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打开音乐之门,敲响鉴赏之钟

时间:2023/11/9 作者: 鸭绿江·下半月 热度: 18392
摘要:高职院校是职业教育的组成部分,承担着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担。对这一群体而言,开展音乐欣赏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让学生感知美、体会美、理解美。但目前高职院校音乐欣赏教学还普遍存在忽视学生体验、与欣赏课本质相悖以及规避教学难点的情况存在,通过强化学生体验、突出审美价值和做好理性反思等方法,为高职院校音乐欣赏教学的创新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高职院校;音乐欣赏;教学实践;创新举措

  一、引言

  高职院校作为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基地,但近年来高职院校以技能培养为核心的模式已经受到一定的影响,还需要通过强化审美体验的方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为此,音乐欣赏教学作为一个良好的目标实现环境,借助音乐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打开学生音乐理解之门,敲响音乐鉴赏之“钟”。

  二、高职院校音乐欣赏教学现状

  对当前高职院校的音乐欣赏教学的情况进行调查与总结,发现音乐欣赏教学还存在一定的普遍性问题,对问题的分析,能够帮助高职院校更准确的定位问题所在,提出可行性的策略与方案。

  (一)忽视学生体验与感知

  高职院校的音乐欣赏教学,学生的体验与感知情况是核心所在。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大部分高职教师在音乐欣赏教学时,表现为情绪激动,想要以情感来带动学生的感知与体验,但收效甚微,大部分学生“无动于衷”,热情和参与度不良。长此以往,极容易出现抵触情绪。究其原因,单方面的音乐欣赏内容的灌输,反而起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忽视学生的体验与感知,是高职院校音乐欣赏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1]。

  (二)与音乐欣赏课的本质相悖

  音乐欣赏在高职院校的开展,核心是在固定的教学框架中,让学生去接触更多新的内容,从而实现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审美感知和审美体验得以强化,培养审美素养,这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成长有重要意义。但这一核心点似乎在高职院校当中并未得到高度重视,反而出现了一些与音乐欣赏课本质相悖的情况。如教师在课堂上将知识讲“懂”后不考虑学生是否听“懂”,从剖析背景、讲解情感出发,最后完成欣赏过程。违背教学规律,不利于欣赏课的展开[2]。

  (三)规避音乐欣赏教学难点

  在传统的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更关注欣赏内容的具体表现,围绕音乐本身进行鉴赏,完成教学任务。但在鉴赏中遇到难点之后,通常采取的是一种规避的方式,对音乐欣赏课的认知度不足,造成学生的理解与感知出现问题。如在音乐的欣赏中,大部分教师都会因为惯性原因而将曲调分割开来,完成赏析。看似走了捷径,完成了音乐赏析,但并不完全,缺乏系统性的问题,埋下了更多“隐患”。

  三、高职院校音乐欣赏教学的创新举措

  高职院校的音乐欣赏教学的创新举措,要突出各主体的价值。以学生为根本,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体验感知,进一步加深对音乐的理解。教师做好辅助,进一步挖掘音乐的核心魅力。在反思中,全面强化学生的审美品位,对音乐有全新理解。创新举措的尝试运用,符合高职院校音乐欣赏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以生为本,强化体验

  艺术课程的核心魅力,是为学生提升全方位、多角度和立体化的情感体验,学生拥有较高的自主选择权,可以让学生学会自我表达,让情感诠释更充分。为此,针对高职音乐欣赏教学,教师要把握明确的教学目标,以学生的体验为基础,将学生的知识理解情况为核心教学目标。按照学生的情感特征,做好音乐欣赏内容的科学、有效的选择。如设计音乐欣赏课《音乐要素的作用》一课,可以选择流行音乐《麻雀》与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对比赏析,将音乐要素中的旋律、节奏之间的异同点对比分析,让学生感知不同音乐风格作品的差异点[3]。作为两首学生相对了解的音乐作品,在对比分析中,学生的参与更积极、更主动,更能够完成对内容的深层次的解析,达到良好的学习体验与学习感知。

  (二)教师为辅,凸显价值

  在高职院校的音乐欣赏中,教师起到的是引导者的作用。不同音乐教师对音乐本身的理解各有不同,自然也有着自己独特的音乐欣赏教学模式。从传统的问题分析中已经可以看到,部分教师在开展音乐鉴赏中,为了达到学生的认知与理解目标,普遍存在规避音乐欣赏难点的情况。为妥善的解决这一问题,则需要不断强化教师的综合素养,让教师全面的意识到音乐欣赏中要适当引导,从更深层次切入。如教师对古琴文化有一个相对全面和充分的理解,则可以在高职院校的音乐欣赏教学时,吸引学生倾听古曲《阳关三叠》,进一步结合颇受欢迎的《沧海一声笑》的优美旋律进一步诠释古琴的音韵魅力,并结合教师的辅助,让音乐欣赏课堂更高效,学生的体验感更强烈[4]。

  (三)反思为主,提升审美品位

  高职院校的音乐欣赏教学,由于受重视程度不高,教学反思也很难形成。教师在音乐欣赏的教学中,要就学生的基础表现展开分析,在课后反思中进一步的优化欣赏课的教学流程。课后的反思过程,通常能够发现更多的问题,也能够看到学生的表现,对每一个学生进行科学评价。并且反思的形式有很多种,教师围绕教学侧重点进行反思,為下一次的教学实践提供新思路。对于学生而言,同样要在音乐欣赏的学习完成之后进入到反思环节,去品味和感知音乐作品的核心魅力,最大限度上的增强艺术表现力,加深自我的审美感知。对音乐的全面、充分的理解,需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提升自我。

  总之,高职院校的音乐欣赏教学是难点所在。在传统的音乐欣赏教学框架中,大部分教师对音乐欣赏的创新不足,学生的理解和体验自然受到影响。通过全过程的教学改革,打开音乐大门,让学生全面赏析音乐,敲响音乐鉴赏的“钟”,看到音乐更深层次的内涵与本质。

  参考文献:

  [1]林妮妮,刘彩琼.浅论音乐欣赏教学在高职院校美育教育中的重要性[J].黄河之声,2019(24):101.

  [2]谭凤.浅谈高职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策略[J].北方音乐,2019,39(23):216+221.

  [3]胡晓霞.高职院校开展音乐欣赏课程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艺术评鉴,2019(21):101-102.

  [4]郭力.论提升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教学的有效性[J].黄河之声,2019(19):89.

  作者简介:

  钟源(1966-)性别:女,民族:汉,籍贯:浙江松阳,学历:本科,单位:浙江旅游职业学院,职称:副教授,研究方向:钢琴教学。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