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手工针织制作的某些传统技巧十分利于制作高质量的成衣或艺术服装,手工编织体系的丰富性,各种编织技艺可以为针织手工编结所用。其创作灵感的产生往往需要一些外因的诱发。贝壳形状及结构、蝴蝶的色彩及有趣的蜕变过程等所有可视形状、色彩、结构及变化过程;大胆利用数理逻辑思维方式,添加、删减、递增、递减、比例、排列组合以及几何化手段塑造织物,体现数学之美;手编艺术表达的是人们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愿望和对艺术美的追求。编织艺术是心灵手巧的艺术,因其具有材质美、技法美、装饰美、亲和性、个性化的艺术特点与较强的吸收艺术养分并拓展领域的能力,它在学院和市场的艺术潜力是巨大的。它源远流长、生命力强,传承文明,传递爱,大爱无言。
关键词:手工针织;形状和结构;心灵手巧;学院;市场
手工针织制作的某些传统技巧十分利于制作高质量的成衣或艺术服装。如华丽的浮雕花样编织、串珠编织法、双面编织发、无缝线缝合法,等等。手工编织体系的丰富性,各种编织技艺可以为针织手工编结所用。如绳编精华之中国结艺的穿插形式可以用到棒针编织花样设计上,交织艺术上的植绒效果也可用到手工针织服装上。编织技艺的互相移植、换算可以促进新的纹样形式的产生、再处理工艺的产生以及综合应用各类编织技艺。手工编织艺术吸收其它艺术养分的能力较强。纤维艺术、绘画、雕塑、音乐、建筑、综合材料、装置艺术等都是针织手工编结可以借鉴学习的艺术形式和灵感来源。
法国设计师伊夫.圣.洛朗从荷兰抽象画家蒙德里安(Piet Mondrian)的冷抽象画中得到启示而创作出的针织服装,即1965年推出的“蒙德里安样式”,针织短连衣裙上黑色线条和原色块的组合,是针织服装与现代绘画巧妙结合的典范。
英国文艺理论家沃而特.佩特(Walter Pater,1839——1894年)在他的著作《文艺复兴论》中说道“一切艺术倾向于音乐状态。”服装设计,既是空间艺术也是时间艺术,音乐和服装之间也是有相同之处的。服装造型要素的反复构成了节奏,节奏反复构成了韵律。点的强调如同重音,線的长短曲直、色彩的冷暖清浊、质地的刚柔粗细、心理感觉的动静、进退、抑扬等等,在音乐中也能找到对应。这都基于人对视听对象作出共同反应的的心理基础。
康定斯基也曾提到“黄色具有上升的能力,它不断提升高度,直到耳朵和精神无法承受;相反,蓝色无限的深沉中,包含着下降式的对照性力度。”“用耳朵倾听色彩,用眼睛观望声音。”
此外,手工针织有拓展领域的能力,在壁挂装饰、家纺一体化设计、装置艺术等领域都可将编织作为一种既古老又新奇的元素进行设计表达。
手工编织艺术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工艺美术种类,也是染织美术专业等必修的专业技法课程之一,它的专业性奠定了它在高等染织艺术设计、针织服装艺术设计、纤维艺术等专业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学实验参考:主要涉及材质、肌理、色彩表现、空间造型等方面。
我们知道,创作灵感的产生往往需要一些外因的诱发。我们可以寻找大自然的启示,贝壳形状及结构、蝴蝶的色彩及有趣的蜕变过程等所有可视形状、色彩、结构及变化过程;大胆利用数理逻辑思维方式,添加、删减、递增、递减、比例、排列组合以及几何化手段塑造织物,体现数学之美;学习仿生学手段,拟人拟物,通过针织各种技法创造出生动形象;利用显微摄影技术为我们打开的那个陌生视觉世界,找到设计灵感并借助手工编织实现创作。
手工编织与机械编织的关系:
机械操作是对手编语言的译制,是生产力的飞跃,是工业文明的产物。手工编织与机械编织的相同点:线圈结构原理是一样的。不同点:纱线类型(花色、粗细、毛量)的运用各有侧重;适型纹样有别;生产效率机械编织远远高于手编,因而机编主要用于生产市场成衣,手编主要用于学院艺术服装设计制作和家庭手工制作。它们之间的关系:互通技术,编织语言互译;协同完成,各有主次的侧重,取长补短;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对方在款式、花样上不断创新进步。
手工针织的市场潜力
现状:手编和机编各显风采,且具较高经济价值和使用价值。纯手编服装、手编为主的服装、手编为辅的服装、手编饰品,装饰手法多样,和机编、梭织、各类材质饰物相映成趣。个性心理的需求。个性化时代,手工编织很好地满足了各消费群的心理,如:追求标新立异的前卫消费心理、追求田园式浪漫温馨的怀旧心理、追求返璞归真简单纯粹的心理、追求富丽繁复的奢华心理、追求典雅大方的心理、表现无里头式的甜美活力的心理,等等。多元并存的潮流给编织品提供了展示其材质、肌理、纹样和风格灵活多变的大舞台。多元并存,不仅设计风格多样并存而且一种风格或也需多元素并用的装饰表现手法。混搭是集多风格于一身的最极端例子。手工编织品以其独特的质感色光感、多样化的风格魅力充实着时尚潮流。
手工编织生命力永存
编织主体的相对稳定性。无论经济繁荣或紧缩家庭女性始终“无为而治”,她们是推动手工编织历史前进的主体 。正是一代代慈爱灵巧的她们缔造了万花筒般的编织世界。编织方法较为简单易学,且技巧程度可深可浅。针织的繁荣,机织和手织互相补充发展,如前所述。科技的高速前行,而人性几千年来发展进步情况相对缓慢。高新技术的发展归根是人脑的进步,脑的进步带动手工制作的精湛,巧手使脑更发达,过分依赖自动化会使人脑、手一定程度上的退步。众所周知,工业带来环保问题,信息爆炸带来人类社会诸多问题的思考。人本、自然的回归成为人们共同的呼吁,似乎科技和人文永远会像DNA双螺旋那样纠缠着旋转着,循环往复。毕竟,人是自然的儿子,走远了就渴望回归。
手编艺术表达的是人们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愿望和对艺术美的追求。编织艺术是心灵手巧的艺术,因其具有材质美、技法美、装饰美、亲和性、个性化的艺术特点与较强的吸收艺术养分并拓展领域的能力,它在学院和市场的艺术潜力是巨大的。它源远流长、生命力强,传承文明,传递爱,大爱无言。
(该文章是重庆三峡学院教改项目《三峡文化语境下的服饰设计教学思考与研究》资助? 编号JGYB181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