充分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对心理问题进行自我矫正,减少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第二,提前做好心理健康预防筛查工作,由于家庭原因、学业压力、生活压力等多种因素,学生有可能存在潜在的心理健康问题。第三,深入学生群体,建立师生彼此间的信任感,便于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如:定期开展主题班会、走访宿舍,举办集体性活动等。还可以与其他部门协调配合,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到日常学生管理和课程教学之中。

  (四)及时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库,有效利用大数据共享信息

  完善入学新生及在校生心理健康档案库,有助于及时掌握和监测学生心理健康动态。第一、对大学新生进行建档立卡办理,建立“一人一卡”心理健康教育基础数据库;第二、对于新生,可根据入学前毕业中学提供的入学资料,充分掌握甄别第一手心理健康资讯信息。第三、针对在校生每年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调查测试,根据问卷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研判。第四、跟进关注发现心理健康有变化的学生,及时追踪,并给予适当心理指导和帮助。

  (五)建立健全校园心理健康协调机制,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工作良性循环

  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充分发挥各环节的积极作用,有利于更好的处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第一、学校领导需高度重视,由校领导、学工部、心理教学部等牵头组成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小组,层层传导,覆盖面广,延伸度深。第二、心理健康部门和工作者要积极配合,责任当担,做好心里爱学生、有学生,多方出台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细则和办法。第三、积极与校内外知名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或机构进行交流沟通,积极与学生家长保持沟通交流,形成良好交流机制。第四、强化形成强有力的“个人-宿舍-班级-院系-学校”校园心理健康教育的联防联控机制,加强各层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管理和维护,便于及时掌握心理健康教育进度和动态。

  (六)积极开展校园心理健康文化活动,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可以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举办针对性的心理健康主题讲座、心理健康主题班会,心理健康素质拓展活动,开设心理必修和选修课程,并结合艺术院校特色,可以排演心理情景剧,拍摄心理健康题材微电影,开展心理健康座谈会等,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渗透与普及。帮助学生能够科学理性看待问题,做出正确选择,也可以学习到心理方面知识,对本身的情绪调节和抗压能力起到重要的积极作用。

  (七)充分利用校园多渠道宣传平台,积极强化心理健康舆论导向

  心理健康教育要积极利用校园宣传平台,强化心理健康舆论导向,为艺术类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拓创新发展新思路。第一、搭建校园心理咨询平台,让学生通过互联网的新媒介,与心理健康教师进行线上互动,既解除学生担心面对面沟通的心理芥蒂,也改进了工作机制,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序开展。第二、学校应通过校园电视屏幕、广播、宣传栏、期刊、心理驿站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大力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使他们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产生认同感,遇到心理问题时愿意主动寻求帮助。第三、针对学校开展的心理教育活动,要正面积极宣传报道,针对具有代表性的人或事,注重深入挖掘先进典型,树立先锋模范。如:感动校园人物,优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优秀心理联络员,优秀的心理情景剧等。

  四、结语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不斷加强专业的心理健康相关知识学习,提升自身综合能力,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视,合理分配工作时间和工作内容,还要深入学生群体当中,积极与学生沟通和交流,建议师生彼此的信任感,善于总结工作方法,统筹兼顾,为艺术类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做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呼靖.艺术类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北方美术.2009(1)

  [2]李翠华.艺术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J].当代教育科学.2010(7)

  [3]冯绍君.高等艺术院校班主任如何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2010(7)

  [4]陈旭梅.艺术类院校如何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心理导航.2017(2)

  [5]苑翼.辅导员如何开展艺术类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思考[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37(7).

  作者简介:

  赵笃华,(1984-07),男,汉族,籍贯:广西全州,单位:广西艺术学院学工部(处)辅导员,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第一作者)

  王彩方,(1991-01),女,汉族,籍贯:广西陆川,单位:南宁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9级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第二作者)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