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教育质量作为中职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存在的问题日趋凸显。本文将结合学校实际,主要谈谈提高教育质量的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中职;教育;质量;教学
近年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迅速,主要体现在:一是规模上不断扩大,每年招生人数都在不断增加;二是改革发展的思路更加清晰,明确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和以育人为根本的办学方针。但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不容小觑,其中最关键的问题是教育教学质量问题,在教育内容上理论与实践分离,已明显不能适应当前形势下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始终是一切教育理念的落脚点和归宿点,推动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是新时期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强化育人意识,实现德育工作根本化
1、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要引导学生先学会做人,再学会做学问。大力实施爱国主义和理想信念教育,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突出以感恩、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和创业、创新、创优精神。
2、规范德育工作的途径和方法。首先思想政治课作为实施德育途径中的主要渠道,积极改进职业学校德育课程的教学方式,采用生动活泼和中职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习惯养成、道德素养和民族精神有机结合在一起。其次在公共基础课、专业技能课和社会实践教学等环节,注重德育渗透到知识传授中,渗透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渗透到教学方法具体的运用中。最后注重环境育人,加强校风、教风和学风的建设,会潜移默化影响学生。
二、强化人本意识,实现专业设置科学化
1、专业设置应注重调查,并深刻研究。学校在专业设置上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结构、心理特点,依据国家专业标准,认真研究经济的发展趋向和产业结构、职业结构的变化规律,并结合本地经济、本校办学层次、特点和条件等实际情况,做好专业设置规划,力求使培养的人才“学有所用,适销对路”。
2、专业增设应注意“创特色,扬优势”。中职学校都有各自的优势专业和办学特色。因此,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场地、设备和师资基础,增设与本校已有专业基础相近又有前景的专业,尤其是目前其他中职学校没有而社会又紧缺的专业。同时应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基本素质的提高,让学生在求知的同时,学会做人、生存和与人共处。
三、强化关键意识,实现教师素质精良化中职学校在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上,建立培训网络,丰富培训方式,开展各级分类培训,着力培养一批教育教学骨干和学科专业带头人;鼓励教师定期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提升专业技能水平;逐步将“双师型”教师作为职业教师上岗的必备条件,纳入教师年度考核;将中职技能大赛作为常态化教学活动纳入教学计划,搭建校内、校际之间教师专业比拼平台,相互促进,相互提高;鼓励学校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和技术人员担任专、兼职教师。逐渐在校内形成了一支有学识、有能力的教师队伍,成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蒸蒸日上的不竭动力。
四、强化中心意识,实现课堂教学有效化
1、有效教学的条件——保“质”保“量”首先,确保公共基础课的“量”。切实按照中等职业教学大纲的要求,使每学期公共基础课程按计划开展,保证公共课的课时数。其次,提高公共基础课的“质”。遵循职业教育教学规律特点,从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新的探索与改革创新,使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相适应,并加强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的结合,融入专业精神、专业文化。
2、有效教学的关键——课程改革
(1)突出教法的适用性。正确认识当前中职学生现状,采用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方法,增强中职教育的有效性。定期对教师进行校本培训,通过培训使教师确立新课程理念,掌握适用课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2)突出课程的基础性和实用性。课程的基础性是强调传授给中职学生的普通文化知识以及专业基础知识,课程的实用性是强调传授中職学生专业技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知识符合地方及企业需要。通过课改的一系列活动,比如:研讨课、展示课、骨干教师引领课,信息化大赛等活动,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强化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实践性。
3、有效教学的实施——教、学、做一体
在教学中,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利用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采用任务驱动、翻转课堂等现代教学方法,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亲自动手完成各项教学内容,把课堂教学衍生到课外教学,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情境。在校企合作新机制下,充分利用合作企业与校内实训设备,推广理实一体化或现场教学法等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将技能培训放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让学生在实习现场或工厂车间,学练做相结合,使教学贴近生产、贴近市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际动手能力。也可将企业的管理文化、技术、设备等引入教学过程,帮助学生实现由实习到上岗的“零过渡”。
4、有效教学的保证——教学管理
(1)落实教学管理制度。强化意识,完善校内各项教学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严格教学计划或培养目标方案的制定、审批、执行和修改制度,建立教学督察制度,加强教学评价考核。完善中等职业教育综合管理系统和职业学校教学管理系统,推进职业学校教学管理信息化。
(2)实施教学管理规范。首先,学校结合自身特点,建立一套适合的教学管理规范。其次,加强对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领导,逐步形成教育管理的凝聚力。最后发挥督查职能,对有碍教学管理的各项行动予以遏制,通过问卷、谈心、收取信件等方法,深入了解教学管理存在的实际问题,加大督查力度。
职业教育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只有提高教育质量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和经济的发展。如何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每一位职教人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相平? 中职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思考与对策《贵州教育》,2013-14
[2]曲广胜等? 构建中职教育教学质量体系的思考《生物技术世界》,2013-7
[3]周成银? 中职教育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6-1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