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以郗氏家族为代表研究“晋尚韵”书风

时间:2023/11/9 作者: 鸭绿江·下半月 热度: 15519
吴思燃

  

  

  摘要:魏晋南北朝时期在我国书法史长河中具有十足魅力和重要意义,这一时期的书法风格呈现“晋尚韵”的局面。书法飘逸脱俗又秀美隽永,“尚韵”这一风格在如今的书法展览中依然风行,所以还有很大的研究价值。魏晋时期,贵族书法是社会主流,琅琊王氏一脉独占鳌头,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人尽皆知的王羲之、王献之。郗氏家族作为贵族书法代表之一,有“茂矣六郗”的美誉。地位仅次于王氏,郗氏与王氏联姻,两个家族的书法有着密切联系又不尽相同。纵观时下文章,研究“尚韵”书风的不在少数,但鲜少有以个案书法研究为基础的方法,以小见大。而当今郗氏家族存世作品不多,所以本文选取郗氏家族三位较为著名且有作品存世的书家为切入点,探究魏晋时期尚韵的书法风格。

  关键词:晋尚韵;郗氏家族

  一、尚韵书风的缘起

  清代梁巘在《评书帖》中说道:“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态。”似乎在漫长的书法史中,各个时期都有自己独特面貌。本文讨论的“晋”指东晋。在当今地图上看,东晋的领土在今天的南方地区。南方的钟灵毓秀让不少文人雅士寄情于山川,并且由此出现了士族书法、门阀制度下的贵族书法。东晋的书法普遍是用笔自由飘逸、结字自然轻松的。东晋时期的书法经常是文人消遣时的即兴挥毫,而且经常把书法作为评判一个人的品格的标准

  在国内外的艺术史长河中,我们不难发现,往往在社会黑暗与政治动乱时期最容易产生经典的艺术巨作。因为在社会黑暗与政治动乱时期往往在思想上也受着压迫与禁锢,需要艺术来发泄和排遣。同时用于支撑执政者统治的儒家思想也开始动摇,导致许多被压制的思想意识纷纷解脱出来玄学、老庄思想、道教佛教都蔓延开来。在这种风气下,东晋时期的世家大族在政权争斗之外追求着自由的生活方式,煮茶、饮酒、作诗。这是一种对社会的无声反抗,当一群贵族士大夫聚集在一起消遣避世,“清谈”是主要活动之一,即评论人物品藻。“韵”是品评人物的特定词汇,后来就演变成在书法中的一个审美评判标准。因此,魏晋时期的尚韵书风在当时的社会思想背景下渐生萌芽,最终在贵族士大夫的高雅消遣中产生。

  二、尚韵书风的表现

  韵的本意是舒服。比如韵律,感觉舒服的声音。笔韵,感觉舒服的字形。感觉舒服的字画,称作神韵。如此等等。韵是一种境界,王孟潇在《论书法艺术》中认为,书画在基本作用上有两种的美感一种刚性的美感叫做“气”,一种柔性的美感叫做“韵”。通过前人大量的论述中可总结得出:”“韵”的美感,它的表现有流丽、妍媚、轻盈、清秀、简澹、平和、深远……种种特性。

  在观察过大部分魏晋时期的作品后,我发现一、“韵”的出现往往伴随着自然与朴素的技法,大多数就是用中锋和侧锋,很少出现绞转、涩行、漏锋等等。“韵”的美感不是靠高超的技法取胜,它而是整体风格表现为天真、简单,充满自由的风气。纵观东晋时期的代表作品,似乎都能在圆融轻松的线条中找到一种自由的气息,仔细品味,我们就似乎能够感受到东晋士大夫风度的潇散出尘。二、基本都是行草、章草之类的作品。大概是因为这类书体笔画更加灵活自然,“韵”的基本要求就是有神采和自由,但这种要求放到其他书法风格中,例如写经楷书或魏碑,就会发现这类书法的线条的质感,字形的结构就不能为“韵”的发生提供先决条件。写经楷书基本笔画平直,字形端正,這种严谨整饬的风格具有工艺美感,但是不能和自由、飘逸相联系,也就没有了“韵”。魏碑与写经楷书不同,人们对魏碑的评价中含有“自由”这一语汇,这是因为首先魏碑是凿刻的,天然的石头因为种类、质地不同,所以在上面凿刻的时候,无法保证同一力度、同一角度下每一个线条的相同性、甚至完整性。其次,许多优秀经典的魏碑作品都出自于民间,用于墓志铭、造像记,主要是为了起到记述的作用。这时文字的实用性大于艺术性,所以可能会出现错字、别字,缺笔画的情况。结合这两个原因,我们可以发现,此“自由”非彼“自由”。魏碑的自由是字法随意自如,法度没有太过森严。而尚韵书风的自由则是对一种艺术美的概括与形容。

  三、郗氏家族的尚韵书法

  (一)开启者——郗鉴

  郗鉴,为郗氏家族第一代书法家,其祖父郗虑是东汉的御史大夫。但时过境迁,经过朝代更迭,郗家已不是官宦人家。郗鉴的少年时期过得并不是锦衣玉食的生活甚至有些清苦。他热爱读书、清节儒雅,后获君王赏识,入朝做官节节高升,郗家也由此发迹,继续过上世家大族的生活。一开始,郗家是没有研习书法的传统的。而自西晋开始,贵族士大夫都附庸风雅,郗鉴也渐渐研究书法。有人说更重要的原因是,郗鉴信奉天师道,是天师道推动了郗家书法的发展。信仰一派宗教需要抄经,抄经就要善书,郗鉴作为天师道的教徒,就以抄经提升了自己的书法,并且我们通过观察郗鉴的字,也可以看出是经过大量书写训练的。他的代表作是《灾祸帖》[1]。

  《灾祸帖》被收录到《淳化阁帖》之中,《淳化阁帖》被后世誉为中国法帖之冠和“丛帖始祖”。由此,我们也可以知道,郗鉴的书法确实是具有一定水平的。这篇《灾祸帖》虽然字数不多,但是整体还是反映了郗鉴的书写风格,整篇内容主要是行楷,大抵因为信奉天师道,抄写经文有关,我们看到他的字大多端正、严谨。而结字却带有晋人韵味,潇洒轻松、虚实相映,魏晋书法很少有字势的大开大合,而是多采用纵势,最重要的就是善于字内空间的变化,以“虚”表达一种清远简澹的境界。笔法上很少有侧锋和漏锋,基本都是中锋,看似简单,其实在起收笔之处的动作没有缺失。《灾祸帖》中的“未”字的撇画收笔处有微微向上挑起的一个勾,这是笔势运动的自然轨迹,它是在和下一笔的捺画做呼应关系。而这样的呼应就会很容易让字产生一种“柔静”的美感,婉约不生硬体现柔美质感,正如徐复观所说:“柔静为韵的审美属性,韵作为古代审美文化的重要范畴,始终都保留着阴柔幽静一类本质的规定性,并非一个中性的或泛指的美学范畴。”并且其中有王羲之的影子。由于郗鉴的女儿郗璿与王羲之结为夫妇,所以郗、王两家存在联姻,两家的书法也就有一些相通之处了。例如《灾祸帖》中的“远”字和王羲之《集王怀圣教序》的“远”字有很大程度上的相似之处。二者都是把走之旁离右上部分有意识地拉远,这种看似不经意的留白,使得字内空间变得更加丰富。留白是中国书法的精妙之处,当留白存在于单个字时,就会有一种“方寸之间,气象万千”的感觉。而“韵”的体现正是在这种细微之处,比如恰到好处的留白。在一幅作品中,黑白的分布代表了虚实关系,留白部分是虚,“韵”的提出是以老庄思想为根基的,“清、虚、玄、远”是老庄思想的核心,在郗鉴的书法中,这种留白为我们更多想象的空间,也深刻表达了“韵”的清远之味。

  (二)与书圣齐名的草书家——郗愔

  郗愔,是郗鉴之子,也是郗家第二代书法家,他是郗氏家族中举足轻重的人物,比父亲郗鉴和儿子郗超都要出名。他的草隶体曾以章草与姐夫王羲之齐名。羊欣、王僧虔、庾肩吾、张怀權都在论书的文集中对他进行了高度评价。但萧衍曾说,郗愔的字最大的特点是纯熟,而缺少了妙趣。他的代表作品《至庆帖》[2],收录在宣和书谱中的《九月帖》、《廿四日帖》、《远近帖》、《想亲帖》。其他还有如《谅弟帖》等等,流传下来的作品比较多。

  我们通过观察《至庆帖》可从中探究郗愔书法与其父亲不尽相同的“韵”味。整幅作品介于章草和今草之间,既有章草的高古淳朴,亦能从中看到今草的连贯、一气呵成。线条连绵流畅,在线条的柔美之中可以看到遒劲,我认为这是郗愔书法最能够表达“尚韵书风”的特点,《书断》中评述说,郗家书法作品都能够用一个词概括“古劲超绝。”既古朴又遒劲。遒劲在“韵”中是一个重要的元素,因为“韵”代表阴柔之美,诚然,阴柔之美需要线条的弯曲、轻盈。而书法中忌讳的病笔就是线条只有“软”,是没有“韵”的。因此,在“软”的线条中加力量感,才会产生“韵”。

  《至庆帖》中有很多转笔,转笔相较于折笔更生动。孙过庭在书谱中提到:“草书以使转为形质、点画为性情。”“韵”更多的是传达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可以是老庄的“清、虚、玄、远”,也可以是道家思想的自然。既然表达精神,就必然会追求行云流水而表达挥洒之乐趣。在各个转笔的之处也会有变化,有圆转、搭接,也有侧锋。草书本就具有抒情与生动的特征,加上郗愔不同角度和技法的转折变化,自然而然产生了“韵”。

  (三)郗氏家族第三代书家——郗超

  郗超是郗愔之子,是郗氏家族第三代书法家。郗超年轻时才华横溢有为、卓越超群,值得一提的是郗超的性格,郗超出生在官宦世家所以也在朝中有官职,当时是桓温是晋明帝的驸马,功绩累累并且想谋权篡政,朝中大臣无不忌惮桓温,但只有郗超与其交好,可以窥见郗超性格善于清谈,聪明敏捷。并且郗超除了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他还是佛学家。他不随家族传统信仰天师道,而转为信佛教。他特立独行的性格让他的字在郗氏家族中脱颖而出,有人称赞他的书法如其人一样”风标高致、卓尔不群。”我认为郗超书法中体现出儒、道、释三种思想的融合,他是一位思想上的集大成者,更是一位书法上的开拓者。

  郗超流傳下来的作品不多,代表作为《远近帖》[3]。《远近帖》是行楷作品,郗超的字,首先是空灵,字内空间布置恰到好处,如《远近帖》中的“所”字,左右两部分留出一块较大的空间。如果说,“韵”是一种人的审美体验,那么“空”为韵的发生提供了一定的想象空间。还有就是圆润,与祖父郗鉴不同,相比之下郗超的字更加灵动圆润,方切起收笔和转折中的方折都很少,线条比较圆润,圆润代表的标志性技法就是藏锋,把锋芒藏在线条中。宋代的范温在《潜溪诗眼》中提出有关“韵”的定义:“众善皆备而露才用长,亦不足以为韵,必也备众善而自韬晦,行于简易闲澹之中,如此之类是也。”范温认为,书法的韵就在于“隐藏”,类似于我们当今书坛中“不炫技”之论。

  结语:

  在当今书坛崇尚复古书风的环境中,魏晋南北朝的书法是不可或缺并十分值得借鉴与学习的。因此对于这段时期的“尚韵”之特点也需要更系统详细地研习,郗氏家族的代表书家的作品各不相同,但又体现着一脉相承“古劲超绝”的家学之风。在搜集分析郗氏家族作品中,我们可以窥见“晋尚韵”的特点。郗鉴的柔静,郗愔的遒劲与生动,还有郗超的灵动圆润都是“韵”的属性,当今书法学习与创作中是值得我们认真发掘和探索的。

  参考文献:

  [1]吕文明,《东晋高平郗氏家族书法文化初探》[J].中国书法,2018

  [2]韩琳,《晋人书法之意韵》[J].美术教育研究,2018

  [3]杨长振;王海燕, 道家玄学对“晋尚韵”书风形成的影响(下)[N].中国书法报,2017

  [4]杨长振;王海燕, 道家玄学对“晋尚韵”书风形成的影响(上)[N].中国书法报,2017

  [5]马宗霍,《书林藻鉴 ?书林纪事》[M].文物出版社,2015

  [6]石国强,晋书尚韵与宋书尚意的比较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2014

  [7]柳称,《略论魏晋时期世家大族的书法传承与革新》[J].西北大学学报,2013

  [8]景俊勤《魏晋风度与魏晋书法的研究关系》[D].山西师范大学,2010

  [9]杨朝宁,《汉晋高平郗氏研究》[D].云南大学,2010

  [10]房玄龄,《晋书》,[M]中华书局,1974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