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翻译教学模式;构建;创新
一、高校英语翻译教学现状
据一项旨在探索高校大学英语翻译课程教学情况的调查报告显示,不同的高校在课程开设的时间、选修人数、班级规模和课程名称等方面有所区别,开设时间以2012年为主;课程名称多样化,有翻译理论与实践、英语翻译、英语翻译技巧等;选修人数每学期在200~300人左右,班级人数在30~50人之间。调查发现不同高校的翻译课程在学时、教材、任课教师、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测试与评估六方面有异曲同工之处。从调查得到的结果看,翻译教学在课程设置、教材和测试方式、师资等诸多方面存在问题。
(一)翻译教学地位薄弱
当前的英语翻译教学任务,主要侧重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多数高校大学生在进入大一下学期或大二阶段才能参加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而且英语翻译的教学任务在大学前期教学中所占的比例少之又少。临近四六级考试,学生“临时抱佛脚”现象很是普遍。另外,大学四六级考试的听力和阅读在总成绩中的分数比重很大,相比之下,有关翻译的考题分数比重只占了“冰山一角”。这种考试结构的设置,致使对于翻译的学习与强化受到了学生的忽视,反而促进了翻译教学成为了英语教学的补充。翻译教学常常处于被动的尴尬境地。在这种情况下,被边缘化的英语翻译教学,其地位可见一斑。
(二) 有限的课时难以满足教学需求
鉴于高校普遍压缩学时问题以及目前大学英语课程安排来看,大部分高校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是作为选修课程开设的,鲜有高校将翻译设为必修课程。但是,不管其性质是选修还是必修。都是以英汉互译的形式,基本开设时间仅为一学期,每周2学时。这与王金波在2008年对上海交通大学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翻译教学需求调查结果相同:翻译课程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课时上都无法使学生的长远和直接需要得到满足。
(三)缺乏专门训练的翻译师资
在大学英语教师队伍中,专门从事翻译教学的教师较少,高校中担任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任务的均为大学英语教师,而非经过专门翻译训练的教师。翻译师资欠缺,整体素质有待提高,这种状况和中国高校翻译专业起步较晚密切相关。对翻译教学感兴趣的教师是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主力军,但其主要工作还是大学英语教学。翻译教学对教师有专业和语言的双重要求,且备课量大,费时费力,加上大学英语教师本身教学任务繁重,因此严重影响了翻译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同时也造成了翻译教学师资的不稳定。
二、对大学英语翻译课程教学的思考
(一)调整大学英语翻译课程的设置,提升英语翻译教学的地位
真正落实重视翻译教学的重要一步是改变目前大学的英语课程设置。随着大学新生英语总体水平的不断提升,减少大学英语基础学分成为可能。因此,生源基础较好又有一定条件的高校,可以通过压缩大学英语基础课程的方式,开设科技英语翻译等应用型课程;因此,选择在大二或大三时开设翻译课程为最佳时间,以避免因学生在大四时外出实习造成的冲突,从而可以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翻译实践和作业翻译。
(二)加强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整合,增加现代教学内容
翻译教学可以借助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网络上经过选择后选取翻译合适的教学资料,从而将这些新内容展示给学生,往往会让学生觉得新奇,而不是千篇一律的“四六级考试真题”等的应试练习。因此,连接英语与信息技术的桥梁,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实现视觉、听觉多方面感官的结合。教学内容展现形式多样化,缓解学生学习疲劳,带动学生提高英语翻译学习效率,以便达到翻译教学目的。
(三)不断更新教学方法
翻译教学课堂更应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如“作坊式”教学,让学生与同伴在沟通中学习,教师起引导和辅助作用,激发英语翻译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同时,改进教学方法,不对教学成绩和结果过分依赖,在翻译教学中,真正让学生体会到翻译的“信、达、雅”的境界,增加學生在过程中享受翻译能力提升的趣味。此外,翻译教学中,借助计算机、媒体等工具和有助于翻译记忆的词库、翻译软件等,这些新的教学方法的投入使用有利于学生增强对翻译教学的认识和翻译能力的大幅度提升。
三、结语
结合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现况,复合型、应用型的翻译人才在市场上的需求日渐变大,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对于培养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的翻译素质,提升翻译技能,加强大学生英语综合运用有重要的影响意义。由此可见,翻译教学的重要性意义,其重要性应当引起我们学生和老师的重视。把翻译教学摆在英语教学中合理的位置上,针对目前英语翻译教学地位低下,教学方式单调,教学内容传统陈旧的问题,需要我们提升对翻译的重要性和教学地位的认识,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内容,不断提升学生学习翻译课程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周领顺. 开设大学英语翻译课势在必行「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3):39.
[2]李忠华.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现状与对策「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9):48.
[3]王金波,王燕.大学英语教学背景下翻译教学个案研究「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4(2):26.
[4]谢柯,吴旭.丹麦奥尔堡大学PBL教学模式及其对我国MTI教育的启示「J」. 当代外语研究,2015(2).
[5]王静.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口译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大学教育,2017(5):107-108.
作者简介:
刘力源,吉林省吉林市人,系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外国语(国际交流)学院英语教师,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英语翻译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
本论文是吉林省吉林市社科联课题的结题论文。
课题名称是:《顺应理论视角下吉林市旅游景点导游词英译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 :纵2018014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