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枫桥夜泊》之许渊冲译文赏析

时间:2023/11/9 作者: 鸭绿江·下半月 热度: 15525
摘要:《枫桥夜泊》是唐诗中的精品,全诗向读者展现了一副栩栩如生的寒秋霜夜风景图,字里行间凝聚着诗人的无限愁思。气氛幽深感人,已经扣人心弦,文字独具匠心。本文旨在赏析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对于《枫桥夜泊》的译作,分析他在翻译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进而探讨如何在古诗英译的过程中,如何最大程度地保留古诗原有的精髓,将其其展现给目标读者。

  关键词:《枫桥夜泊》;许渊冲;押韵;直译

  一、《枫桥夜泊》

  《枫桥夜泊》是唐朝诗人张籍的代表作。虽然唐朝诗人群星闪耀,张籍或许和他们相比平淡无名,但是一首《枫桥夜泊》却能让他名垂千古,并且永远流传。此诗的妙处在于高超的技艺和手法。“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诗人连用“月落”、“乌啼”以及弥漫着的“霜气”,来烘托出了诗人当时所处的凄清的氛围。诗人饱经离乱,流落至此,他只能一个人坐在船上,观望“江枫”以及“渔火”,表现出了诗人深刻的内心感受,最后以“愁”点出,使愁绪蔓延在当时的意境之中。“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从音韵上来看,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诗的一、二句对仗工整,但是三、四句却没有严格对仗。前两句以落月、啼唔,霜气等意象开篇,一动一静,后两句意象疏宕:只有城、寺、船、钟声远离尘嚣,给人以空旷之感。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到,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契合。

  二、许渊冲《枫桥夜泊》译文赏析

  Mooring by Maple Bridge at Night

  At moonset cry the crows, streaking the frosty sky;

  Dimly lit fishing boatsneath maples sadly lie.

  Beyond the city wall, form Temple of Cold Hill.

  Bells break the ship-borne roamers dream and midnight still.

  以原詩的题目“枫桥夜泊”为例,作者仅用四字便简单明了地交代了地点时间以及事情。在许渊冲的版本中,他选用了直译的方式,直接使用了“Maple Brigdge”作为“枫桥”的译文,简洁明了。而对于“泊”一字,许渊冲先生运用的是“moor”,在牛津字典中“moor”意为“to attach a boat, a ship.ete.to a fixed object or to the land with a rope”,其次mooring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就是“荒野旷野之意”。在荒野之中,只有一艘靠岸的小船被绳子固定,形单影只,给人一种荒凉之感。而在最后的几次使用上,许渊冲先生则选择了“at”,个人认为这个选择更为恰当,因为它有着很强的目的性。另外我们可以看到在译文押韵这一块,许渊冲先生采用了aabb 的形式,比如“sky”对“lie”,“Hill”对“Still”,尤其是“Hill”对“Still”,押韵程度高达三个字母。他将这首诗歌翻译得十分有节奏感,同时也很有乐感,传达了“音美”。在第一句诗歌的翻译之中,他注意了句子的顺序,“乌啼”“霜满天”按照正常语序翻译则是“the crows cry”,“the frosty sky steaking”,而译者在这里使用了倒装语序,把状语“at moonset”提前,使整个句子倒装,另外,在第二句的翻译之上,许渊冲的译文运用了“dimly”“sadly lie”,“dimly”是指暗淡和昏暗,一语双关,既指渔火光线的昏暗,同时也指出了诗人内心的压抑与孤寂,非常符合许渊冲先生所提倡的“意美”。在寒山的翻译上,许渊冲先生也另辟蹊径。他并没有直接将寒山译为”HanShan”,而是将其中的文化内涵翻译了出来。中国的寒山,极具中国的文化特色,象征着中国较为与世无争的生活哲学,而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同样也在欧美的诗歌中也有着类似的含义,就是“Cold Hill”,这同寒山的意义十分吻合。而作为整篇诗的主旨所在,许渊冲先生运用了“break”一次,个人觉得十分妥帖。当夜晚寂静无声被凄凉所淹没,诗人倍感愁思和寂寞,寒山寺的钟声恰如其分地出现,打破了夜晚的寂静,同时也唤醒了沉浸在哀伤肿的诗人。

  但是个人认为许渊冲先生在翻译这首诗的时候也有一些不当之处。因为在他的英文翻译中,大多是使用直译,往往会遇到意义省略的问题。就比如说在六大意象之中,有一个十分重要的意象,就是“月落”。月亮诗诗歌中常用的意象,月亮在中国古代诗歌的意象往往是有思乡忧愁的情绪。而《枫桥夜泊》中的月亮也是如此。但是许渊冲先生将“月落”反以为乐“moonset”,这样就无法给西方人传递出原来诗歌中本来的意象。而西方文化中的月亮代表的则是一种妒忌,病态甚至是死亡。就比如在雪莱《下弦月》中曾描写月亮:“And like a dying lady, lean and pale”在雪莱的诗歌中,他把月亮比喻成一个苍白将死的女人,这样的形容正折射了西方对于月亮的认知。而许渊冲先生这样的翻译无法将意象背后的文化蕴涵传递给西方的读者。

  另外我们还可以看到在许渊冲《枫桥夜泊》的英译本中对于《枫桥夜泊》的第一和第二句的翻译也省略了两个非常重要的词,一词“霜满天”中的“满”,另外一词是“对愁眠”中的“对”字。这两个字看上去十分简单,却是对意象十分重要的形容。首先是“霜满天”中的“满”字,只是直译了其“霜”的物象。然而这个“满”却十分重要,给予一种大雪漫天,覆盖了整座姑苏城的景象,这种漫天布满雪的场景给予了人一种无法逃避的寒冷与孤寂之感,而在译文中,这种感觉就要淡漠得多。其次,是“对愁眠”中的“对”字,“对”字用在“江枫”和“渔火”中相对而眠,多了一丝拟人之感。而许渊冲先生在这里都进行了省略,使得原诗的韵味有些损失。

  参考文献:

  [1]万秋滨.生态翻译学适应与选择理论视角下中国古典诗歌英译探究——以许渊冲两首唐诗英译为例[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01):149-150.

  作者简介:

  葛梦婷(1992—)女,汉族,上海人,现为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