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高职院校生源的多样化,学生对英语学习的个性化需求也在不断增强。高职英语教学依托SPOC课程资源,采取隐性分层的教学模式,符合人本主义理论和因材施教原则,激发学生学习动力,营造和谐学习环境,对提升高职英语教学效果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SPOC;高职英语;隐性分层
1、高职英语教学现状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高职院校也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是,招生人数的增长导致大部分英语教学都是合班授课,班容量的增加给授课教师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同时,随着生源的不断多样化,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水平差异也越来越大,这就给高职英语的教学带来了困难。另一方面,从学生自身来讲,不同水平的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动机和目标也存在差异,传统的授课方式无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很容易导致基础较差的同学因为课程内容难度太大而丧失本来就不充分的学习动力,从而彻底放弃学习。而基础相对较好的同学则可能因为学习内容太简单而产生自负倾向,最终导致英语水平无法得到提升。可见,为了能够充分调动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高职英语的教学效果,探索一种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有效的教学模式十分必要。
2、基于SPOC的隐性分层教学模式的可行性
对于目前生源多样化的高职学生,我们不能只关注他们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更要从人本主义理论出发,关注学生心理上的差异,尊重他们的独特性,这也正好与我国教育学家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相契合。针对不同基础、不同接受能力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讲授方式能够最大程度的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而分层教学正好可以做到这一点。但是,如果采取显性分层教学,在学生步入校园那一刻就为每一位学生打上优良可劣的标签,显然是会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同时,跨专业跨自然班的分层分班,也会给教务排课和后续管理带来巨大的压力。而自然班内部的隐性分层教学,既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又符合人本主义和因材施教的理论要求。
但是目前,在教材选用方面,并没有针对分层教学的高职英语教材出版,而SPOC这种小规模的、限制性的网络在线课程,教师可以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适合各层学生的教学内容,正好弥补了教材分层不充分的弊端。以SPOC课程为依托的高职英语隐性分层教学模式,既符合信息化教学发展的大趋势,又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缓解学生英语学习的压力,提升教学效果。
3、基于SPOC的高职英语隐性分层教学实践
3.1 教学对象分层
开学初,教师要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在学生不知情的前提下对其进行分层。首先,教师可以根据入学成绩在开课前对学生的英语水平做一个基本了解。其次,在首堂课的英文自我介绍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来做出评价,给出成绩,但成绩不公布。然后,在课堂上组织一次简单的英语笔试,给出分数。教师综合入学成绩、口语成绩和测试成绩,将本班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层次划分完成之后,教师将本班学生分组,每组包含ABC层次学生各一到两名,形成互助合作式学习小组,取长补短,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其中A层的同学在教学活动中还可以起到“教师小助手”的作用,帮助BC层学生完成一些简单的问题,这样一定程度上也能缓解教师的压力。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阶段性的层次间动态流动,充分保证分层的合理性。
3.2 教学目标分层
教师要在充分了解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对应ABC三个层次的学生水平,将教学目标分成基础目标,提高目标和进阶目标。基础目标对应C层学生,要求他们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基本读懂课文意思,掌握其中的基础词汇和简单语法。提高目标对应B层学生,要求他们能够读懂课文意思,掌握重点词汇,巩固相关语法,在夯实基础知识的前提下稳步提高听说读写各项能力。进阶目标对应A层学生,要求他们能适当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内容,全面提升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争取达到大学英语四级水平。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也要注意时刻与教学目标相契合。
3.3 SPOC教学资源分层
SPOC课程资源可以弥补教材内容分层不明显的短板,教师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和制作合适的SPOC课程内容。比如,在《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1》第七单元Holiday Celebrations中,可以将课程内容分成中西节日名称、中西节日习俗介绍以及相关的情景对话。在实际教学中,让C层的学生在课前观看SPOC课程,了解和掌握中西节日的名称,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B层课前观看介绍节日习俗的视频,课堂上介绍给大家。A层的同学在课前观看相关情景对话,了解对话中用到的句型,在课堂上根据BC层同学提供的素材,设计一个情景对话,让BC层的同学根据自身的能力参与进来。这样,三个层次的同学对节日这个话题都能学有所获,达成自身的学习目标。
3.3 教学评价分层
基于SPOC的隐性分层教学评价方式可采用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各占比50%。这样既能充分考查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也能让学生不会忽视期末考试的重要性。但更重要的是,由于教学目标不同,最终学生应达到的英语水平也不尽相同,因此,针对各层学生自身的垂直性评价更具备合理性。如针对C层学生,重点考查其词汇量相较于开学初的增长情况,学习态度的转变以及基本文化常识的了解情况。针对B层学生,重点考查其各项英语基本技能的运用情况。针对A层学生,重点考查其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相较于期初是否得到了提升。只有将评价方式转变为垂直评价,才能体现出隐性分层教学的价值和意义。
4、结语
基于SPOC的高职英语隐性分层教学模式,充分尊重人本主义理论和因材施教理论,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需求,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营造出一个和谐的英语学习环境,对高职英语教学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1]陈然,杨成.SPOC混合学习模式设计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5(05).
[2]王东.试论大学英语分层教学之利弊[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1(07).
[3]肖杜鹃.高职高专英语分层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04).
2019年河北省职业院校外语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 《基于SPOC的高职英语隐性分层教学模式探究与实践》,课题编號:2019ZYWYJG04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